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太陽能工藝

皇明太陽能戰車麵臨資金缺口 高端房產投資受挫

星之球科技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2012-08-06 我要評論(0 )   

記 者 張曉 創立節能環保氣候改善商城的豐(feng) 滿理想遇上較大資金缺口的骨感現實,皇明未來發展的變數陡增 黃鳴的理想很豐(feng) 滿,然而,皇明的現實很骨感。 6月29日,皇明潔能...

 記 者 張曉

  創立節能環保“氣候改善商城”的豐(feng) 滿理想遇上較大資金缺口的骨感現實,皇明未來發展的變數陡增

  黃鳴的理想很豐(feng) 滿,然而,皇明的現實很骨感。

  6月29日,皇明潔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明控股)的核心子公司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皇明股份)主動申請中止IPO,這意味著皇明股份曆史上第三次IPO擱淺。

  7月20日下午,皇明控股董事長黃鳴公開坦言皇明股份中止申請IPO的真實原因,“雖然有盈利因素的問題,但最大原因就是非經營性資產(chan) 過重。今後公司將進行戰略調整。”

  多位皇明股份內(nei) 部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黃鳴所言非經營性資產(chan) 主要是中國太陽穀。太陽穀內(nei) 微排國際酒店、國際會(hui) 議中心、光立方等資產(chan) 過大,攤薄了主營業(ye) 務的利潤率。

  “不過,現在已經度過最困難的時期。”黃鳴表示,“皇明股份將整合皇明控股資源,進行重大戰略轉型,以實現未來更大規模的上市。”

  黃鳴稱,未來5年將建設5萬(wan) 家全球連鎖的氣候改善商城,這為(wei) 皇明的戰略轉型拉開了序幕。然而,一向以研發見長的皇明如何撬動渠道市場尚需時間檢驗。

  早在2007年,皇明一度計劃海外上市,曾考慮過香港、美國以及德國法蘭(lan) 克福等地,後由於(yu) 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等原因放棄;2010年,皇明轉戰國內(nei) A股市場,又因“偷稅門”事件暫停。

  三次衝(chong) 擊IPO皆遭擱淺、高盛和鼎暉私募股權基金退出無望、廣受詬病的天價(jia) “蔚來城”,皇明再次遭遇發展節點。

  傷(shang) 及私募基金

  昔日,太陽穀讓皇明風光無限;今日,太陽穀讓皇明折戟IPO並深陷輿論漩渦。黃鳴坦言,“企業(ye) 上不了市,最對不起兩(liang) 位投資人”,從(cong) 皇明引資曆程看,黃鳴所指正是高盛和鼎暉。

  故事從(cong) 7年前講起。2005年,皇明控股總部所在地山東(dong) 省德州市開始實施“中國太陽城”戰略,皇明控股也開始了太陽穀大規模建設。

  2008年,皇明股份出讓28%股份接受高盛和鼎暉6.753億(yi) 元注資。“承辦的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hui) 投資達13億(yi) ,其中有4億(yi) 用了PE的錢。”黃鳴稱。截至2012年一季度,皇明控股固定資產(chan) 及在建項目合計23.11億(yi) 元。皇明太陽穀2011年對外號稱投資已達25億(yi) 元。

  投資加大,而盈利卻並未高速增長。上市受阻,高盛、鼎暉兩(liang) 家PE至今退出無望。

  另外,就在《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實地調查期間,注意到坊間盛傳(chuan) :“皇明旗下億(yi) 家能資產(chan) 已經剝離出來,轉移至黃鳴非常親(qin) 近的人。”

  皇明控股成立於(yu) 1998年,注冊(ce) 資本僅(jin) 5000萬(wan) 元,黃鳴和妻子梁美意分別持股94%和6%,下轄2家全資子公司、10家控股子公司。知情人士對本刊記者稱,“12家子公司中,有很多並沒有實際開展業(ye) 務。”

  億(yi) 家能是皇明控股旗下子品牌,以中低端價(jia) 位在太陽能市場中頗具競爭(zheng) 力。而皇明太陽能品牌以高端路線與(yu) 億(yi) 家能在搶占市場方麵“互補”。由於(yu) 當前太陽能市場以中低價(jia) 格產(chan) 品為(wei) 主,億(yi) 家能品牌被認為(wei) 是皇明控股極具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質資產(chan) ”。#p#分頁標題#e#

  “億(yi) 家能品牌明顯在市場價(jia) 格方麵占據優(you) 勢。若該資產(chan) 從(cong) 皇明股份中剝離,皇明股份某種程度上或被架空。”分析人士稱。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皇明與(yu) 億(yi) 家能真正的關(guan) 係,終有一天皇明是要出麵公布的,但時間絕不是現在”。

