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cong) 彎道超車的高鐵到飛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從(cong) 新穎實用的智能家電到造福人類的太陽能發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大力發展製造業(ye) 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取得豐(feng) 碩成果。今年5月,國常會(hui) 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國一盤棋,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you) 勢,在專(zhuan) 業(ye) 化、差異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國內(nei) 先進製造業(ye) 成色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存在哪些不足?證券時報今起隆重推出“中國先進製造業(ye) 風景線”係列報道,以工信部公布的45個(ge)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名單為(wei) 索引,選取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通過深入走訪地方政府、產(chan) 業(ye) 園區、上市企業(ye) 等,展現成果,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以饗讀者。本期走進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
證券時報記者 周春媚
南粵大地,珠江兩(liang) 岸,廣州、深圳、佛山、東(dong) 莞這四座城市緊密聚攏在大灣區核心地帶。它們(men) 是令人矚目的經濟強市,常年穩居廣東(dong) 省各市GDP排名榜的前四名;它們(men) 也是實力雄厚的工業(ye) 重地,根據《先進製造業(ye) 百強市(2022)研究報告》,四座城市不僅(jin) 名列前茅,而且深圳、廣州分別摘得冠軍(jun) 與(yu) 季軍(jun) 。
當四座城市強強聯合,將產(chan) 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近年來,由四座城市共同打造的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或許能夠提供一個(ge) 答案。在工信部發布的首批45個(ge) 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中,廣東(dong) 省共有7個(ge) 集群入圍,其中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是跨區域深度合作涉及城市最多的集群,也是全國規模最大、品類最多、產(chan) 業(ye) 鏈最完整的智能裝備集聚區域,涵蓋智能機器人、精密儀(yi) 器設備、激光與(yu) 增材製造等領域,支撐著廣東(dong) 16萬(wan) 億(yi) 元的工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
數據顯示,2021年,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總產(chan) 值約9816.9億(yi) 元,產(chan) 業(ye) 規模占全省的78.87%,占全國比重為(wei) 10.59%。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深入走訪調研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與(yu) 政府部門、促進機構、集群企業(ye) 、專(zhuan) 家學者展開了多輪對話,希望以此集群作為(wei) 一個(ge) 截麵,觀察跨地市產(chan) 業(ye) 集群如何集中區域優(you) 勢力量,充分發揮產(chan) 業(ye) 集聚的效應。
集聚——
市場驅動,形成“滿天星鬥”
裝備製造,通俗理解即為(wei) “生產(chan) 機器的製造”。從(cong) 工廠流水線上的數控機床,到製造汽車零部件的激光刀具,再到生產(chan) 芯片的核心設備光刻機,都屬於(yu) 裝備製造業(ye)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崛起,智能裝備逐漸成為(wei) 裝備製造業(ye) 的重要發展方向。
走進深圳市牧激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記者看到,一台超精密五軸雙激光刀具加工機正在作業(ye) 。此加工設備名為(wei) “530DH”,是牧激科技的一款明星產(chan) 品,正在加工一款聚晶金剛石(PCD)四刃成型刀。工作人員選擇好參數後進行一鍵加工,設備左側(ce) 的4K監控係統可實時觀察加工過程:首先精切激光切除PCD部分,再使用粗切激光,一刀切穿鎢鋼層……在一道道“鋒利”的激光加工下,刀具逐漸成型。
牧激科技總經理助理孫雅蘭(lan) 向記者介紹,牧激科技是一家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精密激光設備開發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能為(wei) 超硬刀具界提供超硬刀具全激光解決(jue) 方案,激光磨平與(yu) 超鋒利刀具技術居於(yu) 行業(ye) 領先水準。
在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中,牧激科技是很具代表性的一家企業(ye) 。公司規模不過54人,是個(ge) 不折不扣的中小企業(ye) ,但在高端刀具領域卻擁有卓越的技術實力,入選深圳市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目前已擁有國家專(zhuan) 利105件。
