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團隊打造行業(ye) 頂級的“機器之眼”,是聯創電子董事長曾吉勇過去多年來的核心工作。
“機器之眼”是智能化時代的新產(chan) 物。隨著運動相機、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興(xing) 起,搭載於(yu) 這些移動智能終端上的光學鏡頭及影像模組,成為(wei) 必不可少的“機器之眼”。
有別於(yu) 傳(chuan) 統時代照相機、攝像機的鏡頭,擁有智能化技術加成的“機器之眼”能力更強,它可以像人類眼睛一樣對物理世界進行高靈敏的感知和識別。
為(wei) 各類移動智能終端裝上“機器之眼”的聯創電子,是一家專(zhuan) 注光學鏡頭及影像模組、觸控顯示器件等新型光學光電子產(chan) 業(ye) 的高科技企業(ye) 。
在聯創電子的企業(ye) 展廳裏,有一張圖片上展示了這家公司進入手機鏡頭、廣角鏡頭&車載鏡頭係列的重要發展階段。從(cong) 手機鏡頭到運動相機鏡頭再到智能車載鏡頭,曾吉勇在介紹公司發展的裏程碑時,臉上寫(xie) 滿了自豪。
聯創電子車載產(chan) 品展示
以智能汽車領域為(wei) 例,量產(chan) 的ADAS(高級輔助安全駕駛係統)光學鏡頭須具備高可靠性,能在零下30攝氏度的雪原和零上50攝氏度的戈壁保持對焦精度,在頻繁震動的砂石路麵中穩定成像,在長時間暴曬後仍有識別能力。
聯創電子甚至還將“機器之眼”塞進了比米粒還小的模組之中。“比如微透鏡陣列,我們(men) 團隊做出了0.5毫米乘以0.5毫米的內(nei) 窺鏡,裏麵有兩(liang) 個(ge) 鏡片,還有一個(ge) 芯片,這個(ge) 做出來了,是很了不起的一個(ge) 事情。”曾吉勇說。
生產(chan) 各類高可靠、低成本、小體(ti) 積的智能光學鏡頭,就像在光學物理、半導體(ti) 工藝和量產(chan) 工程的三維迷宮裏尋找最優(you) 解,對於(yu) 企業(ye) 的研發實力和工程能力是極為(wei) 嚴(yan) 苛的考驗。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聯創電子在運動相機鏡頭和高端車載鏡頭領域,市場占有率已位列全球領先地位。從(cong) 頭部運動相機廠商、無人機廠商到頭部汽車廠商,聯創電子累計已為(wei) 全球數千萬(wan) 台智能終端供應了數千萬(wan) 隻“人造眼睛”。
過去一百年多來,全球光學產(chan) 業(ye) 主要由德國和日本主導。但隨著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等智能化時代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崛起,中國光學產(chan) 業(ye) 迎來了崛起的機遇。在聯創電子南昌總部,不遠處是長江支流之一的贛江。光學產(chan) 業(ye) 就像長江,德國和日本是上遊的雪山,中國是中途的支流,但現在正在匯聚成新的入海口。
聯創電子的“人造眼睛”源源不斷地從(cong) 工廠出發,嵌入全球智能終端的“瞳孔”,見證一個(ge) 中國光學新帝國的崛起。曾吉勇希望,兢兢業(ye) 業(ye) 近二十年的聯創電子能夠成為(wei) 一家世界一流、基業(ye) 長青的光電企業(ye) 。
鎖定玻璃鏡頭新興(xing) 路線——運動光學
聯創電子董事長、總裁 曾吉勇
曾吉勇是光學行業(ye) 的專(zhuan) 家,他擁有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光學博士學位,是清華大學精儀(yi) 係光學工程博士後。“我的博士論文做了雙目視覺的研究,博士畢業(ye) 以後到清華大學又做了微納光學的研究。”曾吉勇說。
2006年,曾吉勇來到了江西企業(ye) 鳳凰光學在上海子公司,負責手機鏡頭研發和工程技術,這一年也是總部位於(yu) 江西南昌的聯創電子的誕生之年。
