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企業調研記】華科智造

fun88网页下载 來源:經濟日報2023-07-03 我要評論(0 )   

  激光,是20世紀人類最重大的發明之一。60多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激光技術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尤其在高端製造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一進...

  激光,是20世紀人類最重大的發明之一。60多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激光技術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尤其在高端製造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一進程中,發達國家扼守關(guan) 鍵核心技術,極力封鎖我國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的“咽喉要道”。

  

  在我國激光領域,有一家不服氣、不服輸的企業(ye) ,向著“行業(ye) 領先、國產(chan) 替代、專(zhuan) 精特新”奮力前行,成為(wei) fun88官网平台行業(ye) 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的代表力量。它就是1999年成立於(yu) 中國光穀的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工科技”)。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華工科技核心子公司——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chan) 業(ye) ,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chan) 業(ye) 。推動我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建設製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chan) 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瞻遠矚,指明行業(ye) 發展方向。牢記囑托,華工科技篤行不輟。

  

  關(guan) 鍵一躍

  

  近幾個(ge) 月,華工科技火了!憑借在光模塊領域的技術和產(chan) 品優(you) 勢,華工科技股價(jia) 大漲,市值迭創新高,前來調研的機構和投資者絡繹不絕。

  

  這並非華工科技第一次迎來高光時刻。2000年6月,頭頂“fun88官网平台第一股”光環,華工科技在深交所上市。作為(wei) 華中科技大學校辦企業(ye) ,依托高校在激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優(you) 勢,以及資本市場的融資便利,華工科技從(cong) 銷售額不到億(yi) 元的“小塊頭”,快速成長為(wei) 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ye) 。

  

  國內(nei) 首台高性能光纖激光器、首套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首條新能源汽車全鋁車身激光焊裝生產(chan) 線、首套半導體(ti) 晶圓激光切割機、首個(ge) 半導體(ti) 激光器芯片……通過自主研發,華工科技接連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先後誕生60多項“中國第一”,牢牢占據全球行業(ye) 第一梯隊。

  

  但受製於(yu) 校辦企業(ye) 的體(ti) 製因素,一段時間內(nei) ,公司業(ye) 績並不耀眼,發展後勁稍顯不足。

  

  “校辦企業(ye) 有優(you) 勢也有劣勢,不持續推進改革就沒有出路。”看到一個(ge) 個(ge) 曾經輝煌的校辦企業(ye) 倒下去,華工科技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馬新強坦言曾經十分焦慮。

  

  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高等學校所屬企業(ye) 體(ti) 製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對高校所屬企業(ye) 進行全麵清理規範,厘清產(chan) 權和責任關(guan) 係,促使高校聚焦教學科研主業(ye) 。由此,校辦企業(ye) 改革加速推進。

  

  借政策東(dong) 風,2021年3月,經過多方案比選和審慎決(jue) 策,華工科技完成校企分離改製“關(guan) 鍵一躍”。其控股股東(dong) 由武漢華中科技大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wei) 武漢國資主導設立的國恒基金,實際控製人由華中科技大學變更為(wei) 武漢市國資委。

  

  跟以往一些校企改製隻是簡單變更股權、換湯不換藥不同,采取基金收購的形式在全國校企改製中尚屬首創。武漢產(chan) 業(ye) 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艾嬌主導過不少收購案例,像華工科技這種帶有頂層設計的收購方式,她還是第一次在校辦企業(ye) 中嚐試。

  

  艾嬌介紹,改革不僅(jin) 將管理團隊的股權激勵和公司業(ye) 績捆綁在一起,而且收購前就明確權責清單,公司管理團隊保持穩定,股東(dong) 不幹預企業(ye) 日常經營,絕大部分決(jue) 策在公司內(nei) 部就可拍板解決(jue) ,較好地破解了國有企業(ye) 管理創新的問題。

  

  為(wei) 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製,2020年11月,馬新強及其他39名公司管理團隊成員、核心骨幹共同出資1.5億(yi) 元設立合夥(huo) 企業(ye) ——武漢潤君達企業(ye) 管理中心,並通過該合夥(huo) 企業(ye) 持有國恒基金3.26%的股份,共同參與(yu) 國恒基金管理運作。以此為(wei) 背景,公司擬訂了核心骨幹團隊專(zhuan) 項管理辦法,貫徹增量利潤的倒金字塔獎勵原則,實現了公司管理團隊、核心骨幹員工的自身利益與(yu) 企業(ye) 發展深度綁定。

