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業(ye) 氣體(ti) 市場2011年12月基本持平。華東(dong) 市場略有下滑,其它產(chan) 品和地區市場低位穩定。工業(ye) 製造業(ye) 整體(ti) 在12月份依然不景氣。受其抑製,工業(ye) 氣體(ti) 的消耗需求繼續疲軟但基本穩定。因節日的到來,需求在月末開始出現進一步的削減。大多地區的工業(ye) 氣體(ti) 生產(chan) 狀況正常,僅(jin) 華北地區有更多的產(chan) 能關(guan) 停。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大多市場交易量低,產(chan) 品價(jia) 格低位維持不變,華東(dong) 市場則略有下降。
在華東(dong) 工業(ye) 氣體(ti) 市場,液氮(LN2)12月內(nei) 下滑了16元/立方米(3.3%),收469元/立方米(所有價(jia) 格均為(wei) 含稅出廠價(jia) ,下同)。據e-Gas數據,這比三個(ge) 月和一年前均減少了56元/立方米(10.7%);至12月31日,液氧(LO2)價(jia) 格仍維持在630元/噸,比9月底下降了20元/噸(3.1%),但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有30元/噸(5%)的升幅。
華北市場12月份基本穩定。液氧價(jia) 格收450元/噸,與(yu) 11月底持平。但比三個(ge) 月和一年前分別下降了250元/噸(35.7%)和200元/噸(30.8%);液氮價(jia) 格則仍為(wei) 364元/立方米,比三個(ge) 月下降了202元/立方米(35.7%),比2010年同期減少了40元/立方米(9.9%)。盡管華北有部分液氬(LAr)產(chan) 能削減,12月份全國液氬市場變化不大。華北液氬價(jia) 格維持在500元/噸,與(yu) 上月底相同,但比三個(ge) 月和一年前分別有500元/噸(50%)和1500元/噸(75%)的跌幅;華東(dong) 液氬市場則以1100元/噸結束本年,與(yu) 上月底持平。這比三個(ge) 月前減少了600元/噸(35.3%),比一年前則下降了1900元/噸(63.3%)。
回頭望去,2011年是一個(ge) 亮點不多,但極具挑戰的一年,在許多方麵甚至超過了處於(yu) 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2009年。價(jia) 格和交易量均大大低於(yu) 2010年,對此我們(men) 的評述檔案資料已進行了概述。 幾年前,我曾在這裏討論過可能影響工業(ye) 氣體(ti) 行業(ye) 和我們(men) 大家的不少因素,我曾談到工業(ye) 氣體(ti) 行業(ye) 正在發生著方向性的變化,也提請大家注意,如果我們(men) 不能共同采取有效、開創性的行動,我們(men) 這個(ge) 行業(ye) 可能會(hui) 進入一個(ge) “自我摧殘”的階段。三年過去了,我們(men) 當時討論的問題依然存在,一些則是變得更為(wei) 急迫和突出了。在這些當中,我們(men) 看到了終端客戶價(jia) 值的損失和長期合同的衰落,以及由它們(men) 引發,不斷機構化的對客戶利益和合同責任的藐視。而引發這些的原因大多直接和間接地來源於(yu) 現場管道供應項目中外銷液體(ti) 業(ye) 務麵臨(lin) 的矛盾。這個(ge) 矛盾是:隨管道項目競爭(zheng) 的加劇,外銷液體(ti) 對項目回報的貢獻日趨重要;單機液體(ti) 產(chan) 能正在不斷加大,但供應可靠程度下降;外銷產(chan) 品本身價(jia) 值進一步商品化,但市場波動程度加劇。
為(wei) 了管理外銷液體(ti) 業(ye) 務,幾乎所有的主要氣體(ti) 公司都采用了它們(men) 認為(wei) 曾經有效,或在其它市場有效的戰略和戰術----低價(jia) 擴展終端業(ye) 務。但這種做法並沒有經過真正思考和探討,而是出於(yu) 習(xi) 慣和便利。結果是將資源套死在滿足為(wei) 數不少的低利潤或虧(kui) 損客戶上,從(cong) 而將自身提升效益的大門關(guan) 閉。當成本增加到再也無法支撐時,如 2010 年下半年的液氬業(ye) 務,不少大型氣體(ti) 公司,其中包含跨國氣體(ti) 公司,隻能通過大幅提價(jia) ,和/或不顧已簽訂的付款條件要求預付或付現,和/或幹脆停止對客戶的供應以應對市場局麵。沒有一方,無論是生產(chan) 商、經銷商,還是用戶能成為(wei) 這場遊戲的真正贏家。
不論是迫於(yu) 壓力,還是周密思考後戰略的引導,氣體(ti) 公司們(men) 已通過共同的行動嚴(yan) 重地削減了定價(jia) 定期合同的根基,並至今仍未能,也似乎不願尋找一個(ge) 或多個(ge) 可持續並行之有效、能真正完整滿足客戶需求的途徑。很明顯,傳(chuan) 統的銷售和渠道策略失敗了。隻有通過業(ye) 內(nei) 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應對現在和未來市場環境的新方法。要找到新方法,首先要求市場的各個(ge) 方麵,包括終端用戶,建立一係列公認的基準標尺並以此作為(wei) 商務方案的基礎;其次要求你們(men) 大家對內(nei) 認清自身的優(you) 勢並具備高度關(guan) 注和最大程度發揮這些優(you) 勢的能力,對外則在管理同質商品時,把它們(men) 作為(wei) 同質商品進行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麵對不少地區預期在2012年進入市場的大規模新增產(chan) 能,這已經迫在眉睫。讓我們(men) 立刻朝著有效的方向努力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