過去幾十年來,江西憑借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布局、成本優(you) 勢與(yu) 政策扶持,成為(wei) 中國光學產(chan) 業(ye) 的核心聚集地。以南昌、上饒、鷹潭為(wei) 支點,這裏匯聚了從(cong) 光學玻璃鏡片研磨、鏡頭製造到影像模組組裝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並逐步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江西的地方資源稟賦是聯創電子創立的基礎。
2009年,聯創電子時任董事長韓盛龍因為(wei) 一個(ge) 很偶然的機會(hui) 遇到了曾吉勇,兩(liang) 人對光學領域未來發展的判斷非常契合,曾吉勇就加盟了聯創電子,翻開了聯創電子在光學賽道上的一個(ge) 新篇章。
一開始,聯創電子生產(chan) 傳(chuan) 統光學鏡頭及影像模組,還有一部分觸控顯示器件業(ye) 務,這是因為(wei) 當時智能手機等裝備還沒有興(xing) 起,用於(yu) 數碼相機、攝像機的鏡頭是光學鏡頭的主流應用場景。
不過,聯創電子並不甘於(yu) 隻做基礎的鏡片代工業(ye) 務。作為(wei) 從(cong) 事光學研究後進入光學企業(ye) 的專(zhuan) 家型企業(ye) 家,曾吉勇一開始就希望聯創電子能夠將光學產(chan) 業(ye) 做深做透。他相信,如果光學企業(ye) 不去開拓下遊的影像模組業(ye) 務,最終一定是一個(ge) 死局。
“2009年時,我們(men) 內(nei) 部有兩(liang) 個(ge) 原則,第一是我們(men) 一定要做玻璃鏡片的鏡頭,第二是我們(men) 做的鏡片一定不能單賣出去。”2018年左右,聯創電子重構了企業(ye) 文化,強調公司不會(hui) 隻做鏡片、鏡頭,而是要持續開拓光電組件乃至光電係統及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
2009年,移動智能手機對鏡頭的需求湧現。聯創電子成功研發並量產(chan) 200萬(wan) 像素手機鏡頭,切入了手機鏡頭行業(ye) 。但曾吉勇意識到,這仍不是聯創電子應聚焦的核心方向,因為(wei) 當時的手機鏡頭都是塑料鏡頭,而江西塑料鏡片的產(chan) 業(ye) 基礎一般,聯創電子如果要建立塑料鏡片的生產(chan) 能力,基本上就與(yu) 江西豐(feng) 富的光學產(chan) 業(ye) 基礎割裂開了。“江西真正的產(chan) 業(ye) 基礎在全玻璃鏡頭,江西玻璃鏡片的能力太強了,全球領先。所以我們(men) 應該把這方麵的能力發揮出來,同時又引領這個(ge) 產(chan) 業(ye) ,就做了高清廣角的(玻璃鏡頭)。”曾吉勇說。
江西人骨子裏有股韌勁,就像景德鎮的瓷器——經得起高溫淬煉,成得了傳(chuan) 世精品。非球麵的模造玻璃鏡片是光學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聯創電子過去十幾年來堅持不懈在光學市場的布局重點。
2009年,聯創電子確定“立足於(yu) 江西光學產(chan) 業(ye) 基礎,引領江西光學產(chan) 業(ye) 發展”的目標。彼時,江西僅(jin) 上饒就有上百家玻璃鏡片廠,但很多都在做低端球麵玻璃鏡片。
最終,包括曾吉勇在內(nei) 的聯創電子管理層則力排眾(zhong) 議,堅定地將資源投向非球麵玻璃鏡片的鏡頭,從(cong) 而帶動了整個(ge) 江西光學產(chan) 業(ye) 升級。
聯創電子生產(chan) 的光學鏡頭、模組
2013年,聯創電子迎來了公司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一年,公司決(jue) 定布局精密光學模具和精密光學元件(含模造玻璃鏡片)技術。當年,曾吉勇在一次日本考察結束去韓國的飛機上,一位同行的公司同事問他,模造玻璃技術很燒錢,聯創電子這麽(me) 小的公司,為(wei) 什麽(me) 要做這樣的事情?