  

  “如今,我們(men) 是事業(ye) 合夥(huo) 人、命運共同體(ti) ,個(ge) 人收益跟企業(ye) 利潤掛鉤,大家工作起來更有動力。”華工科技總裁助理李慧坦言。

  

  體(ti) 製改革帶來機製創新。“現在公司的決(jue) 策機製更加便捷高效了。即便是要上會(hui) 決(jue) 策的大額開支,著急時1個(ge) 小時也能辦妥。”馬新強對此深有感觸。校企改製後,他和管理團隊的資金決(jue) 策權限大幅提升,為(wei) 更好地應對瞬息萬(wan) 變的市場機遇提供了可能。

  

  改製為(wei) 企業(ye) 注入發展動力,拓展了戰略空間。馬新強帶著高管團隊重新梳理公司的業(ye) 務方向,大刀闊斧地調整產(chan) 業(ye) 布局,確立了基於(yu) 傳(chuan) 感器技術為(wei) 核心的感知業(ye) 務、基於(yu) 信息激光為(wei) 核心的聯接業(ye) 務、基於(yu) 能量激光為(wei) 核心的智能製造業(ye) 務三大業(ye) 務板塊,進一步明晰了“參與(yu) 構建全聯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為(wei) 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ye) ”的發展願景。

  

  為(wei) 實現這一願景,企業(ye) 內(nei) 部緊鑼密鼓地啟動三大變革——

  

  研發環節,加強全生命周期的研發管理,推動知識產(chan) 權和科技成果質量提升,推動知識產(chan) 權管理全麵納入重大專(zhuan) 項、重點產(chan) 品實施的全過程,形成涵蓋專(zhuan) 利、技術秘密、軟件著作權等多種形式的知識產(chan) 權整體(ti) 保護體(ti) 係,構建專(zhuan) 利風險預警及應對工作機製。

  

  生產(chan) 環節,推行精益生產(chan) ,通過信息化、數字化工具支持敏捷管理,提升產(chan) 品周轉、場地利用效率,促進質量改進和減少浪費,有效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縮短了產(chan) 品開發和生產(chan) 周期。

  

  市場環節,實施優(you) 質大客戶戰略。根據行業(ye) 、區域產(chan) 業(ye) 布局,主攻頭部企業(ye) ,公司核心大客戶銷售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排名前5位的大客戶銷售占比增長43%。

  

  經過一係列手術刀式的改革,公司經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21年,實現營收101.67億(yi) 元、淨利潤7.61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65%、38%,營收規模首次突破百億(yi) 元;2022年,實現營收120.1億(yi) 元、淨利潤9.06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8.14%、19.07%。

  

  企業(ye) 長期的技術積累與(yu) 適應創新的高效體(ti) 製機製結合在一起,最終爆發出驚人的能量,進而改變了激光產(chan) 業(ye) 格局。

  

  “改製前,華工科技雖然也承擔了不少國家項目,但深度融入國家產(chan) 業(ye) 發展的創新動能不足。”在艾嬌看來,如今華工科技的使命感更強了,自覺承擔起國產(chan) 替代、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公司通過多年的科研積累賦能整個(ge) 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將企業(ye) 戰略融入國家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展大局,放大了改革效果。

  

  武漢市政府國資委黨(dang) 委委員、副主任曹非認為(wei) ,國資需要增強產(chan) 業(ye) 投資能力,而華工科技有原創技術,可扮演產(chan) 業(ye) 鏈鏈長的角色,在創新中發揮領頭羊作用。華工科技的成功實踐體(ti) 現了改製的初衷,就是激發高科技企業(ye) 創新動能,增強其對相關(guan) 製造業(ye) 板塊的整體(ti) 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發揮鯰魚效應,探索國資國企改革新路徑。

  

  握指成拳

  

