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市場:聚焦中國
很顯然,多年來中國氣體(ti) 行業(ye) 處在全球工業(ye) 氣體(ti) 行業(ye) 向前發展的最前沿。
中國的氣體(ti) 收入實現兩(liang) 位數的增長,預計至少會(hui) 持續五年—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已實現這種增長。中國氣體(ti) 市場從(cong) 2000年的區區不足十億(yi) 美元的收益開始轉折,現在已發展到2010年價(jia) 值達48億(yi) 美元的強勁增長勢頭。
增長速度驚人,難怪有如此眾(zhong) 多的氣體(ti) 公司有意進入這個(ge) 市場。事實上,液空集團中國區常務董事Remi Charachon在2007年9月告訴Gasworld說:“如果希望在全球保持競爭(zheng) 力,必須進入中國市場!”
同時,空氣化工產(chan) 品公司當時的亞(ya) 洲區總裁莫煒邦補充道:“中國幾乎成為(wei) 整個(ge) 世界的大型製造基地,因此我們(men) 相信支撐製造業(ye) 的商業(ye) 市場對我們(men) 而言將是持續增長的機會(hui) ”。液空集團和空氣化工產(chan) 品公司自那時起在該地區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其實有趣的是注意到所有的氣體(ti) 公司(Airgas除外)均已通過直接或合資形式進駐中國市場,我們(men) 經常聽到有關(guan) 中國新項目和/或簽署的合同。
先前邁進
中國現已處於(yu) 一個(ge) 強勢的地位。2009年,她的氣體(ti) 收入價(jia) 值約為(wei) 39億(yi) 美元,超越德國氣體(ti) 市場。2010年氣體(ti) 業(ye) 務猛增,進一步增長了25%。這種增長已經牢牢鞏固了中國在全球氣體(ti) 行業(ye) 的上層地位,在區域市場中名列三甲,緊隨更加成熟的美國和完善的日本氣體(ti) 業(ye) 務。
但是,就像此前的德國,看來日本可能很快成為(wei) 下一個(ge) 即將被日益增長的中國超越的主要市場。如果按照每年15%的預測增長率推算,中國將在2015年趕超日本氣體(ti) 市場(按受益來算)。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發展,我們(men) 可以看到比2015年更快即可實現這一目標。
要成為(wei) 世界製造業(ye) 中心的意願被視為(wei) 過去十年中這種迅猛增長的因素之一;許多行業(ye) 已將其製造業(ye) 務從(cong) 成熟的西方市場轉移到新興(xing) 東(dong) 方經濟市場,尤其是中國。因此,這自然增加了該地區對各種氣體(ti) 的需求。
此外,一般認為(wei) 自產(chan) 自用氣體(ti) 轉向現場供應氣體(ti) (外包給氣體(ti) 公司)這種趨勢大力促進了中國近年來的大幅增長。這樣一種市場動態的結果是各大氣體(ti) 公司當前在中國的氧氣裝機容量方麵滲透率達40-45%。在去年的熱點話題“中國氣體(ti) 行業(ye) —#p#分頁標題#e#究竟正在發生什麽(me) 事情?”中我們(men) 曾對此進行討論。
盈德氣體(ti) 集團有限公司截止2011年6月30日的中期業(ye) 績透露,與(yu) 2010年同期相比,集團的營業(ye) 額上升了56.5%。在取得這種增長的成績下,盈德氣體(ti) 現在正在實現超越20億(yi) 人民幣的營業(ye) 目標。但是關(guan) 於(yu) 這些成果饒有興(xing) 味的是該公司的業(ye) 務組合,現場供氣占集團經營收益的大約81.8%。
在報告期間,集團的28個(ge) 現場氣體(ti) 工廠已經投產(chan) ,集團另有23個(ge) 新廠正在開發中。該集團一共擁有51個(ge) 氣體(ti) 供應廠,到2013年所有工廠竣工後,氧氣總產(chan) 能將達到1482900標準立方米每小時。其實,盈德氣體(ti) 是中國境內(nei) 以氧氣、氮氣和氬氣作為(wei) 其主要氣體(ti) 產(chan) 品的獨立現場工業(ye) 氣體(ti) 最大供應商。
目前,總裝機容量達783400標準立方米每小時,裝機氧氣產(chan) 能與(yu) 2010年同期相比增長73%。在商業(ye) 氣體(ti) 方麵,該集團利用其現場氣體(ti) 生產(chan) 工廠過剩的產(chan) 能為(wei) 當地的分銷商生產(chan) 零售氣體(ti) 。此外,集團還擁有四家正在運營的專(zhuan) 用商業(ye) 氣體(ti) 生產(chan) 廠,揚州兩(liang) 家,南京一家,重慶一家。
展望未來
無論是作為(wei) 歐債(zhai) 危機某種意義(yi) 上的潛在“救星”,或者是在前不久大連舉(ju) 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甚至是2011年9月舉(ju) 辦的中國國際氣體(ti) 技術、設備與(yu) 應用展覽會(hui) (IG China)這個(ge) 氣體(ti) 界年度盛會(hui) ,最近所有目光似乎都在關(guan) 注著中國。
在該氣體(ti) 展上,還包括不同的代表對在中國氣體(ti) 市場占主導地位的包裝氣體(ti) (氣瓶)業(ye) 務所麵臨(lin) 的挑戰進行了辯論。在展會(hui) 的第二天,再2011年的國際氣瓶製造商會(hui) 議中探討了氣瓶業(ye) 務在中國的發展及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中國氣體(ti) 業(ye) 務在這方麵在前麵的路途似乎麵臨(lin) 著諸多挑戰。
從(cong) 整體(ti) 方麵觀察中國氣體(ti) 市場,顯而易見,所麵臨(lin) 的困難時要保持我們(men) 在過去幾年的中所目睹的增長率。這樣大幅度的增長可能難以維持,尤其是外部經濟氣候繼續遭遇困境時;人們(men) 必定將注意力集中在歐債(zhai) 危機及其對中國聞名遐邇進出口貿易產(chan) 生的影響方麵。
但是前景似乎普遍樂(le) 觀。如果中國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發展,不難想象,到2013年底中國將趕上或超過日本成為(wei) 第二大氣體(ti) 市場(按收益來算)。2011年若在增長25%,結果將使氣體(ti) 業(ye) 務價(jia) 值達到#p#分頁標題#e#60億(yi) 美元。
即使隻有10%的增長,市場價(jia) 值也將近53億(yi) 美元。更現實的增長率介於(yu) 兩(liang) 者之間,例如15%,而當我們(men) 麵對超過55億(yi) 美元的氣體(ti) 業(ye) 務總值時,這個(ge) 結果會(hui) 使我們(men) 目不轉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