“先天不足、後天培育、滿天星鬥、韌性極強”,在談及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特點時,廣東(dong) 省機械工業(ye) 質量管理協會(hui) (下稱“粵機質協”)會(hui) 長吳智恒這樣形容。據介紹,目前廣東(dong) 省集群集聚相關(guan) 企業(ye) 超過1.7萬(wan) 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ye) 6949家;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專(zhuan) 注於(yu) 細分領域的智能裝備行業(ye) 單項冠軍(jun) 32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13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4503家。
正是許多像牧激科技一樣的“星星”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條璀璨的星河。“集群基本已經形成了從(cong) 上遊關(guan) 鍵零部件、中遊整機及成套裝備,到下遊應用集成的完整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鏈,涵蓋機器人本體(ti) 、數控係統、智能傳(chuan) 感器、電主軸、減速機以及汽車焊接、裝配、輕工等,是國內(nei) 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鏈非常完備的地區之一。”吳智恒說。
市場驅動、產(chan) 業(ye) 帶動,這是廣東(dong) 裝備製造業(ye) 逐漸發展壯大並形成集聚的重要原因。廣東(dong) 工業(ye) 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陳新度指出,改革開放初期,食品飲料產(chan) 業(ye) 帶動了食品包裝等輕工機械裝備發展;上世紀90年代,電風扇等小家電的崛起又帶來了塑料機械裝備的繁榮。廣深佛莞四市依托產(chan) 業(ye) 中下遊加工裝配環節,逐漸形成了規模龐大、門類多元的裝備製造業(ye) 體(ti) 係。
“之所以形成滿天星鬥,正是因為(wei) 集群企業(ye) 具有極靈敏的市場嗅覺,察覺到了有什麽(me) 樣的市場需求,無論大小,都千方百計地滿足,在適應市場需求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說。
隨著製造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市場需求變化和產(chan) 業(ye) 升級給廣東(dong) 裝備製造帶來了全新的氣象。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陳立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近年來重點行業(ye) 企業(ye) 降本增效、機器換人等轉型升級訴求持續提升,為(wei) 裝備製造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廣深佛莞地區湧現出一批木工裝備、陶瓷機械、電子產(chan) 品精密加工設備等領域的裝備製造企業(ye) 。
在市場化驅動下,四座城市如同四個(ge) 各有特色的“星群”,在產(chan) 業(ye) 布局上各有側(ce) 重。廣州引領集群發展,圍繞智能成套裝備和關(guan) 鍵零部件重點發力;深圳在無人機和激光加工裝備領域實現了國內(nei) 外領先水準;佛山在輕工智能裝備和金屬加工裝備有著傳(chuan) 統優(you) 勢,並圍繞工業(ye) 機器人與(yu) 智能化技術應用方向加速轉型;東(dong) 莞長於(yu) 電子製造裝備和工業(ye) 機器人,重點打造從(cong) 核心零部件到係統集成商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條。
融合——
協會(hui) 引領,培育協同發展生態
涵蓋門類如此之廣,涉及企業(ye) 如此之多,集群內(nei) 這些自發形成的“滿天星鬥”,要實現真正的融合發展,離不開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有效的治理模式。
頂層設計上,廣州市工信局裝備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廣州牽頭組織下,廣州、深圳、佛山、東(dong) 莞四市簽署了《廣深佛莞共同培育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廣東(dong) 省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跨四地政府的工作領導小組。目前,集群已形成“1+4+N”的跨區域協作模式。其中,“1”即集群的促進機構粵機質協,“4”為(wei) 廣深佛莞四地市設立的業(ye) 務代表機構,“N”則是包含檢驗檢測、技術培訓、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公共服務機構。
作為(wei) 發展促進機構,粵機質協致力於(yu) 成為(wei) 集群各類資源的支持者和生態係統的培育者。一方麵,粵機質協持續為(wei) 裝備企業(ye) 提供技術支撐,開展各類專(zhuan) 項技術診斷、谘詢和培訓服務。自2020年以來,粵機質協已舉(ju) 辦各類技術交流宣傳(chuan) 活動48次,組織專(zhuan) 業(ye) 展會(hui) 9次,通過公共服務平台項目的建設,累計為(wei) 企業(ye) 提供檢驗檢測、裝備合格評定等服務1775次,出具技術報告3712份。另一方麵,協會(hui) 也在拓展自身業(ye) 務範圍,為(wei) 企業(ye) 提供綜合性服務。
在協會(hui) 打造的“廣東(dong) 省裝備生態網”平台上,記者看到在“企業(ye) 服務”一欄,就包括了政策精投、金融服務、專(zhuan) 業(ye) 診斷、檢驗檢測、線上課堂、人才培訓、精準招聘、谘詢熱點等多個(ge) 模塊。
以金融服務為(wei) 例,在記者走訪集群企業(ye) 時,多家企業(ye) 向記者表示,融資難融資貴是製約企業(ye) 發展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痛點,粵機質協專(zhuan) 門成立了產(chan) 融結合部,為(wei) 集群企業(ye) 提供金融服務。產(chan) 融結合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由於(yu) 許多裝備製造企業(ye) 的毛利比較薄,對融資成本非常敏感,粵機質協與(yu) 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協議,為(wei) 符合資質的企業(ye) 爭(zheng) 取到了更優(you) 惠的貸款利率,降低了企業(ye) 的財務成本。