  5月中旬,蓄勢兩(liang) 年的第十九屆“中國光穀”國際光電子博覽會(hui) 舉(ju) 辦。這場光電領域行業(ye) 盛會(hui) 集中展示光電前沿技術和應用,吸引國內(nei) 外400多家企業(ye) 同台競技,其中不乏全球行業(ye) 龍頭。

  

  華工科技的展位人氣超旺。滿足高速率大帶寬網絡需求的光模塊、全球首套輪胎模具在線激光清洗裝備、氫燃料金屬雙極板自動化產(chan) 線、首次亮相的工業(ye) 製造數字孿生快速開發平台……這些聚焦光通信、激光加工及智能製造的最新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讓用戶眼前一亮。

  

  在這一係列耀人眼目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背後,是華工科技始終堅持的產(chan) 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理念,以及與(yu) 之相適應且不斷完善的強大研發體(ti) 係。

  

  在華工科技激光工藝研究實驗室,華工激光智能裝備事業(ye) 群焊接自動化產(chan) 品線產(chan) 品經理王熙澤啟動機器,強光迸射,火花閃爍。101秒後,薄度0.6毫米、周長3.5米的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焊接完成。“這是國內(nei) 首套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激光焊接係統,攻克了一係列技術難題。”王熙澤介紹說。

  

  華工科技激光焊接技術的突破,是從(cong) 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開始的。“當時,國內(nei) 還沒有企業(ye) 能夠獨立生產(chan) 出壓力容器的激光焊接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但是進口設備價(jia) 格昂貴,一台就超過1000萬(wan) 元。”華工激光智能裝備事業(ye) 群焊接自動化產(chan) 品線總經理葉祖福還記得,一家江蘇南通的國企主動找上門詢問:這種設備,你們(men) 能做嗎?

  

  雖然難度很大,但葉祖福躍躍欲試。在公司支持下,由葉祖福牽頭,與(yu)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成立專(zhuan) 項聯合攻關(guan) 團隊。經過一年多測試調整,2008年完成了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的首次交付,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打破了外企壟斷。

  

  研究沒有就此止步。在跟蹤維護過程中,攻關(guan) 團隊對產(chan) 品不斷改進優(you) 化、升級迭代,並進一步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焊接保護氣盤,大幅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由此切入,華工科技攻關(guan) 團隊開拓細分領域,破解技術難題,在激光焊接領域逐步確立了技術優(you) 勢。

  

  “高校科研力量給予我們(men) 很多幫助。”葉祖福介紹說,激光技術涉及光、機、電、材料等多門學科,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材料學院、機械學院的教授們(men) 針對研發中提出的一個(ge) 個(ge) 具體(ti) 問題,持續攻關(guan) ,與(yu) 企業(ye) 研發隊伍密切合作,共同啃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硬骨頭。

  

  2015年,在聯合國定義(yi) 為(wei) “國際光年”的這一年,華工科技迎來榮耀時刻。憑借“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guan) 鍵工藝及成套設備”項目,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激光焊接技術應用在汽車行業(ye) ,打破了國外企業(ye) 的多年壟斷。我們(men) 為(wei) 汽車企業(ye) 量身定製的產(chan) 線已經實現了43秒內(nei) 焊完整條白車身,這是業(ye) 內(nei) 最快節拍。”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家科自豪地介紹。

  

  同樣,獲得2018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國內(nei) 首套汽車熱成形件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項目,也是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標誌性成果。

  

  受製於(yu) 激光切割頭等核心技術的缺失,過去大功率三維五軸激光切割裝備市場長期被外商占領,國內(nei) 汽車行業(ye) 用戶深受其“高價(jia) 、交貨周期長、售後服務成本高”的困擾。

  

  “針對用戶需求,華工科技牽頭成立研發團隊,曆經十餘(yu) 年產(chan) 學研用聯合攻關(guan) ,2017年9月推出國內(nei) 首套汽車熱成形件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華工激光智能裝備事業(ye) 群三維五軸產(chan) 品線副總經理兼總工胡軍(jun) 巍告訴記者。隨後,華工科技與(yu) 中國熱成形頭部企業(ye) 合作攻關(guan) ,搭載自主技術激光切割頭的第二代設備於(yu) 2019年投入使用。

  

