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激光武器和光電感知裝備的發展最為(wei) 引人關(guan) 注。激光武器領域,美國多項激光武器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高能激光技術演示器(HEL TD)和高能液體(ti) 激光區域防禦係統(HELLADS)均已完成係統集成,進入了試驗階段,而用於(yu) C-RAM、路邊炸彈清除和反海盜等非正麵戰場的激光武器也紛紛湧現,有可能近期部署使用;光電感知領域,低成本、低功耗熱像儀(yi) 成為(wei) 各國研究重點;美軍(jun) 高度重視直升機的生存力能力,開始研發下一代通用紅外對抗係統,並著力解決(jue) 直升機的降落安全問題;美國陸軍(jun) 通過大規模網絡綜合評價(jia) 試驗大量引入已經成熟的商用現有技術,並通過增加測試和采購頻率、降低購買(mai) 數量的方式提高陸軍(jun) 戰術網絡的性能和靈活性;美國陸軍(jun) 加快智能電話的研發與(yu) 應用,大幅提升士兵的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美國國防部調整了已開展10年的聯合戰術無線電係統項目,采用一種更經濟的方式獲得軍(jun) 方所需的技術,以降低研發和采辦成本。
1 低成本、低功耗紅外探測器成為(wei) 熱成像裝備發展重點
熱像儀(yi) 的小型化已有了長足進步,但是體(ti) 積、功耗和成本方麵的性能仍不理想,無法像微光夜視儀(yi) 一樣配備每一位士兵。為(wei) 此,各國紛紛將低成本、低功耗的紅外探測器列為(wei) 開發重點。
1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啟動了低成本熱紅外探測器製造計劃(LCTI-M),開發能夠安裝在移動電話中的低成本、低功耗的小型常溫熱紅外探測器,使士兵具有在惡劣環境下探測威脅的能力。這種新型探測器將采用微測輻射熱計技術,工作在8~12微米波段,具有靈敏度高、成本低、外形緊湊的特點,可利用芯片級製造工藝集成到單兵便攜裝備中。
2月,英國推出了小型夾持式熱像儀(yi) (SCOTI),這種低成本、低功耗紅外模塊能夠與(yu) 微光夜視鏡一起組合成融合夜視係統,小型夾持式熱像儀(yi) 重量僅(jin) 為(wei) 30克,尺寸為(wei) 4厘米×4厘米,工作頻率為(wei) 50赫茲(zi) ,功耗不到0.6瓦,僅(jin) 為(wei) 其他同類產(chan) 品的的2/3,利用一節AA電池可持續工作4.5h,其核心是Thermoteknix公司的MicroCAM非製冷非晶矽紅外探測器,其分辨率為(wei) 384×288,工作波段為(wei) 8~12微米。由於(yu) 采用了XTi無快門技術,這種探測器不存在幹擾成像和非均勻矯正的問題,因此可保證熱成像穩定進行,不會(hui) 對成像質量造成影響。9月,Thermoteknix公司還在英國防務展上展出了基於(yu) 小型夾持式熱像儀(yi) 的ClipIR融合夜視模塊。此外,瑞士也推出了類似的產(chan) 品,即小型熱捕獲夾持式係統(TACS-M)。
2 激光武器進展順利,或早於(yu) 預期裝備使用
1月,美國海軍(jun) 的自由電子激光器完成了關(guan) 鍵設備電子注入器的演示;4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對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聯合高功率固體(ti) 激光武器計劃中的海上激光演示器(MLD)進行了海上演示,摧毀了一艘小型船隻的發動機。6月,陸軍(jun) 的高能激光技術演示器完成了係統集成,準備進行試驗。7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高能液體(ti) 激光區域防禦係統項目完成了實驗室階段的試驗,順利進入第四階段。通用原子能公司獲得了本階段研究合同,將開發輸出功率為(wei) 150千瓦的激光器樣機,並將其集成到高能液體(ti) 激光區域防禦係統中運往白沙靶場進行試驗。盡管如此,美國目前仍然沒有可以投入實戰的激光武器,並且有幾個(ge) 激光武器項目遭受了重大挫折,如空軍(jun) 的機載激光武器(ABL)項目由於(yu) 體(ti) 積和能耗的問題被轉為(wei) 技術演示項目,此前曾被廣泛看好的自由電子激光器項目也由於(yu) 風險過高而被建議削減經費,預計這些大型激光武器項目近一兩(liang) 年內(nei) 進入部署的可能性不大。
