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能否在兩(liang) 年之後占領國內(nei) 市場實現進口替代,仍存在一些疑問”
康得新所在地北京昌平,12月8日,天寒地凍。
就在此前一天的12月7日,康得新公告稱子公司已經競得張家港光學膜產(chan) 業(ye) 集群項目地塊,耗資1.29億(yi) 元,公司定向增發的進程向前推進了關(guan) 鍵一步。
今年9月9日,康得新停牌一周之後發布定向增發預案,將以25.39元/股價(jia) 格,發行不超過7877.12萬(wan) 股,募資不超過20億(yi) 元,另外追加10億(yi) 元自有資金,投向位於(yu) 張家港的光學薄膜產(chan) 業(ye) 化集群項目。
預案顯示,項目建設周期18個(ge) 月,達產(chan) 後,康得新將形成20000噸光學膜的生產(chan) 能力,每年新增銷售收入49.21億(yi) 元,淨利潤12.79億(yi) 元。
如此算來,康得新2013年的營業(ye) 收入將是2010年營業(ye) 收入10倍有餘(yu) ,而淨利潤將是2010年的近20倍。如此好的預期,股價(jia) 理應隨之上漲。
但是,自9月9日宣布增發預案之後的十幾個(ge) 交易日,康得新股價(jia) 不漲反跌,從(cong) 29.5元/股直落20.15元/股。直到12月8日,康得新收於(yu) 22.9元/股,仍在25.39元/股增發價(jia) 之下。
“大躍進”能否成功?
康得新募投項目之光學膜,一直被美國、日本、韓國公司所壟斷,國內(nei) IT及家電雖然使用光學膜數量巨大,但苦於(yu) 國內(nei) 並無生產(chan) 光學膜的技術實力,隻能通過外購實現。
2010年7月16日上市的康得新試圖借助於(yu) 資本市場的力量,彌補國內(nei) 光學膜市場的空白,替代掉原來隻能通過進口買(mai) 入的光學膜。
正如文章開頭所述,如果光學膜項目能夠順利建成達產(chan) ,康得新2013年的營業(ye) 收入將是2010年營業(ye) 收入10倍有餘(yu) ,而淨利潤將是2010年的近20倍。
康得新的光學膜項目被一些研究員戲稱為(wei) “大躍進”,但他們(men) 仍對康得新抱有很高的期望,一位曾去調研的深圳的研究員表示,“之所以每次寫(xie) 報告都推薦買(mai) 入,是因為(wei) 康得新的預塗膜做得確實不錯,無論光學膜項目能不能達到預期,康得新現在的盈利能力仍然值得看好”。
對於(yu) 康得新生產(chan) 光學膜的前景,記者在采訪時發現,不少研究員都對其市場潛力無限看好,認為(wei) 光學膜麵對的市場規模巨大,但對康得新能否在兩(liang) 年之後占領國內(nei) 市場,實現進口替代,仍然存在一些疑問。
另一位熟悉康得新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研究員表示,“康得新的光學膜現在還不能過早下定論,隻是示範線產(chan) 品符合京東(dong) 方的標準,以後量產(chan) 之後能否達標,生產(chan) 線還需要很長時間來磨合;另外康得新光學膜生產(chan) 出來之後,國外廠商為(wei) 了競爭(zheng) 必然要把價(jia) 格降下來,到時候光學膜的利潤率能不能有現在這麽(me) 高,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