  在硬件全麵國產(chan) 化之後,華工科技又瞄上了數控係統的國產(chan) 替代。2020年初,華工科技與(yu) 武漢華中數控軟件有限公司一拍即合,決(jue) 定聯手開啟“換腦工程”,即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國產(chan) 數控係統全麵替代進口數控係統。2022年10月,應用國產(chan) 數控係統的第三代設備完成交付。

  

  “從(cong) 開始時樣品隻有進口設備60%的功能,到第一次百日攻關(guan) 後的95%,再到第二次百日攻關(guan) 後部分性能超過進口設備,國產(chan) ‘大腦’的指揮越來越智慧。”華中數控總工朱誌紅告訴記者,這一研發成果,不僅(jin) 實現了進口設備的國產(chan) 替代,而且也讓國外競爭(zheng) 對手感受到壓力,不得不將其供貨周期從(cong) 10個(ge) 月縮短到2個(ge) 月。

  

  在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的創新實踐中,華工科技產(chan) 學研用協同攻堅的創新體(ti) 係也在不斷提升和完善。

  

  在企業(ye) 內(nei) 部,以專(zhuan) 項攻關(guan) 為(wei) 牽引,鍛煉培育出一批勤於(yu) 鑽研、精於(yu) 技術的領軍(jun) 人才,成為(wei) 企業(ye) 創新體(ti) 係的中堅力量。以實施精益管理為(wei) 抓手,通過“小改善、大獎勵”,鼓勵各產(chan) 線各崗位人員勤於(yu) 思考、善於(yu) 發現,積極對工藝設計和生產(chan) 管理上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辦法。活躍的全員創新,成為(wei) 企業(ye) 創新體(ti) 係的穩固基礎。

  

  而在外部,華工科技自覺擔當起創新主體(ti) 角色,牽頭整合各方資源,搭建起越來越強大的協同攻堅平台。在國家認定的企業(ye) 技術中心基礎上,與(yu) 上下遊企業(ye) 、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共建包括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激光防偽(wei) 工程研究中心等在內(nei) 的15個(ge) 創新平台。牽頭成立了國家激光加工產(chan) 業(ye) 創新戰略聯盟,設立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形成了“才智平台+協同創新平台+企業(ye) 技術中心”的自主創新體(ti) 係。

  

  “要加強技術研發攻關(guan) ,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產(chan) 業(ye) 鏈,為(wei) 推動我國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期望,為(wei) 華工科技進一步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華工科技總部的一座高層建築上,“中央研究院”5個(ge) 大字赫然豎立。華工科技中央研究院於(yu) 2020年揭牌成立,去年7月正式開啟實體(ti) 化建設。一年來,從(cong) 硬件到軟件,多線並進,全力加速。

  

  “全麵啟動‘中央研究院’建設,是公司黨(dang) 委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示精神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我們(men) 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中央研究院’的實體(ti) 化,把原來分散在各個(ge) 子公司的骨幹創新力量聚集起來,握指成拳,形成一支自主創新攻堅隊伍,以承擔國家重大戰略目標為(wei) 使命,推動光電子技術自主自強。”兼任研究院院長的馬新強告訴記者,從(cong) 今年開始,公司每年將掏出2億(yi) 元的“真金白銀”作為(wei) 研究院的運行經費,5年內(nei) 計劃投入不少於(yu) 10億(yi) 元。

  

  作為(wei) 華工科技創新體(ti) 係的最頂層,研究院將在統籌管理企業(ye) 技術創新項目的同時,重點圍繞三類項目展開研發:一是對企業(ye) 未來發展至關(guan) 重要的基礎研究;二是與(yu) 主導產(chan) 業(ye) 緊密相關(guan) 的共性技術;三是難度大的重大科技攻關(guan) 項目。“中央研究院加強科研規劃和統籌,著重解決(jue) 共性技術問題,減少了重複投入,有利於(yu) 資源更好共享,實現更高水平的研發創新。”華工高理PTC熱管理事業(ye) 部總經理鄒勇說。

  