近幾年來各國對反海盜、反無人機、C-RAM、路邊炸彈清除的需求日益強烈,為(wei) 此各大軍(jun) 火商啟動了一些新的激光武器項目。1月,BAE係統公司將摻釹釔鋁石榴石高能激光器安裝在艦船上,研究使用非致命激光武器打擊海盜的效果;8月,BAE係統公司與(yu) 波音公司合作將一種10千瓦的固體(ti) 激光器與(yu) Mk38 Mod 2型艦載25毫米自動炮組合在一起,推出一種殺傷(shang) 效果可控的定向能/動能一體(ti) 化武器係統,並進行了效能演示;9月,MBDA(德國)公司開發並成功試驗了激光C-RAM係統,其功率為(wei) 10千瓦,射程可達2千米。上述應用領域對激光武器的射程、功率等性能要求較低,而目前的固體(ti) 激光器和光纖激光器技術已經日臻成熟,預計很快將在這些領域獲得應用。
3 美國陸軍(jun) 通過大規模試驗推動陸軍(jun) 戰術網絡的發展
美國陸軍(jun) 於(yu) 6~7月和10~12月進行了2次大規模網絡綜合評價(jia) 試驗,並計劃2012年再進行兩(liang) 次此類試驗。網絡綜合評價(jia) 試驗由美國陸軍(jun) 旅現代化司令部、陸軍(jun) 試驗與(yu) 評價(jia) 司令部和綜合項目執行辦公室組織管理,參試部隊為(wei) 陸軍(jun) 第1裝甲師第2旅,共計3800人,測試項目包括聯合戰術無線電係統地麵移動無線電台、小型手持便攜式無線電台、戰術作戰人員信息網“增量”2等軍(jun) 方備案項目和60多項最新商用現有的網絡技術。
網絡綜合評價(jia) 試驗是美國陸軍(jun) 迄今為(wei) 止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網絡試驗,目的是讓陸軍(jun) 士兵在逼真的戰場環境下實際操作網絡設備,檢驗以聯合戰術無線電係統為(wei) 代表的最新網絡裝備在實戰條件下的適用性和“多係統之係統”的互操作性。試驗結果有助於(yu) 判斷陸軍(jun) 戰術網絡技術是否已經發展成熟,能否批量生產(chan) 走向戰場。網絡綜合評價(jia) 改進了傳(chuan) 統的作戰試驗模式,摒棄了成功/失敗的判斷標準,將網絡技術試驗、係統集成、作戰人員訓練和指揮官的學習(xi) 結合起來,開辟了一種全新的試驗模式,為(wei) 今後陸軍(jun) 武器裝備的作戰試驗提供了可借鑒模板。另一方麵,網絡綜合評價(jia) 建立起綜合作戰網絡的評價(jia) 標準,實現了對複雜戰術網絡和最新網絡技術的評價(jia) ,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美國陸軍(jun) 未來戰術網絡技戰術指標和試驗評價(jia) 的基準。網絡綜合評價(jia) 驗證了陸軍(jun) 戰術網絡係統及戰場軟件的運行模式,確定戰術網絡的易損性,發現了諸如地麵移動無線電台過熱等可靠性問題,收集了大量士兵反饋,這些成果將直接促進美國陸軍(jun) 關(guan) 鍵網絡係統的開發、采辦和裝備,通過采用成熟技術、縮短研製時間、規劃潛力增長、集成能力增量,打造一支環境自適應、能力可擴展的網絡化陸軍(jun) 。網絡綜合評價(jia) 采取了不同於(yu) 傳(chuan) 統作戰試驗的全新模式,成為(wei) 陸軍(jun) 網絡發展策略的關(guan) 鍵賦能器,將從(cong) 根本上改變美國陸軍(jun) 網絡技術的采辦流程。
4 美軍(jun) 加快智能電話的研發與(yu) 應用,提高陸軍(jun) 的信息化水平