“我說,聯創電子未來要發展下去,一定要走最高端的技術,夯實我們(men) 的製造和技術基礎,所以堅定不移把它做起來了。我們(men) 2014年投入設備,2015年就開始量產(chan) ,而且在2015年底,我們(men) 運動相機鏡頭的模造玻璃鏡片全部是內(nei) 製的。”曾吉勇說。
按照規劃,未來聯創電子將積極布局微納光學、自由曲麵光學、計算光學等關(guan) 鍵共性光學技術,在鞏固和發展現有手機光學和車載光學業(ye) 務的基礎上,將投入更多的資源擴大機器人、無人機、AR/VR等應用場景的業(ye) 務。
抓住移動終端轉型風口——智能光學
2008年,當時的智能手機還沒有3G功能,無法分享視頻。曾吉勇認為(wei) ,布局能夠分享視頻的運動相機是一條具備前景的差異化競爭(zheng) 路線。
基於(yu) 這一判斷,從(cong) 2009年到2015年,聯創電子專(zhuan) 注於(yu) 為(wei) 運動相機開發鏡頭。2013年起,聯創電子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運動相機鏡頭供應商之一,市場份額領先。
新型光學光電子產(chan) 業(ye) 是一個(ge) 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產(chan) 業(ye) ,對於(yu) 其中包括聯創電子在內(nei) 的所有企業(ye) 而言,資金投入都極為(wei) 重要。“(我們(men) 2015年能)上市也是因為(wei) 這一塊(運動相機鏡頭業(ye) 務)利潤支撐公司形成了全球化的能力,美國和英國警察的攝像設備都用了我們(men) 做的鏡頭。”曾吉勇說。
2015年前後,智能手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逐漸進入成熟期,對於(yu) 新進入者並不友好,但聯創電子此時堅持加碼智能手機鏡頭市場,這一行為(wei) 引發了外界的不解。
對此,曾吉勇從(cong) 宏觀視角進行了解釋,他希望聯創電子借此拿到移動智能終端賽道上的門票。“華為(wei) 、小米、OPPO、vivo,不能夠簡單定義(yi) 為(wei) 是手機公司,應該定義(yi) 為(wei) 移動智能公司,這樣看的話,我們(men) 還是有必要進入手機這個(ge) 領域……未來智能汽車也是一種移動智能終端。”
幾乎在同一時間點,聯創電子決(jue) 定著眼於(yu) ADAS鏡頭進入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以進入海外知名新能源車企和海外知名Tier1的供應鏈為(wei) 目標。
從(cong) 當下的眼光看,曾吉勇當時對於(yu) 智能汽車市場爆發的預判十分超前,作為(wei) 智能化技術重要載體(ti) 的新能源汽車,2016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還隻有50.7萬(wan) 輛,隻相當於(yu) 整個(ge) 汽車市場的零頭。
此後智能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不斷升高,基於(yu) 對智能汽車市場潛力的判斷,聯創電子2021年在合肥落地了合肥聯創車載光學產(chan) 業(ye) 園,計劃年產(chan) 5000萬(wan) 個(ge) 車載影像模組、5000萬(wan) 顆車載鏡頭。
到2024年10月,聯創電子拿到了國內(nei) 某頭部新能源車企的巨額訂單,需要聯創電子每個(ge) 月供應大量車載鏡頭,全年供應量將大幅提升,所以合肥聯創預計2025年底至2026年初即可實現滿產(chan) 。
“假設沒有合肥工廠這樣一個(ge) 前瞻性的布局,我們(men) 現在是不能滿足客戶需求的。”曾吉勇說。
2009年,智能汽車的車載鏡頭隻有倒車影像和環視應用等簡單的應用,且不普及。近年來,汽車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發展,對車載鏡頭、車載影像模組、激光雷達、HUD等光學產(chan) 品的需求增長迅猛。比亞(ya) 迪近期發布的全民智駕戰略,其主流高階智駕車型的攝像頭數量已達到12顆,同時搭配激光雷達。
