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正確調試和使用
在了解了顯微鏡各主要部件的名稱、構造和功能之後,為(wei) 了更好地發揮顯微鏡的各種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在顯微觀察及顯微照像過程中取得最佳效果,使用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顯微鏡正確的調試方法和使用方法。尤其在新一代顯微鏡中,具備了多種功能,能進行多種顯微鏡檢方法觀察,正確的試調方法和使用方法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下麵以Axioplan萬(wan) 能研究顯微鏡為(wei) 例,簡述調試及使用方法。
1. 顯微鏡照明光路係統的調整 為(wei) 了使顯微鏡的視野能受到均勻而又充分的照明,在顯微鏡初次安裝和調試時,就必須把照明光路係統調整好,這是正確使用顯微鏡,並獲得正確、可靠結果的重要手段和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正確掌握照明光路係統的調整,是使用顯微鏡過程中更換光源燈泡後所必經的步驟,也是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不時地檢驗顯微鏡性能的必要手段。顯微鏡照明光路係統的調整主要有以下4項內(nei) 容:
(1) 照明光源燈室在顯微外的初步調整
① 首先將燈室的外殼打開,壓彈簧夾子將鹵素燈泡裝入插座中,安裝時避免手指直接接觸燈泡(可用柔軟的布或紙隔住),以免燈泡上留有指紋等髒物,影響燈泡的使用壽命。
② 把燈室擺在桌麵上,接通電源後,用專(zhuan) 用的螺絲(si) 刀調節燈的調焦旋鈕孔(標有“←→”),使燈絲(si) 投影在1-2m外的牆上,將燈絲(si) 成像調至清晰;然後調節燈的高低位置調節絲(si) 孔(標有“──”),使燈絲(si) 位置高低適當;再調節燈的左右位置調節螺絲(si) 孔(標有“──”),使燈絲(si) 左右位置合適。
(2) 光源發光體(ti) (燈絲(si) )在顯微鏡內(nei) 位置的檢驗和校正 目的是為(wei) 了把發光體(ti) 的像端端正正地調入物鏡的視域範圍內(nei) ,從(cong) 光源的角度去確保顯微鏡的視域受到充分而均勻的照明,這是調整庫勒照明係統的前提條件。
需要的基本工具:對中望遠鏡購置顯微鏡時已配備。
① 拔掉燈庫內(nei) 的毛玻璃套筒,把燈室裝回顯微鏡上;
② 選用10×物鏡,開亮光源程序找樣品並調焦清晰,再換用40×物鏡把樣品調焦清晰(40×物鏡可以看清燈絲(si) 的全貌);
③ 把聚光鏡的孔徑光闌和視場光闌均開到最大;
④ 拔掉其中一個(ge) 目鏡,換上對中望遠鏡,抓住白色部分,另一手伸縮黑色接目鏡,就可在視野中看到燈絲(si) 像;
⑤ 如燈絲(si) 位置不合適,調“──”孔,把燈絲(si) 像沿水平方向調好,調“──”孔,把絲(si) 像沿垂直方向調好,直至將燈絲(si) 像調至剛好充滿物鏡孔徑的光圓像;
⑥ 調整完畢後,將毛玻璃套筒插回原位,拔掉對中望遠鏡,換回目鏡作下一步調整。
以上所述照明光源燈室在顯微鏡外的調整和光源發光體(ti) 在顯微鏡內(nei) 位置的校驗,隻需在顯微鏡初次安裝調試及更換燈泡時進行,平時使用顯微鏡時不能隨意亂(luan) 調亂(luan) 動。萬(wan) 一調亂(luan) 時,可按上述步驟調回原狀。#p#分頁標題#e#
(3) 庫勒照明(Kohler)係統的正確調整 顯微鏡的正確調試,主要工作之一是照明光路係統的調整,而其中的關(guan) 鍵是庫勒照明係統的調整。對於(yu) 每一位使用顯微鏡的人員,特別是作顯微照像的人員來說,應該對庫勒照明係統的原理及其調整步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充分發揮顯微鏡應有的功能,拍出來的照片才能在效果上比較一致而又完善。