  具體(ti) 操作上,研究院向各核心子公司征集項目並篩選論證,對3類重點項目組織協同攻關(guan) 。各核心子公司則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著力產(chan) 品和工藝的創新,同時承接研究院研發成果的工程化、產(chan) 業(ye) 化。華工正源數據中心產(chan) 品線總經理許其建認為(wei) ,“研究院的實體(ti) 化運作,有利於(yu) 合理配置各層級的科研力量,為(wei) 重點技術和產(chan) 品的研發提供支撐。我們(men) 的1.6T光模塊及更前沿產(chan) 品已列入中央研究院重點項目,有望盡快在關(guan) 鍵技術上實現突破”。

  

  “可以說,研究院的實體(ti) 化,補上了華工科技創新體(ti) 係的最關(guan) 鍵一環,將成為(wei) 公司創新資源聚集平台、高端人才聚集平台,成為(wei) 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強有力的創新策源地之一。”華工高理感知事業(ye) 部總經理王瑞兵說。

  

  6月28日,在華工科技首屆“創新日”活動中,22位院士、專(zhuan) 家受聘華工科技中央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湖北九峰山實驗室等多家高校、創新機構、智庫和企業(ye) 簽約成為(wei) 研究院合作單位。

  

  聚才成勢

  

  武漢擁有眾(zhong) 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名副其實的科教名城。華工科技起源於(yu) 校辦企業(ye) ,與(yu) 華中科技大學等眾(zhong) 多高校有著緊密聯係。如此“地利”與(yu) “人和”,使華工科技在人才引進和培養(yang) 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

  

  發揮地利、人和優(you) 勢,華工科技持續推進校企合作。“我們(men) 製訂了《核心人才創新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與(yu)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戰略合作,搭建共建、共享、共創、共育機製,推進工程碩博培養(yang) ,建立完善體(ti) 係化、精準化的職業(ye) 全周期培訓體(ti) 係。”華工科技副總裁、人力資源總監張勤介紹。

  

  走進武漢理工大學校園,一股蓬勃的青春氣息撲麵而來。“今年3月21日,華工科技向我校捐贈100萬(wan) 元設立‘華工科技獎學金’,簽訂了共建人才聯合培養(yang) 基地協議。”武漢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吳超群告訴記者,“目前的人才聯合培養(yang) 主要有兩(liang) 種形式,即企業(ye) 員工攻讀非全日製碩博,在讀碩博去企業(ye) 實習(xi) 實踐。企業(ye) 依托高校的教育科研優(you) 勢,高校也能共享企業(ye) 的資源,共同推進高素質人才培養(yang) 。”

  

  依托豐(feng) 富的科教資源,華工科技建立了三級人才培訓體(ti) 係。“早在10年前,我們(men) 就實施了青苗計劃,主要麵向985、211等院校優(you) 秀畢業(ye) 生,通過導師指導、專(zhuan) 項訓練縮短人才成長周期。近年來,公司陸續啟動菁英計劃、高管充電坊等,旨在培養(yang) 高素質管理人才、加強後備人才隊伍建設。”張勤說,截至目前,已舉(ju) 辦8屆青苗班、3屆菁英班和18期高管充電坊培訓。

  

  “我參加了2018年啟動的菁英班學習(xi) ,由行業(ye) 知名教授授課,2年全方位培訓讓我收獲滿滿。”華工高理董事會(hui) 秘書(shu) 任茜茜興(xing) 奮地談起學習(xi) 感受,“白天上課,晚上小組討論,許多前瞻性問題大家都很有興(xing) 趣。最大的收獲是視野更開闊,更有大局思維了。”

  

  在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千方百計培養(yang) 人才的同時,華工科技著力健全以創新能力、價(jia) 值貢獻為(wei) 導向的考核激勵機製,改善創新環境,激發人才隊伍活力。公司製定了技術創新獎勵管理辦法,鼓勵聚焦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重點問題進行創新創效。對於(yu) 研發新產(chan) 品產(chan) 生經濟效益的,按該產(chan) 品稅後所得利潤的3%獎勵主要研發人員和團隊。2015年起,公司還設立“百萬(wan) 創新大獎”,獎勵在技術創新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員工、團隊。

  

  “2022年,華工高理高壓快充PTC加熱器團隊獲得華工科技技術創新貢獻特等獎,NTC溫度傳(chuan) 感器大規模高效製造工藝自動化研發團隊獲得技術創新貢獻二等獎,還有一批創新成果受到表彰。”作為(wei) 華工高理的人力資源總監,張金橋對此頗感自豪。

