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西光壹號”係列一箭五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穀神星一號”遙七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自主研發的星載光交換機作為(wei) 重要載荷之一搭載升空,開展國內(nei) 首次高速光交換技術的空間驗證工作。
近日,好消息傳(chuan) 來,載荷順利開機多項技術驗證試驗按期正常進行,地麵測試結果表明:星載光交換機各項功能正常,高光譜圖像信息完整,下傳(chuan) 地麵解析後達到 “零誤碼”“零丟(diu) 包”水平,實現全部既定目標,高速光交換技術在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搭建覆蓋全球的空間大容量光網絡,是未來實現海量用戶信息互聯共享的必由之路。星載光交換技術突破傳(chuan) 統技術壁壘,在光域直接將光信號進行交換處理,無需“光/電”“電/光”轉換,有效解決(jue) 了電交換處理存在的“電子速率瓶頸”問題,具有網絡資源配置智能動態、通信體(ti) 製與(yu) 協議透明、組網擴展靈活、功耗低等優(you) 勢,是太空“高速信息公路網絡的立交橋”,是空間海量數據分配、轉發等處理的核心技術。此次試驗成功,是繼2022年5月20日實現星間激光通信技術在軌驗證之後,西安光機所高速空間激光通信領域體(ti) 係化發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星上應用,再次夯實了我國未來空間大容量光網絡建設的核心技術儲(chu) 備和裝備支撐。
西安光機所的星載光交換技術,起步於(yu) “十二五”、發展於(yu) “十三五”、見效於(yu) “十四五”。“十二五”初期,麵向空間信息網絡國家戰略需求,西安光機所率先部署星載光交換技術研究方向。基於(yu) 四波混頻光學非線性效應,利用光波長作為(wei) 用戶地址,在光信號傳(chuan) 輸的過程中進行地址識別,達到無延時全光數據交換目的,避免了光緩存的難題。該技術取得4項國家發明授權專(zhuan) 利,研製的全光交換係統作為(wei) 代表性成果參加了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十三五”初期,西安光機所開展星載激光/微波融合的光電混合交換技術研究。解決(jue) 了激光/微波互轉換難題,開發了基於(yu) IP OVER CCSDS天地互連協議的星載光交換原理樣機,吞吐量達到每秒50吉比特,包轉發延遲微秒量級。“十三五”末期,突破高速光報文交換技術,探索出“百吉比特量級大容量+納秒量級低延遲”為(wei) 核心指標的全光報文交換技術體(ti) 係,並完成了高速光報文交換原理樣機研製。
“十四五”初期,在突破上述一係列高速光交換技術基礎上,西安光機所持續攻克光電器件高穩定性、通道串擾抑製、交換鏈路匹配等一係列工程技術難題,自主研發的星載光交換載荷隨“西光壹號”衛星順利入軌,表明西安光機所實現了從(cong) 基礎研究向工程應用跨越發展的成功轉身。
圍繞自由空間領域信息高速互聯需求,西安光機所不僅(jin) 在大力發展空間激光通信技術作為(wei) 信息“高速路”,還在大力發展高速光交換技術作為(wei) 信息“立交橋”,發展全光再生技術作為(wei) 信息“加油站”,目前已建成集聚光、機、電、熱、信息處理、空間環境實驗、整機裝配和檢測等功能設計於(yu) 一體(ti) 的、國內(nei) 較為(wei) 全麵的空間激光通信領域科研與(yu) 工程研製平台。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