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0多年裏,光電信息技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wei) 了適應這一迅速發展的要求,必須在較寬的前沿領域尋求新的突破,如傳(chuan) 輸、開關(guan) 、數據存儲(chu) 和顯示技術等。
由於(yu) 現代光學工業(ye) 同電子工業(ye) 、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緊密結合,光電子技術、光子技術、電子工業(ye) 技術在光學製造上的應用,突破了在光學元件和光學加工行業(ye) 中的傳(chuan) 統觀念,例如從(cong) 成像元件到功能元件,從(cong) 被動元件到主動元件。目前,非球麵、衍射光學元件、用超高精密薄膜技術加工的WDM波分複用器件、用新一代光刻設備製造的超高精度光學元件等主導著新一代光學元件的主流。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目前的光子技術還處於(yu) 發展階段。
由於(yu) 現代光學、光電子學等的迅猛發展,光學材料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光學材料的種類多達幾十種:無色光學玻璃和有色光學玻璃,紅外光學材料,光學晶體(ti) ,光學石英玻璃,人造光學石英晶體(ti) ,微晶玻璃,光學塑料,光學纖維,航空有機玻璃,乳白漫射玻璃以及有關(guan) 液體(ti) 材料等。其中光學玻璃在成像元件中使用得最多。塑料透鏡的質量在很多地方可以達到玻璃透鏡的質量要求,特別是在眼鏡行業(ye) ,大有取而代之的趨勢,但是由於(yu) 它受到折射率低、散射高、不均勻性以及其它方麵的使用限製,所以使它的使用範圍不如光學玻璃廣泛。
為(wei) 了降低成本、增強競爭(zheng) 力,全球的光電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紛紛向中國大陸進行轉移。其中日本的佳能、奧林巴斯、理光、尼康、美能達、索尼等公司紛紛將數碼相機、LCD投影機等產(chan) 品轉入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光電整機的遷移帶動了光學加工企業(ye) 的遷移,從(cong) 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台灣等十幾個(ge) 光學加工廠紛紛到中國大陸辦廠。中國東(dong) 南沿海地區已逐漸形成了實力雄厚的世界光電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也由此促進了國內(nei) 光學玻璃行業(ye) 的發展。
目前我國光學材料的開發水平與(yu) 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特別是與(yu) 日本和德國等國際知名光學材料生產(chan) 廠家相比,無論是從(cong) 光學玻璃品種還是生產(chan) 工藝及設備等方麵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目前我國光學材料行業(ye) 仍以生產(chan) 傳(chuan) 統的光學玻璃為(wei) 主,一些新型材料需從(cong) 國外進口,不能完全滿足我國高科技發展的需要,急需要進行技術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開發新型的光學材料,研究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測試技術,隻要這樣才能盡快形成我國產(chan) 業(ye) 化規模生產(chan)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