  

  近年來,華工科技每年都要招引200餘(yu) 名大學畢業(ye) 生、研究生入職。“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企業(ye) 也一樣。這些青年人才就是公司的未來。”馬新強認為(wei) 。根據青年人才成長特點,公司探索“使命驅動、前輩引領、自主規劃”的培養(yang) 模式,在引進、入職、發展、成才等不同階段給予相應支持,在製度上打破論資排輩的習(xi) 慣做法,暢通青年成才發展通道,讓青年科技人才安居、樂(le) 業(ye) 、舒心。目前,35歲以下重點項目負責人占比超過30%。

  

  “公司鼓勵青年人才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組建攻關(guan) 團隊、開展探索式研發,並在資金使用、申報獎項和各類人才計劃等方麵予以特殊支持,給我們(men) 充足的發展空間。我自己就帶了一個(ge) 十幾人的團隊。”“90後”博士曹思洋自豪地說。他帶領的團隊攻克了精密微納激光加工關(guan) 鍵技術,已獲得發明專(zhuan) 利4項、實用新型1項。

  

  在華工激光的研發大樓裏,記者見到了1988年出生的蔣威博士。他是高功率激光裝備軟件研發團隊的帶頭人。團隊組建之初隻有3名年輕人,如今已發展到14名成員,為(wei) 數十款高端智能裝備提供了軟件解決(jue) 方案。蔣威介紹,團隊最初在遠離武漢總部的其他地市辦公,工作生活多有不便。有關(guan) 訴求反映上去之後,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鄧家科親(qin) 自協調人力資源部、綜合管理部等提出解決(jue) 辦法,很快將團隊搬到了武漢。“公司還給我們(men) 解決(jue) 了住宿等生活問題,解除了後顧之憂。新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由此紮下了根,成為(wei) 項目研發的骨幹。”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公司考察,“80後”博士程偉(wei) 自豪地介紹了團隊開發的IC載板激光刻蝕裝備,得知該設備達到行業(ye) 領先水平,總書(shu) 記不時微笑點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華工科技大力引進培養(yang) 人才的做法給予了肯定,強調:“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一個(ge) 月後的7月28日,在公司成立23周年之際,華工科技舉(ju) 行創新誓師大會(hui) ,表達牢記囑托、創新至上,服務國家科技自主自強的決(jue) 心。馬新強在動員講話中表示,沒有一流的人才就不會(hui) 有一流的事業(ye) 。要以開放的思維和胸懷引進、培養(yang) 、留用好優(you) 秀的人才。拿出最大的誠意,思想上重視人才、文化上凝聚人才、行動上貼近人才。

  

  “這次創新誓師大會(hui) 對我觸動很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年寄予厚望,我們(men) 要不負重托,發揚千方百計幹成事的進取精神,不畏千辛萬(wan) 苦的攀登精神,千錘百煉的工匠精神,在攻堅克難中不斷提升自己,盡快成長為(wei) 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王熙澤感慨地說。

  

  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服務企業(ye) 發展願景,華工科技製定了雄心勃勃的招引高端人才計劃:啟動“博士100”工程,從(cong) 今年開始,用3年時間招聘100名雙一流大學博士。同時推進的還有麵向國際一流技術人才的“獵鷹計劃”。“圍繞光電子信息及智能製造領域,我們(men) 將麵向國內(nei) 外征集優(you) 秀人才,以中央研究院為(wei) 平台,逐步集聚起一支200人左右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團隊。”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夏勇說。

  

  串珠成鏈

  

  從(cong) 一束光出發,華工科技以激光加工技術、信息通信技術、敏感電子技術為(wei) 支撐,智能製造、聯接、感知三大板塊並進,不斷補鏈延鏈強鏈,逐步構建完整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圈。

  

  金屬成型件被送入工作區,切割頭快速、平穩地掠過熱成型件邊緣一周,不到50秒就完成汽車B柱的切割。4月11日,在華工科技智能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園,國產(chan) 化第三代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正在測試。“大戰3個(ge) 月,奮力向每月40台衝(chong) 刺。”車間懸掛著的橫幅映襯出該款設備銷售的火爆。