“除了債(zhai) 權融資,我們(men) 也在積極探索為(wei) 集群企業(ye) 對接股權融資。”該負責人說。裝備製造企業(ye) 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希望募集到“有資源的錢”,也即與(yu)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聯的產(chan) 業(ye) 資本。比如,此前有一家為(wei) 日化、美妝等企業(ye) 提供智能製造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的會(hui) 員單位,產(chan) 融部發現其有股權融資需求,結合該會(hui) 員單位的業(ye) 務特點為(wei) 其對接了廣州市白雲(yun) 區一家有產(chan) 業(ye) 資源的投資機構。白雲(yun) 區是中國化妝品企業(ye) 最為(wei) 集中的地區之一,通過對接不僅(jin) 能幫這家會(hui) 員單位獲得資金,還拓展了下遊的客戶資源。
“產(chan) 業(ye) 集群是一個(ge) 生態係統的概念,不僅(jin) 要實現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的貫通,而且要打通區域內(nei) 和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的所有生產(chan) 要素。”吳智恒說。近年來,廣深佛莞在共享生產(chan) 要素、推進先進產(chan) 能跨區域擴張上持續發力,打造市場、資本、技術、人才等產(chan) 業(ye) 鏈全要素深度融合和持續優(you) 化的生態環境。
2020年11月28日,在佛山順德北滘鎮,大族機器人先進製造集中示範園項目正式破土動工。大族機器人是由深圳激光加工龍頭企業(ye) 大族激光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ye) ,不僅(jin) 將全球總部落戶佛山,還將海創大族機器人智造城布局在佛山北滘機器人穀智造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目前,園區已落戶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相關(guan) 企業(ye) 90多家,其中40多家來自廣州,30多家來自深圳。
2022年10月28日,由粵機質協主辦的2022年廣東(dong) 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大會(hui) 與(yu) 展覽會(hui) 舉(ju) 行。來自智能裝備領域內(nei) 的上下遊企業(ye) 精準對接需求,達成了合作意向,有的還進行了現場簽約。總部位於(yu) 東(dong) 莞的南興(xing) 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也參與(yu) 了此次大會(hui) ,公司總經辦知識產(chan) 權經理秦振偉(wei) 介紹,公司長期致力於(yu) 板式家具生產(chan) 成套設備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和服務。“大會(hui) 廣泛集聚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中下遊企業(ye) 資源,為(wei) 企業(ye) 提供了技術研討、業(ye) 務交流與(yu) 合作的平台。”
隨著四地聯動的推進和深入,這樣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推動優(you) 勢資源和生產(chan) 要素加快整合,促進跨區域的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協同合作向縱深發展。
挑戰——
解決(jue) “卡脖子”,提升裝備可靠性
近年來,集群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已初步成為(wei) 全國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核心技術的主要策源地,一批集群企業(ye) 在高精尖技術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比如,廣州昊誌機電(300503)完成了國產(chan) 大扭矩、高剛度電主軸在國產(chan) 高檔數控機床上的批量應用,現已具備年產(chan) 1000台套項目產(chan) 品的產(chan) 業(ye) 化能力,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2021年電主軸國內(nei) 和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42.33%和15.21%。2022年5月,總部位於(yu) 深圳的中集安瑞科自主研發了國內(nei) 首台40英尺液氦罐式集裝箱,填補了國內(nei) 液氦儲(chu) 運產(chan) 品的空白;同年8月,深圳中集天達為(wei) 成都天府機場提供的新型智能登機橋成功投用,這是亞(ya) 洲首台正式投用的無人駕駛智能登機橋,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成功對接飛機艙門,耗時僅(jin) 50餘(yu) 秒。
不過,也要看到,關(guan) 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受製於(yu) 人、自主研發和工藝水平不高,是我國裝備製造業(ye) 向高端化轉型的掣肘和障礙。目前,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企業(ye) 研發和創新能力仍然不足,高檔數控係統、光柵、高精密滾珠軸承等關(guan) 鍵部件依賴進口,“卡脖子”問題仍然存在。同時,國產(chan) 高端裝備首試首用難度大,高端裝備研製單位、用戶單位協同創新力度還不夠。
多名專(zhuan) 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產(chan) 裝備首試首用難度之所以大,主要源於(yu) 用戶對國產(chan) 裝備可靠性的不信任。對裝備製造業(ye) 而言,機械的可靠性關(guan) 乎產(chan) 品質量和係統壽命。尤其在高端製造領域,生產(chan) 線上的任何一台機器出現故障,都將帶來整條生產(chan) 線的停工和巨額的經濟損失,試錯成本極高。在早期發展過程中,國產(chan) 裝備在可靠性上與(yu) 國外裝備存在差距,導致下遊企業(ye) 產(chan) 生“能用進口就不用國產(chan) ”的慣性。由於(yu) 缺乏應用場景,技術難以迭代提升,國產(chan) 裝備向中高端轉型的道路變得更加艱難。
