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行程,6家企業(ye) ,沉浸式采訪……10月24日,由市委網信辦、市民營經濟局主辦,半島網承辦的“見證青島”全國財經媒體(ti) 行活動進入“收官日”。當天,15家中央、省、市財經媒體(ti) 組成的采訪團完成了對青島邁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兩(liang) 家企業(ye) 的調研采訪。
通過3天的實地走訪,這些全國知名媒體(ti) 人對於(yu) 青島及青島企業(ye) 的了解意猶未盡。隨著調研的深入,采訪團成員們(men) 不僅(jin) 被這六家企業(ye) 的技術創新實力所震撼,更被其背後的企業(ye) 文化、社會(hui) 責任感以及對未來科技趨勢的深刻洞察所打動。他們(men) 對這次活動的重要意義(yi) 表示認可,並期盼今後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增進財經媒體(ti) 與(yu) 優(you) 質企業(ye) 之間的了解和互動。
走進邁金科技
看智能騎行引領者如何“破風”
10月24日上午,采訪團走進了青島邁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訪團參觀了邁金科技的研發中心和生產(chan) 線,看到各類研發測試設備有序運轉,測試數據在屏幕上不斷變化,車間內(nei) 智能騎行台、高精度傳(chuan) 感器等產(chan) 品陸續下線,準備發往全球各地。車間組裝工作人員們(men) 正聚精會(hui) 神地忙碌著,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企業(ye) 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和對產(chan) 品質量的嚴(yan) 格把控。

邁進科技生產(chan) 車間
邁金科技成立於(yu) 2015年,深耕智能騎行領域多年,積累了精湛的研發技術與(yu) 堅實的智造實力,於(yu) 多產(chan) 品品類主動求索與(yu) 創新,在智能騎行台、智能GPS碼表、功率計、智能尾燈、傳(chuan) 感器、碳纖維輪組以及騎行軟件等產(chan) 品的全麵突破下,逐步構建出完整的室內(nei) 、室外騎行生態。旗下頑鹿Onelap線上虛擬騎行平台是國內(nei) 同類產(chan) 品的開創者,智能騎行平台產(chan) 品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第一,公司產(chan) 品遠銷全球100個(ge) 國家和地區。

邁進科技展廳
自成立以來,邁金科技始終將科研視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不斷加大對科研的投入,致力於(yu) 在智能騎行領域探索未知。企業(ye) 負責人用一組數據直觀地為(wei) 風口財經記者展示了邁金科技的研發實力:研發投入占比超10%,公司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60%左右。截至目前,邁金科技擁有公開專(zhuan) 利247項,授權專(zhuan) 利191項,商標231件,軟件著作權59件,版權5件。
有采訪團成員表示,在探訪邁金科技過程中感受到了這家企業(ye) 在智能騎行領域的創新精神和強勁實力,也正因此次媒體(ti) 行活動架起了財經媒體(ti) 與(yu) 上市企業(ye) 常態化溝通的“連心橋”,才得以讓采訪團深入一線車間,切實了解邁金科技如何“破風”。
探訪鐳測創芯
觀激光遙感領航者書(shu) 寫(xie) “芯”篇章
本次活動的最後一站,采訪團來到了位於(yu) 嶗山區青島院士專(zhuan) 家創新創業(ye) 園的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探訪之旅從(cong) 鐳測創芯的展廳開始,采訪團被引入了一個(ge) 由先進激光遙感技術構築的微觀世界。各式各樣的激光雷達芯片和技術模型琳琅滿目,生動展示了公司在激光雷達立體(ti) 觀測數據應用方麵的深厚積累。從(cong) 漂浮式測風激光雷達到機載測風激光雷達,每一項技術成果都凝聚著鐳測創芯科研團隊的智慧與(yu) 汗水。

