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hui) 和歐萊雅中國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ju) 行。國務委員、全國婦聯主席諶貽琴出席活動並頒獎,她希望廣大女科學家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弘揚科學家精神,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和努力,勇攀科技高峰,矢誌科技報國,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自身優(you) 勢和積極作用,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貢獻巾幗力量。
經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審委員會(hui) 評審,學會(hui) 副理事長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主任王紅霞、副理事長單位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係教授陳彩蓮等20名女科學家獲得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總體(ti) 設計及驗證團隊等5個(ge) 團隊獲得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學會(hui) 副理事長單位華東(dong) 師範大學博士後李雨、副理事長單位複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博士後孟佳琳等10人入選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於(yu) 2004年設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集團設立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在中國的延伸。20年來,獎項規模已經從(cong) 每屆5人增加到每屆20人,成為(wei) 麵向女性科技工作者並連接國際表彰平台的重要獎項。2014年,獎項首次開設並表彰“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致力於(yu) 發現和培養(yang) 處在博士或博士後研究階段,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女性科技工作者。2022年,該計劃的評選人數由5位增至10位,進一步支持科研儲(chu) 備人才的發展。截至目前,共有204位女性科研工作者榮獲個(ge) 人獎。其中,已有13位躋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而在2023年新當選院士的6位女性中,包括李惠、顏寧、段慧玲、陳春英在內(nei) 的4人曾經獲獎。
中國科協黨(dang) 組書(shu) 記、書(shu) 記處第一書(shu) 記賀軍(jun) 科表示,以此次獲獎者為(wei) 代表的廣大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從(cong) 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cong) 基礎研究到工程一線,從(cong) 企業(ye) 院所到高校醫院,處處閃爍著她們(men) 的聰明智慧和辛勤汗水,處處展現著新時代新女性的亮麗(li) 風采和先鋒力量。
據介紹,本屆,提名候選人和團隊數量再創新高,共接近1300人,相比上一屆增加超過30%。獲獎者們(men) 不僅(jin) 地域分布廣泛,遍布東(dong) 部、東(dong) 北、中部、西部,各學科領域也基本保持平衡,在各類基礎科學研究勇攀高峰的同時,也在眾(zhong) 多重點賽道攻堅克難。本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年輕化趨勢進一步凸顯,入選者基本由“90後”組成,其中不乏“95後”人才。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