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激光電源

現場接地電阻測量

星之球激光 來源:工控網2013-01-25 我要評論(0 )   

(1) 電流極和電壓極打在接地網以內(nei) 筆者曾到一個(ge) 大型工廠講課,在講課之前訪問了工廠電氣試驗班,參看了試驗人員所做的避雷針接地電阻的試驗報告。該廠電氣試驗負責人...

    (1) 電流極和電壓極打在接地網以內(nei)

  筆者曾到一個(ge) 大型工廠講課,在講課之前訪問了工廠電氣試驗班,參看了試驗人員所做的避雷針接地電阻的試驗報告。該廠電氣試驗負責人向我介紹,他們(men) 買(mai) 了一塊新的接地電阻測試表,日立Kyoritsu 4150A型,用它測量接地電阻又快又準。這種儀(yi) 表自帶的電流、電壓輔助極導線分別隻有25m和15m,由於(yu) 導線短,測試工作量不大,測試結果變化不大,很“準確”。他還說,他們(men) 近幾年都這麽(me) 測量,從(cong) 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我看到,幾頁紙的試驗報告,幾十根避雷針的測點的接地電阻結果都是0.2歐左右。我告訴他們(men) ,不是你們(men) 工廠的避雷針沒問題,而是你們(men) 的測量方法有問題。你們(men) 的所謂測量結果根本不是避雷針的接地電阻,隻能是避雷針與(yu) 工廠接地網之間的連接電阻。因為(wei) 你們(men) 測量時打的電流、電壓輔助極都位於(yu) 工廠接地網之內(nei) ,還沒有超出接地網的範圍。測量電流隻在接地網內(nei) 流,還沒有流入周圍土壤中。沒有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不單是測不準的問題,而是測得的根本就不是接地電阻。所測的隻能是避雷針與(yu) 接地網之間的連接地電阻。

  (2) 不管接地網大小,都按40m和20m測量

  不少人在測量接地電阻時不問接地網的大小,都按接地儀(yi) 器儀(yi) 表的說明書(shu) 操作。儀(yi) 表所帶電流極和電壓極的導線分別隻有40m和20m,所打電流極和電壓極也隻有40m和20m遠。

  對於(yu) 接地裝置對角尺寸不大於(yu) 10m的小接地網,電流極和電壓極采用40m和20m是可以的。但對於(yu) 大型接地網,測量誤差就大了。

  (3) 缺乏尋找零電位的操作

  不少測量者隻采用電壓極的一個(ge) 位置,測量一個(ge) 接地電阻的數值,就完事大吉。他們(men) 沒有通過電壓極的移動來尋找零電位,所得結果是否正確,有多大誤差,他們(men) 自己也不知道。

  如何降低輔助電流極本身的接地電阻

  如果輔助電流極本身的接地電阻太大,在一定的測量電壓下,測量電流就很小,不僅(jin) 影響測量靈敏度,而且測量誤差也大。有時甚至測量儀(yi) 器或儀(yi) 表都沒有反映,測不出結果來。

  減小電流極接地電阻的方法有:加大接地極直徑,增加長度,用多根電流極並聯,給電流極周圍注水,注鹽水,降低它的接地電阻。

    如果電流極周圍有樹,可巧妙地利用樹當做電流極:將多根樹的樹皮輕輕削開一點,用裸銅線纏繞,並聯起來,再與(yu) 電流極並聯,就組成了一個(ge) 輔助電流極係統。在某些特殊場合,這種方法即省事又管用。#p#分頁標題#e#

  多種土壤電阻率地區的經驗

  當測量地區的土壤電阻率不均勻時,會(hui) 影響零電位參考點的位置的尋找。如果主要土壤的電阻率為(wei) ρ1,當接地網與(yu) 電壓極之間存在一條高土壤電阻率ρ2的地層,ρ2》ρ1,例如凹陷的幹涸溝道河床,零電位點距接地網的距離要小於(yu) 0.618d13。隨著ρ2/ρ1比值的增大,零電位點越靠近接地網。

  當電壓極與(yu) 電流極之間有一條高土壤率的地層時,則零電位點的位置會(hui) 比0.618d13大。隨著ρ2/ρ1比值的增大,零電位點離接地裝置越遠。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