鐳測創芯部分產(chan) 品展示
據悉,鐳測創芯是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山東(dong) 省瞪羚企業(ye) 、山東(dong) 省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由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教授專(zhuan) 家團隊發起成立,通過自主創新與(yu) 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致力於(yu) 打造一個(ge) 集研發、製造、服務為(wei) 一體(ti) 的激光雷達產(chan) 業(ye) 化平台,為(wei) 氣象、環保、風電、海洋、航空航天等環境立體(ti) 監測大數據應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激光雷達傳(chuan) 感器產(chan) 品和專(zhuan) 業(ye) 化的技術服務。
鐳測創芯副總經理王琪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通過多年的自主技術創新和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鐳測創芯已掌握多項國際先進的激光雷達核心技術。目前,技術成果已經成功應用於(yu) 多種星載、機載、船載與(yu) 陸基三維激光測繪成像、環境汙染監測、風力發電、氣象及海洋探測、航空航天、國防軍(jun) 工等領域,為(wei) 我國環境大數據平台、環境汙染監測與(yu) 治理、風能資源開發利用、航空航天安全保障等領域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和裝備支撐。
交流環節,風口財經記者了解到鐳測創芯正與(yu) 中國海洋大學密切合作。作為(wei) 中國海洋大學和中科院技術專(zhuan) 家發起成立的企業(ye) ,鐳測創芯不僅(jin) 繼承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優(you) 勢,還將通過校企合作平台,持續支持人才培養(yang)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采訪團與(yu) 鐳測創芯相關(guan) 負責人溝通交流
采訪團成員們(men) 表示,探訪鐳測創芯後,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創新的力量和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鐳測創芯將繼續以科技之光,照亮地海空天激光立體(ti) 遙感“芯”篇章。
調研成果豐(feng) 富
期待未來繼續講好青島故事
隨著對鐳測創芯的調研采訪結束,為(wei) 期3天的“見證青島”全國財經媒體(ti) 行活動圓滿落下帷幕。走出企業(ye) 後,采訪團成員互相交流起參加此次活動的感受。大家紛紛表示,此次調研之行收獲頗豐(feng) ,通過實地探訪企業(ye) 、與(yu) 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深入交流,不僅(jin) 對青島企業(ye) 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感受到了青島市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方麵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果。采訪團成員表示,下一步,將以筆為(wei) 媒,把此次調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全麵而深入地呈現給讀者,形成內(nei) 容傳(chuan) 播,講好青島市民企發展故事,助力青島市民營經濟取得進一步發展。
財聯社記者張洋洋表示,通過這幾天的走訪,看到不同類型的企業(ye) 蓬勃發展,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青島企業(ye) 穩紮穩打、認真務實的經商作風。此外,青島的營商環境給她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通過企業(ye) 的反饋,我感受到青島當地的營商環境良好,政府相關(guan) 部門的心態也很開放,服務高效、政策有力,這給企業(ye) 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後盾,也讓青島成為(wei) 投資興(xing) 業(ye) 的熱土。”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章軻認為(wei) ,一個(ge) 地方民營經濟、民營企業(ye) 發展的好壞,直接反映了地方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反映了這個(ge) 地方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程度。他表示,“此次受邀參加由“見證青島”全國財經媒體(ti) 行活動,我的一個(ge) 重要任務就是準確把脈青島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生存狀態、創新創業(ye) 活力狀況,以及他們(men) 的訴求。通過實地探訪的6家專(zhuan) 精特新民營企業(ye) ,我有一個(ge) 很明顯的感受:青島民企創新創業(ye) 動力十足。”在他看來,企業(ye) 有動力、有活力的背後,是青島市各級部門為(wei) 厚植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沃土推出的諸多有效的政策措施。這些創新性的舉(ju) 措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也為(wei) 全國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提起青島,人們(men) 往往想到的是青島啤酒、海爾、海信等知名品牌,但通過這幾天的采訪,我覺得青島本地的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彭斐坦言,“這些企業(ye) 不僅(jin) 在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方麵表現亮眼,在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上同樣突出,比如在芯片、低空經濟等熱門新興(xing) 領域。而這些企業(ye) 的快速發展,必然離不開本地政府在政策、金融等方麵的大力支持,這為(wei) 其他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ge) 不錯的樣本。”
采訪活動雖然結束,但采訪團成員們(men) 對青島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大家一致表示,希望今後能有更多類似的財經媒體(ti) 行活動,走進更多青島企業(ye) ,深入了解和傳(chuan) 播這些企業(ye) 的成功經驗和創新實踐。
張洋洋說:“這次對企業(ye) 的調研很充分,跟各位同行的交流也非常愉快。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hui) 再次來到青島,繼續講好青島企業(ye) 和青島發展的故事。”
“見證青島”全國財經媒體(ti) 行活動由青島市委網信辦、市民營經濟局主辦,至今已連續舉(ju) 辦三年,一直堅持深入城市更新、實體(ti) 項目等一線場景。此次活動將目光投向青島民營企業(ye) ,深挖企業(ye) 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吸引了中新經緯、財聯社、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每日經濟新聞等15家中央、省、市財經媒體(ti) 參與(yu) 。未來,“見證青島”全國財經媒體(ti) 行活動將繼續聚焦青島的優(you) 質企業(ye) 和重點項目,通過多種形式的報道和傳(chuan) 播,講好青島故事,助力青島市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大眾(zhong) 新聞·風口財經記者 蘇桐 耿偉(wei) 傑)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