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智能”)籌劃發行H股事項有了新進展。
2月25日晚間,先導智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於(yu) 2025年2月25日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遞交了公開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請,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資料。
針對赴港上市事項,2月26日,《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先導智能,公司相關(guan) 工作人員表示:“近期,A股公司赴港上市案例增多,公司也是考慮到政策支持選擇赴港上市。若公司成功實現‘A+H’兩(liang) 地上市,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都能獲得有效提升。”
先導智能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高端非標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chan) 和銷售,業(ye) 務涵蓋鋰電池智能裝備、光伏智能裝備、3C智能裝備、智能物流係統、汽車智能產(chan) 線、氫能裝備、激光精密加工裝備等領域。
記者查閱公告了解到,2024年2月份,先導智能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yi) 元,用於(yu) 德國和無錫的研發及製造項目。不過,今年1月份,先導智能宣布終止上述計劃,轉而謀求赴港上市。
從(cong) 披露的申請資料來看,先導智能此次赴港上市是為(wei) 滿足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裝備領域的全球化發展需要,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綜合競爭(zheng) 力,鞏固行業(ye) 地位。
不過,企業(ye) 在H股發行過程中可能會(hui) 麵臨(lin) 估值差異的挑戰。珠海黑崎資本投資管理合夥(huo) 企業(ye) (有限合夥(huo) )的首席戰略官陳興(xing) 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yu) 港股市場的估值邏輯與(yu) A股市場存在差異,港股市場對新能源企業(ye) 的估值相對較低,可能會(hui) 導致企業(ye) 在港股市場的融資規模受到限製。因此,企業(ye) 需要充分考慮兩(liang) 地市場的估值差異,製定合理的發行策略,以平衡兩(liang) 地投資者的利益。”
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有17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籌劃發行H股股票或最新進展公告。
記者注意到,近期籌劃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多為(wei) 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ye) 。2025年以來,除先導智能外,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澳科技”)等多家光伏、鋰電產(chan) 業(ye) 鏈頭部企業(ye) 均披露了赴港上市相關(guan) 公告。
A股新能源企業(ye) 赴港上市的背後,深化全球化戰略或為(wei) 主要推動因素。
2月12日,中偉(wei) 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助力全球產(chan) 業(ye) 布局持續升維。
2月22日,晶澳科技發布公告稱,計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以進一步推動公司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快市場、供應鏈、研發三位一體(ti) 的全球化建設,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zheng) 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