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電源設計中,PCB板的物理設計都是最後一個(ge) 環節,其設計方法決(jue) 定了電磁幹擾和電源穩定,我們(men) 來具體(ti) 的分析一下這些環節:
一、從(cong) 原理圖到PCB的設計流程建立元件參數->輸入原理網表->設計參數設置->手工布局->手工布線->驗證設計->複查->CAM輸出。
二、參數設置相鄰導線間距必須能滿足電氣安全要求,而且為(wei) 了便於(yu) 操作和生產(chan) ,間距也應盡量寬些。最小間距至少要能適合承受的電壓,在布線密度較低時,信號線的間距可適當地加大,對高、低電平懸殊的信號線應盡可能地短且加大間距,一般情況下將走線間距設為(wei) 8mil.。
焊盤內(nei) 孔邊緣到印製板邊的距離要大於(yu) 1mm,這樣可以避免加工時導致焊盤缺損。當與(yu) 焊盤連接的走線較細時,要將焊盤與(yu) 走線之間的連接設計成水滴狀,這樣的好處是焊盤不容易起皮,而是走線與(yu) 焊盤不易斷開。
三、元器件布局實踐證明,即使電路原理圖設計正確,印製電路板設計不當,也會(hui) 對電子設備的可靠性產(chan) 生不利影響。例如,如果印製板兩(liang) 條細平行線靠得很近,則會(hui) 形成信號波形的延遲,在傳(chuan) 輸線的終端形成反射噪聲;由於(yu) 電源、地線的考慮不周到而引起的幹擾,會(hui) 使產(chan) 品的性能下降,因此,在設計印製電路板的時候,應注意采用正確的方法。
四、布線開關(guan) 電源中包含有高頻信號,PCB上任何印製線都可以起到天線的作用,印製線的長度和寬度會(hui) 影響其阻抗和感抗,從(cong) 而影響頻率響應。即使是通過直流信號的印製線也會(hui) 從(cong) 鄰近的印製線耦合到射頻信號並造成電路問題(甚至再次輻射出幹擾信號)。
五、檢查布線設計完成後,需認真檢查布線設計是否符合設計者所製定的規則,同時也需確認所製定的規則是否符合印製板生產(chan) 工藝的需求,一般檢查線與(yu) 線、線與(yu) 元件焊盤、線與(yu) 貫通孔、元件焊盤與(yu) 貫通孔、貫通孔與(yu) 貫通孔之間的距離是否合理,是否滿足生產(chan) 要求。電源線和地線的寬度是否合適,在PCB中是否還有能讓地線加寬的地方。注意:有些錯誤可以忽略,例如有些接插件的Outline的一部分放在了板框外,檢查間距時會(hui) 出錯;另外每次修改過走線和過孔之後,都要重新覆銅一次。
六、複查根據“PCB檢查表”,內(nei) 容包括設計規則,層定義(yi) 、線寬、間距、焊盤、過孔設置,還要重點複查器件布局的合理性,電源、地線網絡的走線,高速時鍾網絡的走線與(yu) 屏蔽,去耦電容的擺放和連接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