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束光”照亮一座“創新城”

來源:民生周刊 新媒體(ti) 部2024-05-07 我要評論(0 )   

這“一束光”,不斷聚集、裂變,鍛造武漢產(chan) 業(ye) 結構和城市氣質,為(wei) 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湖北,提供有力支撐。“一束光”照亮一座“創新城”。2013年、2018年、2022...

這“一束光”,不斷聚集、裂變,鍛造武漢產(chan) 業(ye) 結構和城市氣質,為(wei) 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湖北,提供有力支撐。

“一束光”照亮一座“創新城”。

2013年、2018年、2022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次到湖北省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又稱中國光穀)考察。

從(cong) 不到24平方公裏的武漢“鄉(xiang) 裏”,曾經地圖上被遺忘的“武漢地圖外兩(liang) 厘米的地方”,到如今518平方公裏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再到“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這“一束光”,不斷聚集、裂變,鍛造武漢產(chan) 業(ye) 結構和城市氣質,為(wei) 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湖北,提供有力支撐。

在更高起點上紮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進程中,中國光穀如何繼續發揮在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領域“獨樹一幟”的優(you) 勢?中國光穀將怎樣開創未來?《民生周刊》記者最近探訪了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

靠產(chan) 學研合作

“讓我們(men) 共赴一場春天的科技之約!”

今年4月8日,武漢,中國光穀科技會(hui) 展中心,距離“馬蹄蓮”不遠處,2024九峰山論壇暨化合物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隆重召開。

“馬蹄蓮”是光穀的地標,是目前國內(nei) 最大的綠色仿生建築,高達128米,靈感源於(yu) 自然界的馬蹄蓮,寓意“武漢新能源之花”。

這場博覽會(hui) 吸引了眾(zhong) 多全球頂尖行業(ye) 人才參加,包括9位國內(nei) 外院士、300多名行業(ye) 領軍(jun) 人及800多家企業(ye) 代表。

“實驗室希望打造公共、開放、共享的平台,與(yu) 更多合作夥(huo) 伴共同點亮化合物半導體(ti) 平台、技術、產(chan) 業(ye) 的‘燈塔’。”博覽會(hui) 東(dong) 道主之一、九峰山實驗室主任丁琪超說。

作為(wei) 湖北省十大實驗室之一,九峰山實驗室以建設世界領先的化合物半導體(ti) 研發和創新中心為(wei) 願景,成立3年來,已在中國光穀建立起先進的化合物半導體(ti) 科研及中試平台。

對於(yu) 產(chan) 學研合作的好處,參展單位“fun88官网平台第一股”華工科技體(ti) 會(hui) 深切。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北武漢考察,第一站就是位於(yu) 中國光穀的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工激光”)。

“華工激光是華工科技旗下的核心子公司,脫胎於(yu) 華中科技大學,是學校發揮工科優(you) 勢,推進科教協同和產(chan) 教融合的成果。”華工激光微電子及量測事業(ye) 部總經理王莉說。

作為(wei) 半導體(ti) 封測工藝中不可或缺的關(guan) 鍵工序,晶圓切割的質量與(yu) 效率,直接影響到芯片的質量和生產(chan) 成本。過去,這一市場被海外廠商高度壟斷,國內(nei) 晶圓廠每年要花近20億(yi) 元購買(mai) 切割設備。

華工科技4年攻關(guan) ,完成了晶圓激光切割裝備的國產(chan) 化開發,但是全國產(chan) 化半導體(ti) 晶圓激光切割機進入市場卻遇到了難題。

經過在九峰山實驗室近半年、每天不少於(yu) 10小時的測試,華工科技的首套高端半導體(ti) 晶圓激光切割係列裝備順利通過中試驗證,測試結果顯示,國產(chan) 設備在精度和效率上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新產(chan) 品已發至首家客戶。

高度協同的產(chan) 業(ye) 鏈布局,讓生產(chan) 過程高效高質。已經有20多家供應商布局在華工科技周邊,生產(chan) 配套不出6公裏,一台原來需要幾個(ge) 月製造完成的設備,現在隻需要10天就能完成。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有利於(yu) 加速推進形成行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華工科技將借助高能級創新平台的建設,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加速國產(chan) 替代進程。”王莉認為(wei) 。

圖片

▲中國光穀地標“馬蹄蓮”大樓。

靠人才投入

“在這片熱土上,幾乎都是大學本科以上人才。”在談及光穀的人力資源狀況時,湖北方陣檔案科技公司總經理彭信龍深有感觸地說。他長期在光穀從(cong) 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對這裏的人才環境有著深刻認識。

彭信龍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光穀以人才公寓和政府出台的一係列招才引智優(you) 惠政策,吸引了眾(zhong) 多人才聚集,這種情況使得許多來自江浙一帶的企業(ye) 紛紛拋出誘人條件,前來光穀“爭(zheng) 搶”人才。

2009年2月,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正式推出招才引才計劃,3年斥資4.5億(yi) 元。

同年9月,首批14位海內(nei) 外高層次人才與(yu) 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簽約,共計獲得3600萬(wan) 元的資助。他們(men) 所掌握的技術,涵蓋了光電子、生物技術、新能源和消費電子四大支柱產(chan) 業(ye) 。

2012年,招才引才計劃升級,打破年限及人數限製,轉向常態化、長期化。這一計劃首次將人才類型細分為(wei) 創業(ye) 人才、企業(ye) 創新人才和高端金融、經營管理人才,吸納不同領域的英才。

