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溫會(hui) 危及電網外,樹枝、風箏等雜物也威脅著它的安全。為(wei) 了給輸電線路清除障礙,電力工作人員用盡了各種方法,但往往收效甚微。
最近,一則“激光修剪樹枝”的視頻在網上傳(chuan) 播。視頻中,隻見工作人員在操控設備後,樹上一處出現紅色灼燒的火光,隨後該處樹枝折斷,效率極高。這到底是啥黑科技?
12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聯係到了該視頻的製作方和產(chan) 品研發方四川紅岸基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原來這是一款名為(wei) 激光炮清障儀(yi) 的產(chan) 品。
▲四川紅岸基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激光炮清障儀(yi)
激光清障:減少作業(ye) 風險 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men) 公司在2017年成立後,主要精力都放在激光清障業(ye) 務上,現在這個(ge) 激光炮清障儀(yi) 已經更新到了第六代,技術已經成熟。”產(chan) 品研發方四川紅岸基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國鑫這樣告訴記者。
據陳國鑫介紹,現實操作時,激光清障儀(yi) 並不會(hui) 顯示有顏色的發射路徑,也沒有酷炫的音效。究其原理,它是利用特定功率和波段的激光,將其射向樹木或其他非金屬材質的電網異物,如風箏、塑料袋等。這些激光束能夠在特定距離範圍內(nei) 起作用,並能夠順利穿過電力線路的金屬材質,且不被其吸收。
▲四川紅岸基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激光炮清障儀(yi)
激光炮被用於(yu) 樹木砍伐是一個(ge) 令人驚歎的技術創新,是公司內(nei) 部20多個(ge) 年輕高層次人才組成的核心研發團隊,曆經多年研發成功的產(chan) 品,目前電力行業(ye) 對該設備的需求也非常大。
記者了解到,工人在以往處理樹枝作業(ye) 時,如果樹枝接近高壓線或者已經接觸到高壓線,其本身或已經導電。此時,如果再進行作業(ye) ,危險係數很大。近年來,這樣的事故屢見不鮮。而使用激光炮清障儀(yi) ,一方麵一棵直徑約10公分的樹,隻需要一兩(liang) 分鍾就可以完成切割,傳(chuan) 統作業(ye) 模式往往需要幾個(ge) 小時。另一方麵,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電力部門不用進行停電處理後再作業(ye) ,經濟損失也大大降低。
安全性能:三步把好安全關(guan) 使用者須培訓
盡管激光炮如此神奇,但是對於(yu) 一般人來說,激光仍是非常危險的存在。“肉眼看不見紅外線的路徑,萬(wan) 一人誤入被傷(shang) 到了怎麽(me) 辦”“該設備被有心之人另作它用怎麽(me) 辦”……網上,曾有人發出這樣的聲音。
對此,陳國鑫認為(wei) ,“安全方麵可以完全放心。”
首先,在安全管控方麵,激光炮清障儀(yi) 有一套完整安全管控措施,比如同一個(ge) 設備,會(hui) 設置多重安全驗證程序,要求使用單位將設備交給不同人員管理,多人同時進行操作,才能成功啟用設備。
其次,從(cong) 設備本身的功能來說,如果儀(yi) 器識別到出光的方向有人或者動物,它會(hui) 立即停止出光。
第三,目前這個(ge) 設備是不對私人銷售的,隻銷售給電網、電力公司。砍樹任務由專(zhuan) 門的人員負責,在接受係統培訓後,按照內(nei) 部規程進行操作,以確保安全風險的控製。
另外,從(cong) 原理上來說,因為(wei) 設備形成的聚焦光斑,隻有在聚焦的那個(ge) 點上,能量密度才非常高。
最後,整體(ti) 操作流程需要時間,不是瞄準就立刻出光,出光操作前會(hui) 進行反複確認,需再次輸入密碼等。
▲激光炮清障儀(yi)
電力部門:清障效率提高近4倍 將進一步推廣
架空輸電線路是否安全,關(guan) 係著整個(ge) 區域的日常用電。每到夏秋兩(liang) 季,過快增長的樹竹和大風擦掛來的風箏、防曬棚等異物,就會(hui) 給這些電路帶來隱患,一旦附著到電線線路,可能爆炸、導致跳閘,甚至造成路過市民受傷(shang) 。為(wei) 了處置這些隱患,電力人員不僅(jin) 要隨時勘查,還要攀上高空,用鐮刀等工具將淨空距離6米內(nei) 的樹尖和異物砍斷、取下。
記者在該公司官網展示的應用案例上看到,樂(le) 山電力局曾使用該設備用時3分鍾砍了樹幹直徑為(wei) 15厘米的樹,湛江電力局用時5分鍾砍了樹幹直徑為(wei) 17厘米的樹。
另外,記者從(cong) 國網成都供電公司了解到,2017年左右,國網成都供電公司想到用激光碳化樹枝,並在2018年引進了這款黑科技電網異物遠程清除器,遠程解決(jue) 樹枝等異物,效率提高了近4倍。工作人員隻需打開設備,在地麵便可發射出可控激光束,如果是較細的樹枝,僅(jin) 需幾分鍾就會(hui) 被碳化折斷。
據了解,通過激光“電磁炮”進行高空異物清除,當時在成都尚屬首次,近年來成都在激光炮清障儀(yi) 的使用方麵也更加成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