現在我們(men) 做車載鏡頭,在高級輔助安全駕駛汽車鏡頭裏麵,基本上每個(ge) 鏡頭裏都有兩(liang) 個(ge) 模造玻璃鏡片。我們(men) 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出貨量在全球領先,這個(ge) 能力在全球範圍內(nei) 都是稀缺的,有力地支撐了我們(men) 自動駕駛汽車鏡頭的發展。
高端車載輔助安全駕駛鏡頭(8M)
不僅(jin) 是產(chan) 能上,產(chan) 品上的超前研發也是聯創電子獲得整車廠訂單的關(guan) 鍵。“我們(men) 在2018年就研發了800萬(wan) 像素的汽車智駕的鏡頭,全球第一款800萬(wan) 像素的車載攝像頭模組就是我們(men) 的,我們(men) 現在研發的是1500萬(wan) 像素的,這是考慮到了未來的發展。”
由於(yu) 對智能汽車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不少行業(ye) 玩家加入車載鏡頭的競爭(zheng) 中來,其中不排除有一些追求全產(chan) 業(ye) 鏈自研的整車企業(ye) 。曾吉勇對此並不擔憂。
“光學行業(ye) 有一定的技術壁壘,而且隨著技術進步,壁壘會(hui) 越來越高,主機廠可能會(hui) 自己也做這一塊的東(dong) 西,例如影像模組,但它們(men) 想要做鏡頭的話,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第一,像模造玻璃鏡片的技術積累,不是一天兩(liang) 天可以完成的,從(cong) 模具的製造到模壓成型,有很多要求。第二,要形成那麽(me) 大規模的能力,也是難以做到的。”曾吉勇說。
巨頭之路——市場覆蓋全球,技術自主可控
在消費電子市場,自切入運動相機鏡頭業(ye) 務以來,聯創電子便開始麵向全球客戶銷售產(chan) 品。到2015年,聯創電子光學業(ye) 務的收入結構中,來自海外市場的份額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我們(men) 的對手是日本和中國台灣的,我們(men) 最初隻有300多個(ge) 人的時候,就敢跟這些日本的百年光學企業(ye) 和中國台灣上萬(wan) 人的科技公司競爭(zheng) ,我們(men) 有一個(ge) 很大的抱負,我們(men) 一定會(hui) 盡最大的努力去做。”曾吉勇說。
有一次,聯創電子拿到了一家運動相機廠商初代產(chan) 品的訂單,需要公司供應一款製造難度很高的鏡頭,當時聯創電子隻有一些比很多員工年齡還大的二手車床。“有人說憑我們(men) 現在這些設備應該做不出來,所以我們(men) 就不服氣……最後三個(ge) 月就做出來了,當時大家很震驚。毛主席有句話,是‘決(jue) 定戰爭(zheng) 勝負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所以我們(men) 還是比較有鬥誌的。”曾吉勇說。
曾吉勇對聯創電子能力上的信心,不是盲目樂(le) 觀,背後是他對公司團隊實戰能力的準確認知。“我們(men) 團隊有一個(ge) 核心特點,就是所有人到了企業(ye) 裏麵以後,不談學曆,而是設計的東(dong) 西一定要自己做出來,要對自己設計的產(chan) 品負責……後來,有一些大公司的人誇讚我們(men) 有幾個(ge) 設計人員達到世界頂級水平,但這些人其實並不是名校畢業(ye) 的。”曾吉勇說。
2017年,聯創電子成立美國子公司拓展全球光學業(ye) 務,這被曾吉勇視為(wei) 公司真正走向全球的戰略布局裏程碑。聯創電子美國子公司設立的直接原因,是其希望讓ADAS鏡頭產(chan) 品更加接近美國的整車廠客戶。
此後,聯創電子相繼在歐洲、韓國、日本等地設立了子公司,又在墨西哥、越南、印度建立了生產(chan) 基地。
2022年10月,曾吉勇赴歐美出差期間,在與(yu) 海外客戶會(hui) 麵時,詢問了他們(men) 希望聯創成為(wei) 怎樣的公司,以共同邁向未來。在匯總海外客戶的反饋後,他發現客戶普遍最為(wei) 關(guan) 注產(chan) 品穩定性問題。
