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製造業(ye) 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激光加工技術已成為(wei) 智能製造裝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湧現,也讓激光加工設備的應用滲透率不斷提升。
近日,國內(nei) 知名激光器製造商創鑫激光,向行業(ye) 公開了其研發的激光器“器件一體(ti) 化”方案和“紫笛”數字光斑技術,並發布了功率高達4200W的單泵源產(chan) 品。
創鑫激光認為(wei) ,無論是硬件還是光機電控製,客戶對激光器的訴求都是簡單、穩定、高效。為(wei) 此,創鑫激光提出了“器件一體(ti) 化”方案:通過泵源一體(ti) 化、增益諧振腔一體(ti) 化和無源輸出一體(ti) 化,將外部配套設備與(yu) 激光器集成一體(ti) ,以實現激光器的極致簡化。
現場,創鑫激光展示了其在泵源激光耦合端采用的集成大泵方案,並首發了采用這套方案研發的4200W功率集成大泵。
創鑫激光市場與(yu) 品牌負責人曾劍鋒稱,泵源是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其技術水平對激光器的功能和性能有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通過集合一體(ti) 集成(泵源殼體(ti) 采用定製的輕量化合金材料一體(ti) 成型而成,重量減輕50%以上)、三波長合束(利用915+940+976多波長合束技術,高效耦合,電光效率維持在54%以上)和直冷散熱(采用獨立水道設計,將泵源、散熱板一體(ti) 化進行集成設計,從(cong) 而實現芯片直冷)三大技術,創鑫激光的這套集成大泵方案成功實現了泵源耦合一體(ti) 化,且泵源上的每顆芯片都擁有獨立的光路和電路,不會(hui) 因為(wei) 一兩(liang) 顆芯片出現問題導致整個(ge) 泵源宕機。這樣一來,不僅(jin) 大大降低了激光器的成本,也大幅提升了產(chan) 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從(cong) 而帶來更好的性能和更強的市場競爭(zheng) 力。
正是基於(yu) “器件一體(ti) 化”方案的日益成熟,創鑫激光已能穩定高效生產(chan) 4200W功率的集成大泵,整個(ge) 泵源內(nei) 部集成的芯片數量超過了100個(ge) 。
除此之外,創鑫激光還推出了以“紫笛”命名的數字光斑工藝技術,且全麵開放了“紫笛”數字光斑編輯端口,讓下遊客戶也可以擁有封裝差異化工藝的平台和機會(hui) 。
雖然激光被認為(wei) 是削鐵如泥的利劍,然而再鋒利的寶劍也會(hui) 碰到棘手問題,比如,在一定場景下,以紫銅為(wei) 代表的一些反射率較高的高反材料,由於(yu) 對激光的吸收率較低,不僅(jin) 難以加工,還可能造成設備運行失敗,甚至損壞激光器。因此,激光切割機都對加工高反材料慎之又慎。
“紫笛”的出現則打破了這一局麵。以往,激光器的可調光斑都是通過振鏡或采用異常複雜的相幹激光實現的,要麽(me) 高質量激光不能有效利用,要麽(me) 激光係統異常昂貴複雜且光斑不可實現任意形狀。現在,結合創鑫激光自研的工藝控製係統,在標準的QBH輸出條件下,“紫笛”可以靈活、獨立地控製每個(ge) 像素光點的發光功率、頻率及占空比,為(wei) 特定、複雜的應用場景和材料加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曾劍鋒說,“紫笛”所具備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自動化操作等優(you) 勢,使得行業(ye) 內(nei) 對高反、薄板等特定材料的加工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jue) 。
更為(wei) 重要的是,在小芯徑內(nei) 工業(ye) 加工領域,“紫笛”首次實現了對單一聚焦光斑進行“隨心所欲”的編輯。
之前,激光工業(ye) 加工企業(ye) 要進入一個(ge) 新領域,必須等激光器廠商開發出適合新行業(ye) 的特殊激光器、軟件企業(ye) 開發出相應的控製係統後,才可以進入行業(ye) 應用。
對此,曾劍鋒表示,激光器行業(ye) 不能再遵循“一把‘刀’橫行天下”的老路,而應轉變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刀幹專(zhuan) 業(ye) 的事”。正是基於(yu) 這一認識,創鑫激光研發了“紫笛”數字光斑技術和工藝,使得下遊設備廠商可以根據不同應用領域所需的光斑特性自行編寫(xie) ,且封裝在工藝卡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優(you) 勢。
“隨著自定義(yi) 激光器的出現,設備企業(ye) 可以逾越上遊激光器企業(ye) ,自行開發匹配新行業(ye) 的激光器,並且逾越軟件企業(ye) ,自己開發匹配新行業(ye) 的軟件應用進入新的藍海市場,甚至可以自行封裝企業(ye) 自定義(yi) 的成果,形成技術護城河。”曾劍鋒說。(記者 傅勇 北京報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