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3D打印產(chan) 業(ye) 而言,2023年是大發展的一年:SLM(激光熔融)技術加速突破,SLS(激光燒結)、BJ(粘接劑噴射)、EBM(電子束熔融)等技術百花齊放,AI興(xing) 起進一步催化產(chan) 業(ye) 應用,寒冬之下仍有數十家企業(ye) 獲得融資,產(chan) 業(ye) 鏈生態持續豐(feng) 富,下遊場景拓展至民用大規模生產(chan) 。展望2024年,在技術降本、標準完善和理念擴散的助力下,3D打印產(chan) 業(ye) 有望在航天航空、消費電子、醫療、模具等製造業(ye) 的深入應用,推動製造業(ye) 邁入“大生產(chan) 時代”。
2023年回顧:3D打印產(chan) 業(ye) 大發展
2023年政策、資本、應用共振,是3D打印產(chan) 業(ye) 大發展的一年。
1)政策端,工信部發布增材製造典型應用場景名單,涵蓋工業(ye) 、醫療、文體(ti) 和建築領域共42項具體(ti) 場景,引導推動3D打印先進技術與(yu) 裝備應用,以及工業(ye) 生產(chan) 和日常生活中的觀念普及;
2)資本端,2023年至少38家3D打印企業(ye) 獲得融資,其中鉑力特融資額超30億(yi) 元,亞(ya) 洲TCT展(3D打印展覽會(hui) )數百家企業(ye) 參與(yu) ,推動產(chan) 業(ye) 鏈生態繁榮;
3)應用端,3D打印在大幅麵、多激光、無支撐領域持續突破,下遊應用除了在航天航空得到更深入的應用(據美聯社報道,人族一號火箭3D打印零部件質量占比超80%),以消費電子為(wei) 代表的民用領域也開始大規模應用(華為(wei) 榮耀折疊屏Magic V2的鈦合金卷軸)。
AI浪潮襲來,3D打印如虎添翼
3D打印大致分為(wei) 4個(ge) 環節,模型設計-打印-後處理-檢測,AI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深度學習(xi) 能力,可有效賦能各個(ge) 環節流程,比如建模時間的有效縮短、無支撐技術的迭代完善、成型過程的智能監控、質量檢測的流程優(you) 化等。具體(ti) 就建模環節而言,未來零部件的設計,可能是將其功能抽象為(wei) 材料和結構的組合。這個(ge) 過程除了設計師的想象力外,AI的衍生式設計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總體(ti) 而言,AI會(hui) 提高打印速度、精度和廣度,降低全周期(四大環節)人力、時間和成本,強化3D打印作為(wei) 變革性生產(chan) 技術的應用優(you) 勢,推動無人化的黑燈工廠加速落地。
2024年展望:產(chan) 業(ye) 飛輪加速
3D打印作為(wei) 變革性的生產(chan) 技術,2024年會(hui) 在航天航空、消費電子、醫療、汽車和模具等為(wei) 代表的製造業(ye) 各領域得到深入應用,主要有三大催化:
1)直接成本下行。投入產(chan) 出比是製造業(ye) 的基本邏輯,在政策支持、資本湧入的背景下,龍頭研發實力提升,行業(ye) 入局者豐(feng) 富,技術迭代加快,推動生產(chan) 成本下行。
2)行業(ye) 標準建立。前期增材製造缺乏完善的行業(ye) 標準,僅(jin) 航天航空這種自成體(ti) 係的生態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根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全國增材製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等單位正牽頭建立行業(ye) 標準體(ti) 係,降低中小企業(ye) 的技術應用成本和阻力。
3)增材理念擴散。當前增材思維被產(chan) 業(ye) 逐漸接受,應用場景也從(cong) 原位替代(打印相同產(chan) 品)拓展至功能替代(打印異形產(chan) 品),3D打印的性能和成本優(you) 勢進一步凸顯,加快技術滲透率的提升。因此,我們(men) 認為(wei) 2024年將是產(chan) 業(ye) 飛輪迎來加速的一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