於(yu) 是在2023年下半年,聯創電子在全公司範圍內(nei) 掀起了一場質量理念變革的活動,對研發體(ti) 係、質量體(ti) 係進行了重新構建。“我們(men) 當時一個(ge) 最大的課題,就是采用什麽(me) 樣的一個(ge) 質量意識,才能滿足公司未來發展的需求。我們(men) 認為(wei) ‘零缺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這個(ge) 才是最關(guan) 鍵的。”曾吉勇說。
隨著業(ye) 務走向全球,聯創電子也更加關(guan) 注供應鏈的成本與(yu) 安全。模造玻璃鏡片的生產(chan) 需要模壓機,最初,聯創電子的模壓機來自韓國,但這些進口設備價(jia) 格昂貴,一台即便不考慮關(guan) 稅,也需要上百萬(wan) 元,後來,聯創電子開始有意識地扶持國內(nei) 的設備廠家。“2013年到2014年的時候,中國沒有製造模造玻璃設備的公司……後來有一個(ge) 鳳凰光學出來的人,他說,如果我們(men) 支持他的團隊,他就可以做出來,我們(men) 就支持他,第一代的設備不行,第二代的設備也不行,所以我們(men) 的同事不願意用他的設備去試用、去製造,但是我們(men) 堅定不移的支持,第三代的設備終於(yu) 可以了。”曾吉勇說。
根據經觀“中國上市公司綜合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統計,聯創電子的研發投入已經連續五年實現大額投入,特別是在近三年,每年的研發投入均在10億(yi) 元左右,其中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wei) 9.89億(yi) 元、9.18億(yi) 元和10.53億(yi) 元。
在科技類企業(ye) 中,研發投入占營業(ye) 總收入比重超過5%通常被視為(wei) 企業(ye) 具有持續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標誌,這也預示著企業(ye) 具備了持續發展的潛力。2023年,聯創電子研發投入10.53億(yi) 元,占營業(ye) 收入的比重達到10.69%。如果僅(jin) 從(cong) 光學板塊來看,聯創電子在光學領域的研發投入占該業(ye) 務收入的比重已超過20%。“聯創最突出的優(you) 勢在於(yu) 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為(wei) 中心、創新發展的戰略。麵向全球高端客戶,持續技術進步和產(chan) 品升級,為(wei) 有價(jia) 值的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性能的光學產(chan) 品。聯創整個(ge) 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技術創新,我們(men) 的整體(ti) 研發投入近三年來不斷在提升。”曾吉勇說。
優(you) 化公司的管理模式也是聯創電子重點在進行的一項戰略。2023年,聯創電子邀請華為(wei) 谘詢團隊對公司管理流程與(yu) 信息化變革進行了規劃。“這隻是一個(ge) 起步,我們(men) 今後需要讓自己的戰略管理、財經管理、營銷管理等跟上我們(men)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步伐。”
某國際谘詢公司十年前曾對全球消費電子光學進行過一輪綜合評論,聯創電子在第二陣營的企業(ye) 之中處於(yu) 領先地位,而第一陣營之中包括了台灣最大的光學公司亞(ya) 洲光學。此前,聯創電子在市場上曾與(yu) 亞(ya) 洲光學有過交鋒並占據上風。“當時聯創電子的規模沒有它們(men) 那麽(me) 大,但現在我們(men) 兩(liang) 家的規模已經相當了,所以我們(men) 應該可以進入全球領先陣營之中。”如今的曾吉勇和聯創電子,比十年前更加自信。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