  

  “我們(men) 積極探索‘激光+’戰略,圍繞智能製造延伸產(chan) 業(ye) 鏈。以激光為(wei) 立足點,公司開拓了檢測、自動化生產(chan) 線等業(ye) 務,進一步滿足製造業(ye) 轉型升級需求。”鄧家科告訴記者,響應汽車輕量化需求,公司自主研發了國內(nei) 首條新能源汽車全鋁車身焊裝生產(chan) 線;推出國內(nei) 首套汽車熱成型線專(zhuan) 用三維五軸高速激光切割機,相對於(yu) 傳(chuan) 統的二氧化碳三維五軸綜合效率高3倍到5倍,使用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激光作為(wei) 先進的加工利器,在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鄧家科說,無論是在顯示麵板、半導體(ti) 、新能源汽車等製造業(ye) ,還是在深中通道等大國工程的建造中,都有這些激光裝備的“隱形力量”。

  

  走進華工激光半導體(ti) 麵板激光智能裝備生產(chan) 車間,隻見一台台激光裝備排列整齊,工作人員正在控製麵板前調試設備、測試性能。比頭發絲(si) 還細、還薄的玻璃,在激光切割下,也能“毫發無損”地精準成型。“一個(ge) 6英寸的晶圓上有6000多顆芯片,傳(chuan) 統切割效率低,並且容易破裂。”工作人員介紹,華工激光自主研製的晶圓激光切割裝備,突破了一係列關(guan) 鍵核心技術,1小時可以加工10片6英寸以上晶圓,成品率達99%。

  

  伴隨著我國製造業(ye) 升級步伐加快,華工科技的產(chan) 品也從(cong) 單一激光設備,發展到以激光設備為(wei) 核心的智能生產(chan) 線,再到數字化智能工廠。

  

  湖南一家工程機械集團生產(chan) 車間內(nei) ,鋼板切割自動下料、自動分揀,無人小車有序穿行。這是華工科技為(wei) 其設計建造的智能備料中心,單位麵積產(chan) 能提升1倍,切割精度由毫米級提升到絲(si) 級,一次交檢合格率大於(yu) 98%。

  

  “整個(ge) 備料中心有百餘(yu) 種不同規格的原材料,近萬(wan) 種零件的柔性加工,技術難度非常大。”華工科技智能製造事業(ye) 部總經理楊樂(le) 天說,麵對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新機遇,公司通過工業(ye) 互聯網連接人、生產(chan) 設備與(yu) 機器人,實現數據協作,產(chan) 業(ye) 鏈協同,大幅降本增效。“如今,該工廠可年產(chan) 挖掘機4.08萬(wan) 台,一台挖掘機的生產(chan) 時間從(cong) 15天減少到3天。”

  

  目前,華工科技麵向工程機械、橋梁、重工等行業(ye) ,正在實施或完成的智能產(chan) 線、智慧工廠項目已經超過40個(ge) ,初步在這些行業(ye) 構建起可快速複製的標準化、規模化工廠建設能力。

  

  在數字化領域,隨著全球5G網絡的部署,從(cong) 雲(yun) 端數據中心到個(ge) 人電腦、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終端,傳(chuan) 統的傳(chuan) 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信息傳(chuan) 輸體(ti) 量,“光通信”是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終極方案,而光模塊是光通信設備中的重要一環。

  

  走進華工正源光子技術公司生產(chan) 車間,隻見儀(yi) 器指示燈閃爍不停,身著防塵服的技術人員正仔細操作設備,完成一支支高端光模塊的裝配、質檢。這些光模塊經過-40℃至85℃高低溫循環測試後,將交付到全球主流通信設備商手中。

  

  一支光模塊,看起來和普通U盤差不多大小,內(nei) 部集成了激光器、探測器、激光芯片等眾(zhong) 多精密部件,每一個(ge) 通信基站都離不開這一部件。華工正源總經理胡長飛介紹,在數據中心係列光模塊產(chan) 品中,華工正源的100G到800G速率的各型號光模塊都已實現量產(chan) ,覆蓋當前市場主流產(chan) 品,助力雲(yun) 服務商快速升級。“我們(men) 已在瞄準行業(ye) 領先的1.6T光模塊開展研發應用。市場是3年迭代一輪產(chan) 品,而我們(men) 是一年迭代一次產(chan) 品。”