“裝備製造要解決(jue) ‘能用’和‘好用’兩(liang) 個(ge) 問題。廣東(dong) 裝備製造經曆了‘從(cong) 零到一’的跨越,實現了‘能用’。未來要解決(jue) ‘好用’的問題,關(guan) 鍵還要提升裝備的可靠性水平。”吳智恒說,隨著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朝中高端加速轉型,可靠性的重要性也將逐漸凸顯。
近年來,為(wei) 鼓勵自主創新,打破進口依賴,解決(jue) 國產(chan) 高端裝備首試首用難的問題,廣東(dong) 出台實施了一係列首台(套)重大裝備政策獎補措施。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是指國內(nei) 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chan) 權、尚未取得市場業(ye) 績的裝備產(chan) 品,通過對其扶持和推廣獎勵,打通創新產(chan) 品邁向市場應用的“最後一公裏”。
據廣州市工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廣州市連續出台《廣州市首台(套)重點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對符合申報要求的裝備按不超過單台(套)銷售價(jia) 格的30%給予獎勵,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有效推動了具有先進水平的裝備產(chan) 品實現量產(chan) 化和國產(chan) 化。
藍圖——
三方麵發力,打造高端製造基地
總覽裝備製造業(ye) 的版圖,不僅(jin) 有智能裝備製造這一板塊,還有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多個(ge) 領域。它們(men) 如同廣袤的“星辰”與(yu) “大海”,共同繪成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發展圖景。
一貫敢拚敢闖、擅長創造奇跡的廣東(dong) ,自然也對更高更遠的“星辰”與(yu) “大海”充滿向往。2020年,廣東(dong) 省工信廳、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廣東(dong) 省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到2025年將廣東(dong) 省打造成全國高端數控機床、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製造的重要基地。
宏偉(wei) 的藍圖已經繪就,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吳智恒介紹,廣東(dong) 高端裝備製造的“先天不足”主要體(ti) 現在改革開放之前產(chan) 業(ye) 規模和體(ti) 量都很小,經過多年市場化發展,演變形成了“小而專(zhuan) ”的產(chan) 業(ye) 格局。當前,廣東(dong) 省缺少國家戰略層麵重大裝備的支撐和布局,這也是廣東(dong) 省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未來需要彌補和發力之處。
彌補“先天不足”,還要靠後天迎頭趕上。陳立輝介紹,目前,廣州和深圳正全力建設圍繞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guan) 的綜合性國家實驗室,廣深佛莞在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航空等領域已形成一批國內(nei) 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ye) 和重點裝備產(chan) 品。比如,廣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先後參與(yu) 了港珠澳大橋CB03標段防撞套箱、深中通道人工島圍堰鋼圓筒、海底沉管鋼殼等國家級橋梁工程建設。
市場化程度高,這是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長足發展的最大特色和優(you) 勢。陳立輝認為(wei) ,高端裝備研發投入大、所需資源多,往往需要舉(ju) 區域之力。未來要向航空、海洋工程等高端裝備領域進軍(jun) ,還需要平衡政府與(yu) 市場關(guan) 係、強化四市政策資源協同等問題。龔曉峰也強調,作為(wei) 跨地市產(chan) 業(ye) 集群,在向世界級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邁進的過程中,廣深佛莞四地需要進一步淡化區域行政色彩,強化集群思維,真正實現協同布局、融合發展,增強集群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
廣東(dong) 省工信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從(cong) 三個(ge) 方麵著重發力,推動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一是深入實施“製造業(ye) 當家22條”,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縱深協同的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健全省級規劃統籌機製;二是建立“鏈長製”,協調跨區域跨產(chan) 業(ye) 重要事項,形成“省市上下聯動、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局麵;三是探索建立跨區域跨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的協同機製,推動廣深佛莞四市政府加強集群建設運行調度,堅持錯位發展、高效協同。
沿著打造高端裝備製造基地的壯麗(li) 藍圖,廣東(dong) 期待再次締造令世界驚豔的奇跡與(yu) 傳(chuan) 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