2011年,美軍(jun) 進一步加快了智能電話的研發與(yu) 應用,決(jue) 定將“奈特勇士”係統中的導航、通信和藍軍(jun) 跟蹤設備整合為(wei) 一個(ge) 運行androids係統的類似智能電話的設備,而目前正在開發的下一代21世紀部隊旅及旅以下作戰指揮係統——聯合作戰指揮平台,本質上也是一個(ge) 運行androids操作係統的智能電話。此外,在2011年的網絡綜合評價(jia) 試驗中,美軍(jun) 對300多台androids、iphoness和Windows phones智能電話進行了測試,在實戰條件下驗證了智能電話與(yu) 綜合信息係統和最新網絡技術之間良好的互操作性,確定了智能電話的統一標準和未來發展策略,肯定了智能電話將比軍(jun) 用無線電台擁有更廣的應用範圍。#p#分頁標題#e#
5 美軍(jun) 調整聯合戰術無線電係統項目以降低研發和采辦成本
美國陸軍(jun) 2011年調整了聯合戰術無線電係統未來的發展和采辦策略,並根據商用現有技術製定了更切合實際的解決(jue) 方案,以節省經費開支,從(cong) 2012年開始采用開放式競標方式,製定了“非開發項目”計劃,利用成熟技術為(wei) 作戰部隊提供關(guan) 鍵的通信性能。對聯合戰術無線電係統的主要調整措施包括:小型便攜手持無線電台和“步兵”無線電台仍按照原定計劃執行;機載海上和固定站無線電台維持當前發展現狀,未來是否發展仍未確定,但仍執行采辦計劃;終止了地麵移動無線電台的研發和後期采辦計劃。美國陸軍(jun) 向工業(ye) 界強調了其無線電台的統一發展標準:不拘泥於(yu) 無線電台的種類和樣式,隻要能運行寬帶網絡波形和士兵無線電波形,就符合美軍(jun) 的需求。該標準可帶動工業(ye) 界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和特長從(cong) 事無線電台的開發。
6 美國重視直升機生存性能
隨著美軍(jun)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任務的繼續進行,直升機的戰場生存能力受到軍(jun) 方的高度重視。
3月,美國陸軍(jun) 正式啟動了通用紅外對抗(CIRCM)項目。項目招標書(shu) 對係統可靠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要求係統重量不得超過39千克。按照進度安排,陸軍(jun) 將於(yu) 2012年1月公布通用紅外對抗項目的競標結果,屆時將有兩(liang) 家競標商入圍,進行為(wei) 期21個(ge) 月的試驗,陸軍(jun) 將根據試驗結果選出最終合同商,通用紅外對抗係統將於(yu) 2017年進入部署。共有5個(ge) 競標團隊參與(yu) 了競爭(zheng) ,分別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團隊、ITT公司團隊、雷聲公司團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團隊和BAE係統公司。目前,各團隊均已公布競標方案,這些大多采用模塊化開放式係統結構,便於(yu) 進行技術升級,並且大量使用了商用現有組件以提高係統可靠性。其中,ITT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均采用光纖耦合方案來傳(chuan) 輸激光能量,且都選用了日光防務公司的量子級聯激光器作為(wei) 幹擾源。這種激光器具有外形緊湊、兼容性好的特點,能夠較好的滿足美軍(jun) 對尺寸、重量和可靠性的要求。雷聲公司的競標方案具有重量輕、體(ti) 積小的特點,除裝備直升機外還可以安裝在無人機上。
為(wei) 了解決(jue) 揚沙引起的飛行員視線受阻問題,美國政府委托BAE係統公司開發視線受阻輔助著陸係統(BLAST),利用毫米波雷達傳(chuan) 感器和座艙顯示器提高飛行員的態勢感知。視線受阻輔助著陸係統的毫米波雷達傳(chuan) 感器來源於(yu) MBDA公司“硫磺石”空對地導彈的導引頭,工作波段為(wei) 94吉赫茲(zi) ,安裝在直升機鼻錐位置,可生成周圍地貌和障礙物的圖像並進行顯示。係統重量為(wei) 13.6~15.9千克,可裝備於(yu) AH-6等小型直升機,以及CH-47、CH-53和V-22等旋翼運輸機外。4月,BAE係統公司在尤馬靶場對視線受阻輔助著陸係統進行了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