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ei) 二氧化碳消費市場潛力較大,常規用量將會(hui) 進一步增加,一些新的應用領域不斷湧現。飲料行業(ye) 消費是國內(nei) 二氧化碳第一大市場,占30%左右,但目前我國飲料的人均消費不足5千克/年。而美國為(wei) 150千克/年.人。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料行業(ye) 對二氧化碳消費量將會(hui) 大幅上升。
二氧化碳氣體(ti) 保護焊接一直是我國重點推廣的技術項目之一,現占二氧化碳消費量的20%左右,是二氧化碳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國現有1萬(wan) 餘(yu) 台氣體(ti) 保護焊機,今後還將繼續增加,對二氧化碳的用量將一直持續增長,今後五年預計平均增長在11%左右。
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行業(ye) 消費量占國內(nei) 二氧化碳市場的15%左右,主要用於(yu) 食品冷凍、冷藏、滅菌、防黴、保鮮等,為(wei) 適應國際食品市場競爭(zheng) 和國內(nei) 高檔食品保鮮需要,這將是液體(ti) 、固體(ti) 二氧化碳潛在的巨大市場。
二氧化碳和氟裏昂是兩(liang) 種常用的煙絲(si) 膨化劑,但後者已被列為(wei) 淘汰禁用品,正逐步減少使用,最後徹底禁用。這給二氧化碳在煙草業(ye) 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機。液體(ti) 二氧化碳用於(yu) 煙絲(si) 的膨化處理,使每箱香煙節約5%~6%(約2.5~3千克)煙絲(si) ,並可提高煙絲(si) 的質量。每箱香煙(約50千克煙絲(si) )所需煙絲(si) 膨化時消耗30千克二氧化碳,我國每年產(chan) 香煙在2000萬(wan) 箱左右,如10%用二氧化碳膨化處理,則需耗二氧化碳達6萬(wan) 噸左右,如全部使用二氧化碳膨化處理,則需耗二氧化碳達60萬(wan) 噸。因此,二氧化碳在煙草工業(ye) 中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二氧化碳消費市場潛力很大,不少領域才啟動或正在開發應用,如:
(1)用作植物氣肥
用二氧化碳作氣肥可促進農(nong) 作物生長,提高產(chan) 量,改良品種。在塑料大棚內(nei) 用管道施放二氧化碳(濃度為(wei) 2%~5%)6~38天,蔬萊產(chan) 量可提高5倍,成熟期可提前2~5天;在大豆芽、綠豆激豆芽胚軸長長、長粗,豆芽光澤透明飽滿,時間可縮短3~4天,產(chan) 量和質量卻大為(wei) 提高;水稻開花前施用(濃度為(wei) 0.9%),每畝(mu) 可增產(chan) 170多千克。近年,山東(dong) 農(nong) 科院、大連化工公司先後研製成功二氧化碳氣體(ti) 肥料,並在山東(dong) 、河北、河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大麵積推廣應用,顯示了極好的經濟效益。據報道,建設3000~5000噸/年二氧化碳氣肥裝置,設備投資僅(jin) 十幾萬(wan) 元,年利潤卻可達百萬(wan) 元,較適合中小合成氨廠利用多餘(yu) 的二氧化碳資源,搞多種經營。
(2)二氧化碳果蔬保鮮劑
自然降氧、氣調保鮮是國際廣泛采用的較現代化的方法。二氧化碳氣調保鮮是注入高濃度二氧化碳降低氧含量,以抑製果蔬生物呼吸,製止病菌發生。國外已大量用二氧化碳防蟲保鮮。在保鮮這方麵二氧化碳應用潛力較大,主要缺乏推廣應用的技術人才。
(3)用作油田助采劑
油田對於(yu) 經過一次采油(自噴)、二次采油(注水助采)後的油井,可壓注二氧化碳對殘留地下的石油進行第三次開采。在高壓下二氧化碳可滲入地層的死角和邊沿,增加殘留的原油流動性並使其驅向油井噴出地麵,得以強化回收石油。美國用於(yu) 石油開采的二氧化碳約占其總消費量的11%左右,約達53萬(wan) 噸/年~55萬(wan) 噸/年。
我國在新疆、大慶、勝利等油田曾經進行過二氧化碳氣油的研究工作,積累了一定資料和實踐經驗,但礦物試驗較少,基本停留在試驗階段。
(4)用於(yu) 超臨(lin) 界萃取
超臨(lin) 界萃取是近年來研究開發的一項新分離技術,它是利用流體(ti) 處於(yu) 臨(lin) 界狀態時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而粘度又很低的性質來萃取分離某物質的一種方法,具有分離效率高、可在較低溫下進行、適用於(yu) 分離熱敏性和易氧化性物質等特點。二氧化碳因其安全、價(jia) 廉、來源廣泛、超臨(lin) 界溫度、壓力低、萃取效率和選擇性高而被廣泛用於(yu) 香料植物中提取香料,從(cong) 油料中提取油脂,從(cong) 咖啡豆中提取咖啡因,從(cong) 煙葉中萃取尼古丁等。近年來在食品、醫藥、環境等領域用於(yu) 許多物質的分離、提純、監測分析等方麵,國外研究較為(wei) 深入。如超臨(lin) 界二氧化碳可以在很短進間內(nei) 從(cong) 汙染水中萃取出有機氯化物,亦可從(cong) 魚體(ti) 組織中分離出積累的各種毒害物質。國外許多環境監測和監督機構,均采用這一方法來確定環境汙染的程度。
德國建成利用二氧化碳提取茶葉中咖啡因的工業(ye) 裝置;英國、澳大利亞(ya) 建成了食用油和香料的抽提裝置。
我國已有多所院校和科研單位,如北京工大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以超臨(lin) 界二氧化碳作萃取劑,研究對香料、麥胚芽油、萊籽油等萃取分離技術,有些工藝已投入工業(ye) 化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