如今,中國光穀已成海歸人才集聚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光穀已聚集4名諾貝爾獎得主、74名中外院士,超過 3000名海內(nei) 外高層次人才、7000多個(ge) 海內(nei) 外人才團隊在這裏研發創新。

不僅(jin) 向海外人才伸出“橄欖枝”,武漢還實施“大學生留漢工程”,讓更多的高校畢業(ye) 生留在武漢工作。今天的光穀區域,集聚42所高等院校、56個(ge) 科研院所,有30多萬(wan) 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80多萬(wan) 名在校大學生。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根商用光纖的誕生地。2016年,長飛的光纖預製棒、光纖、光纜3個(ge) 主營業(ye) 務都做到了全球第一。

“2022年5月,長飛光纖完成對安徽啟迪半導體(ti) 的戰略收購,成立長飛先進半導體(ti) ,實現了從(cong) 光伏、儲(chu) 能、充電樁到新能源汽車等應用領域的全覆蓋。”長飛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興(xing) 奮地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年產(chan) 36萬(wan) 片碳化矽晶圓的武漢基地項目建設去年9月動工,今年6月封頂,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投產(chan) ,將實現碳化矽的國產(chan) 替代,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自主可控。”

莊丹現在的另一個(ge) 身份,是長飛先進半導體(ti) 有限公司董事長。莊丹坦言,之所以將投資200億(yi) 元的工廠放在光穀,看中的正是其顯著的人才優(you) 勢。

靠持續發力

從(cong) 煙囪林立、鐵水飛濺的鋼鐵廠,到大規模流水線、機器手臂揮舞的汽車工廠,再到造型“科幻”、綠色仿生的“馬蹄蓮”科研大樓,“中國光穀”誕生了許多中國第一,如第一根實用型光纖、第一個(ge) 光電傳(chuan) 輸係統、第一個(ge) 光通信國際標準……

一大批高技術核心產(chan) 業(ye) 在此紮根,蓬勃生長。2023年,光穀GDP增長4.7%,總量達到2715億(yi) 元。

創建於(yu) 1988年的“中國光穀”,幾經擴容,現有八大園區:光穀中心城、光穀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武漢東(dong) 湖綜合保稅區、光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園、光穀現代服務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光穀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光穀中華科技產(chan) 業(ye) 園。

4月上旬,春天的武漢,櫻花盛開,整個(ge) 城市都彌漫著浪漫的氣息。在光穀大悅城附近生活居住的童亦心,心情舒暢。

2022年,在北京工作了近20年的童亦心回到家鄉(xiang) 武漢,如今擔任武漢鬆果文化副總經理。童亦心說,光穀生態宜居、環境優(you) 美、出行便利,有36個(ge) 公園、42所中小學、7所三甲醫院。

“作為(wei) 武漢‘產(chan) 業(ye) 引擎’的光穀,聚合產(chan) 業(ye) 、自然、文化等多元城市功能,在產(chan) 城融合中實現了城市與(yu) 自然的和諧。”童亦心認為(wei) ,“光穀一天一個(ge) 變化,未來潛力無限。”

今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三個(ge) 優(you) 勢’轉化”,重塑武漢,即把科教人才優(you) 勢轉化為(wei) 創新發展優(you) 勢、把交通區位優(you) 勢轉化為(we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you) 勢、把生態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綠色發展優(you) 勢。

“發軔於(yu) 三國關(guan) 羽‘卓刀為(wei) 泉’之地,到穿城連山都市生態大走廊、黃金十字軸,凡36年6次大擴容,光穀一路向東(dong) 看。發展邏輯從(cong) 產(chan) 城人回歸人城產(chan) ,從(cong) 東(dong) 湖科學城到武漢新城,與(yu) 世界同步創新,和時間賽跑;踏時代脈動節拍,同曆史並進,豹變的光穀繼續‘長大’。”

在今年出版的《追光—中國光穀自主創新之路》一書(shu) 序言中,長江日報社長江財經傳(chuan) 媒研究院院長鄭良中寫(xie) 道。

持續發展的中國光穀,吸引著國內(nei) 外高科技企業(ye) 紛至遝來。

“昨天我去東(dong) 湖開發區,他們(men) 準備了一份材料,還有我30年前的名片。我對武漢的感情非常深,我也非常希望能為(wei) 家鄉(xiang) 做一點事情。”2017年,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jun) 回到光穀,見到了自己的第一張名片。

不久後,雷軍(jun) 決(jue) 定來到光穀,建設小米武漢總部。

在武漢大學計算機係就讀期間,雷軍(jun) 就是在光穀創立了他的第一家企業(ye) —“武漢現代電教技術研究所三色計算機部”。

2019年12月,小米武漢總部正式開園。作為(wei) 小米人工智能第二中心,小米武漢總部大樓項目位於(yu) 光穀中心城,發揮小米集團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核心技術優(you) 勢,助力武漢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底,武漢光穀小米汽車交付中心準備就緒,並於(yu) 隨後為(wei) 小米汽車客戶提供交付服務。

截至今年3月底,光穀企業(ye) 總量突破13.6萬(wan) 戶,市場主體(ti) 總量突破20.9萬(wan) 戶,瞪羚企業(ye) 累計達1690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達150家,高新技術企業(ye) 超5200家,上市(含過會(hui) )公司總數達63家。

“一束光”日益閃亮,一座城生機勃發。

圖片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