庫勒照明係統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光源發光體(ti) 上任意一點發出的光,可以照明顯微鏡的視域範圍,而光源發光體(ti) 上每一點所發出的光匯集起來,在顯微鏡的視域中就實現了非常充分而又均勻的照明。
調整庫勒照明係統的目的,是為(wei) 了使所觀察的視域能獲得均勻而又充分的照明,防止雜散光對照像係統造成影響或幹擾,以免照像時在底片形成灰霧。
高調整庫勒照明係統的必要部件:視場光闌、可進行合軸調整的聚光鏡係統。
① 選用10×物鏡和10×目鏡;
② 把聚光鏡前端透鏡擺進光路中,孔徑光闌調至適中的位置上(不大不小),再把聚光鏡升到最頂的位置上,聚光鏡轉盤調至明視野“J”位置;
③ 把視場光闌調至最小(0.1);
④ 載物台上放上已封片的生物樣品,開亮光源,調焦清晰;
⑤ 視域中會(hui) 出現一個(ge) 局部照明的區域或亮斑,這是視場光闌的模糊像,在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樣品的細節;在它之外是較暗的視域,不一定能把樣品的細節看得清楚;
⑥ 把聚光鏡微微地向下調,使視野中的亮斑逐漸收小,慢慢變成一個(ge) 清晰的多邊形象,這便是視場光闌的清晰像;
⑦ 一般情況下,多邊形象並不在視域中央,需要調整聚光鏡的一對調中螺絲(si) ,把視場光闌多邊形的像調至中央位置;
⑧ 逐漸開大視場光闌,使多邊形象成為(wei) 視域的內(nei) 接多邊形,進一步核對調中的狀況,如對中不夠理想,繼續微微調對中螺絲(si) ;
⑨ 將視場光闌稍為(wei) 再微微開大一些,使它的多邊形象恰好消失在視域的邊緣上,至此,庫勒照明係統調整完畢。
庫勒照明係統調整好以後,整個(ge) 視域照明均勻,拍攝的顯微照片明亮清晰,反差正常。在日後使用過程中應特別注意:
a. 視場光闌不可任意開大,但可隨物鏡倍數的增大而將視場光闌收小,隨物鏡倍數的減小而開大;
b. 聚光鏡的高低位置不準亂(luan) 調,否則會(hui) 破壞已調整好的庫勒照明係統;#p#分頁標題#e#
c. 使用10×以下物鏡時要將聚光鏡前端透鏡擺出光路外,使用10×或10×以上物鏡時要將前端透鏡擺入光路中;
d. 關(guan) 於(yu) 物鏡倍數與(yu) 視場光闌大小配合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作為(wei) 一般觀察不一定要收小或開大視場光闌,但作顯微照相時,為(wei) 了避免雜散光線對照相係統的幹擾,以便能拍攝到較完善的照片,則應在使用每一個(ge) 倍數的物鏡時,把視場光闌調節到正好消失於(yu) 所觀察的視域邊上,這是比較繁複的工作,但又非做不可。較為(wei) 簡便的方法是把與(yu) 各個(ge) 倍數物鏡相對應的視場光闌事先調整好,並作好記號,以後使用時根據記號直接調至相應的位置。
(4) 孔徑光闌的正確使用 由於(yu) 聚光鏡的孔徑光闌可以影響顯微鏡的分辨率,使用時應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過去由於(yu) 對孔徑光闌的認識不足,往往把它當作是調節視野亮度的工具。雖然調節孔徑光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視野的亮度,但會(hui) 直接影響成像的反差、對比度及分辨率,在使用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
為(wei) 了發揮聚光鏡孔徑光闌的作用,以便在觀察時,尤其在作顯微照相時獲得最佳分辨率,在每換用一個(ge) 倍數的物鏡時,在樣品調焦清晰後,需要調節孔徑光闌,使它的大小正好等於(yu) 所用物鏡數值孔徑(物鏡孔徑像)的2/3 。
調整方法是用對中望遠鏡對焦於(yu) 視野中黑色相差環上,調節孔徑光闌,可以看到一個(ge) 多邊形的孔徑光闌像,然後調到等於(yu) 物鏡孔徑像的2/3,即介於(yu) 黑色相差環外與(yu) 圓形視域內(nei) 之間。為(wei) 方便起見,可把與(yu) 各倍數物鏡相對應的孔徑光闌預先調整好,並作好標記,以免每次使用都要重新調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