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召開的“2014(第八屆)中國光通信發展與(yu) 競爭(zheng) 力論壇”上,烽火通信副總裁藍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前幾年光纖新增產(chan) 能的集中釋放,形成了今天產(chan) 能過剩供過於(yu) 求的情況,這也加劇了行業(ye) 的競爭(zheng) 。
“作為(wei) 行業(ye) 內(nei) 最有積澱的一家企業(ye) ,烽火通信已經意識到了這個(ge) 情況肯定會(hui) 到來,我們(men) 已經做好了準備,將會(hui) 在產(chan) 業(ye) 聯動、技術創新、市場開拓、成本控製和品牌塑造等多個(ge) 方麵同步發力,走出現在的產(chan) 業(ye) 圍城。”藍海說。“30年前,我國第一根實用光纖在烽火誕生;30年後,中國光通信的光榮與(yu) 夢想依然在烽火傳(chuan) 承;我們(men) 將始終聚焦客戶需求,以品質為(wei) 根基,專(zhuan) 注於(yu) 光纖光纜新產(chan) 品的開發和工藝的改造,努力推動我國光纖光纜產(chan) 業(ye) 的健康發展。”
產(chan) 能過剩
在本世紀初,在互聯網泡沫的催動下,光通信行業(ye) 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但好景不長,伴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光通信行業(ye) 也受到了很大衝(chong) 擊。具體(ti) 到國內(nei) 市場,也是一直到2008年3G和FTTH的啟動,光通信行業(ye) 才迎來了又一輪增長契機。
光纖作為(wei) 光通信的基礎網絡資源,市場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包括烽火、亨通、通鼎、長飛都廠商都不約而同的擴大產(chan) 能,以期能夠把握住市場需求時間窗。但產(chan) 能的同時集中釋放,卻給市場造成了很大壓力。
據相關(guan) 數據顯示,現在國內(nei) 市場需求量大概在1.4-1.5億(yi) 芯公裏,但國內(nei) 企業(ye) 的產(chan) 能已經達到了2.4億(yi) 芯公裏,產(chan) 能已經嚴(yan) 重過剩,這也造成了國內(nei) 市場價(jia) 格戰橫行,廠商的利潤情況也並不是很好。“現在看來,我們(men) 必須要給過剩的產(chan) 能尋找出路。”藍海說。“同時,也要想法設法提升企業(ye) 的盈利能力,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行業(ye) 持續健康發展。”
多管齊下
據藍海介紹,烽火通信很早就意識到了產(chan) 能過剩的情況,也采取了多種有效的應對措施。“沒有虧(kui) 損的行業(ye) ,隻有虧(kui) 損的企業(ye) 。”藍海借用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話說。
首先是產(chan) 業(ye) 聯動,烽火作為(wei) 國內(nei) 光通信行業(ye) 內(nei) 的領軍(jun) 企業(ye) ,擁有完整的產(chan) 業(ye) 布局。“我們(men) 在芯片器件、係統設備、光纖光纜各個(ge) 層麵都有著完整布局,不同產(chan) 業(ye) 板塊之間的聯動,給予了烽火很大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我們(men) 更加了解客戶的需求和產(chan) 業(ye) 趨勢。”藍海說。
其次是技術創新,通過創新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大家都知道,在光纖產(chan) 業(ye) 中,預製棒和拉絲(si) 是兩(liang) 大關(guan) 鍵技術。預製棒直接決(jue) 定了生產(chan) 成本和利潤情況,我們(men) 通過和藤倉(cang) 的緊密合作,掌握了業(ye) 界最為(wei) 主流的完整預製棒知識產(chan) 權和製造工藝,大大降低了成本;在拉絲(si) 方麵,通過技術創新達到了2800m/min,提升了競爭(zheng) 力。”藍海說。
品牌是藍海最引為(wei) 自豪的地方,“30年前,中國第一根實用光纖就誕生在烽火,作為(wei) 光通信行業(ye) 內(nei) 的國家隊,業(ye) 界對於(yu) 烽火的品牌認知度是非常高的。”但藍海也承認,烽火在市場開拓方麵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就拿此次會(hui) 議來說,我們(men) 每年都拿技術創新獎,希望將來我們(men) 能夠拿到市場服務獎,將自己的產(chan) 業(ye) 與(yu) 技術優(you) 勢,徹底轉換為(wei) 市場優(you) 勢。”
在藍海看來,化解國內(nei) 的產(chan) 能過剩的有效途徑就是開拓國際市場。“我們(men) 希望在12五期間,國際市場的占比達到30%,但現在來看還有些差距。現在全球很多國家都啟動了寬帶戰略,這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是個(ge) 很好的發展契機,而且國際市場的利潤水平整體(ti) 也高於(yu) 國內(nei)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