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和科學技術院(KAIST)3日公開了“羅老”科學衛星在韓半島和中國上空拍攝的紅外圖像。
這次公開的圖像是“羅老”科學衛星的紅外係統分別於(yu) 2月17日和21日在500公裏高度試拍的,與(yu) “千裏眼”衛星的紅外圖像進行比較後發現,“羅老”科學衛星的傳(chuan) 感器運行正常。紅外圖像可用於(yu) 測試地麵的溫度,由此監測城市熱島、洪澇水災、火山活動等自然現象。
該衛星今後1年間每天繞行地球14圈,觀測地球周邊的太空環境,並拍攝地球的紅外圖像。此外,通過衛星運轉可檢測韓國自主研製的零部件質量,如飛秒激光器、反作用輪係統(reaction wheel)、紅外線圖像傳(chuan) 感器等。其中的飛秒激光器將有助於(yu) 韓國確保在太空測定絕對距離的技術。
據悉,“羅老”號全名“韓國航天運載器”,因在韓國南部全羅南道高興(xing) 郡外羅老島羅老宇航中央發射而得名。韓國於(yu) 1月30日將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KSLV-1)發射升空,並將“羅老”科學衛星成功送入太空軌道。“羅老”科學衛星2月已完成衛星主體(ti) 和搭載體(ti) 的試運行,從(cong) 本月開始正式投入運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