  

  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功能需要通過傳(chuan) 感器來實現。比如,根據光線自動開啟車燈;根據雨勢自動調節雨刮;根據氣溫變化自動調節溫度、濕度、送風速度……小小傳(chuan) 感器擁有著大市場。

  

  在孝感華工高理電子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記者看到,工人正趕製光雨量多功能傳(chuan) 感器、新能源汽車PTC加熱器,以滿足國內(nei) 外汽車企業(ye) 的需求。王瑞兵介紹,車載多個(ge) 傳(chuan) 感器,既占空間,又增成本。公司經過數千次測試與(yu) 驗證,於(yu) 去年底研發出光雨量多功能傳(chuan) 感器。該產(chan) 品集光線、雨量、陽光、濕度四大檢測功能於(yu) 一身,節省空間30%,降低成本60%。目前,已申請核心知識產(chan) 權5項,獲得數十家客戶的青睞。

  

  續航裏程不長,充電時間過長,同樣是新能源汽車的“痛點”。今年初,華工高理推出1800V高壓PTC芯片及800V平台加熱器,電池快充水平提升4倍,零下40℃環境下工作“不掉線”,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正在建設的新能源汽車PTC加熱器擴能項目預計7月底投產(chan) ,達產(chan) 後年產(chan) 能將增至900萬(wan) 套,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PTC加熱器製造基地。“目前在手訂單金額遠超去年全年營收。”華工高理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波表示,公司正全力打造全球“感知層”核心供應商。

  

  以華工高理為(wei) 龍頭,華中光電、漢光科技、愛普科斯等50多家光電子企業(ye) 匯集孝感,光電子產(chan) 業(ye) 集群效應初顯。湖北精為(wei) 電子有限公司、武漢昊睿塑料模具製造有限公司等上下遊企業(ye) 也紛紛跟進落地。孝感市市長吳慶華表示,將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chan) 業(ye) ,力爭(zheng) 在萬(wan) 億(yi) 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上搶占一席之地。

  

  在補鏈延鏈強鏈的過程中,華工科技以創新技術為(wei) 引領,以智能製造為(wei) 支撐,同時善於(yu) 運用資本的杠杆。在華工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一麵牆上,寫(xie) 滿了產(chan) 業(ye) 鏈上眾(zhong) 多關(guan) 聯企業(ye) 的名字,公司總經理張麗(li) 華對記者笑稱,這麵牆已經不夠用了。

  

  圍繞華工激光、華工賽百的工業(ye) 激光產(chan) 業(ye) 鏈的核心原件、中遊模組、激光設備、下遊應用;圍繞華工正源、華工高理的光電芯片、光纜光模塊、物聯網終端等,華工科技投資公司均有布局。張麗(li) 華介紹,一方麵,通過投資時間點前移,控股或者參股產(chan) 業(ye) 鏈上的中小微企業(ye) ,從(cong) 單純的商業(ye) 關(guan) 係上升到戰略協同,形成產(chan) 業(ye) 生態圈;另一方麵,也實現了上下遊產(chan) 品采購和銷售的自主可控,保障了產(chan) 業(ye) 鏈安全。

  

  2022年,重點圍繞光電子、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ti) 賽道挖掘,華工科技投資公司共投出9個(ge) 項目,已實現2個(ge) 項目IPO上市,3個(ge) 項目股權增值退出。

  

  從(cong) 一束光出發,串珠成線,由線擴麵。如今,華工科技已與(yu) 3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ye) 、2000多家國內(nei) 外大客戶建立合作關(guan) 係,分支機構、營銷網絡覆蓋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產(chan) 品遍及8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馬新強表示,未來將緊緊圍繞感知、聯接、智能製造三大主業(ye) ,將激光與(yu) 智能製造強大的生產(chan) 力輸送到世界各地,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ye) 。

  

  智造鏈接世界,創新成就未來。

  

  (經濟日報調研組成員:張曙紅 許紅洲 董慶森 王軼辰 徐 達 柳 潔)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