  “如果傳(chuan) 言屬實,那受傷(shang) 的不隻是兩(liang) 家私募基金。”前述新能源領域私募人士分析稱。

  麵臨(lin) 資金缺口

  “皇明IPO擱淺隻是階段性的”,多位接近皇明控股的知情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都表示,“皇明股份擬IPO隻是皇明控股整體(ti) 發展的一部分、一個(ge) 較為(wei) 常規的融資渠道而已。”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獲得PE注資後,皇明控股當年為(wei) 建設太陽穀購建固定資產(chan) 等長期資產(chan) 動用的現金達5.69億(yi) 元,剩餘(yu) 現金流不足3億(yi) 元。

  “建設太陽穀所耗資金金額巨大,公司花盡了最後一分錢。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是皇明最危險的時期,幾乎就快要倒了。”黃鳴曾公開表示。 “現在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黃鳴對外宣稱,皇明控股未來5年將建設5萬(wan) 家全球連鎖的氣候改善商城,延續高端路線,重點進行渠道轉型,此舉(ju) 拉開皇明控股戰略轉型序幕。

  “氣候改善商城又是一個(ge) 大工程,大工程需要大手筆,不知皇明目前的現金狀況是否能支撐該項目順利開展下去。”市場表示擔憂。

  另外,據《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掌握的材料顯示,未來兩(liang) 年,皇明控股擬進行年產(chan) 150萬(wan) 台太陽能熱水器全自動化生產(chan) 線建設項目、年產(chan) 2400萬(wan) 支超低發射耐高溫高寒型真空管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和太陽能熱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為(wei) 13.39億(yi) 元。

  上述研發及營銷項目資金原本計劃通過皇明股份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1.05億(yi) 股股份解決(jue) 。然而,IPO的再次擱淺未能使企業(ye) 得到“源頭活水”,這為(wei) 皇明控股的發展增添變數。

  此外,資料顯示,擬發行的德州市2012年度第一期中小企業(ye) 集合票據共計劃籌集資金2.8億(yi) 元,期限3年,皇明控股以2億(yi) 元的募資額度占據其中大部分份額。

  主營業(ye) 務下滑

  作為(wei) 太陽能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的皇明,緣何出現如此資金缺口?一位接近皇明股份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的太陽能市場魚龍混雜,皇明一直主張走高端品牌路線,導致市場份額下滑。

  皇明股份董事總經理王久偉(wei) 稱,“現在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已經做濫了。市場紛紛采取價(jia) 格戰,很多廠商從(cong) 原材料開始便無限度地削低成本,單單一個(ge) 感應器的價(jia) 格就相差上百元。”

  “最要命的是,太陽能補貼下鄉(xiang) 助推了這一趨勢。太陽能行業(ye) 是一個(ge) 不成熟的行業(ye) ,卻一直在用成熟行業(ye) 的招標方法。太陽能家電下鄉(xiang) 政策的出台客觀上促使了各大廠商拚命低價(jia) 競爭(zheng) 。”王久偉(wei) 說。

  “皇明市場份額的下滑除了同行業(ye) 價(jia) 格競爭(zheng) 的原因,還受國家房產(chan) 政策收緊因素的影響。”一位新能源領域私募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政策的收緊絲(si) 毫沒有改變黃鳴堅持太陽能高端路線的方向。在6月份的皇明半年經銷商大會(hui) 上,皇明股份推出了銷售體(ti) 係的全新試點改革,以菏澤、濟南、太原為(wei) 試點,專(zhuan) 門針對高端客戶提供全套太陽能應用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服務方案。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認為(wei) ,當前,以太陽能熱水器為(wei) 主要產(chan) 品的光熱企業(ye) IPO受阻,主要原因在於(yu) 整個(ge) 行業(ye) 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企業(ye) 之間惡性價(jia) 格競爭(zheng) 導致業(ye) 績下滑。#p#分頁標題#e#

  “盈利前景尚不清晰的情況下,高端品牌路線顯得尤為(wei) 艱難。”上述太陽能行業(ye) 分析人士稱。

  皇明控股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的利潤率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至2010年,公司營業(ye) 收入分別為(wei) 15.8億(yi) 元、13.72億(yi) 元、18.68億(yi) 元,期間三大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直線上漲,侵蝕淨利潤,近3年淨利潤分別為(wei) 1.97億(yi) 元、1.09億(yi) 元、0.75億(yi) 元,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高端房產(chan) 投資受挫

  事實上,皇明高端太陽能相關(guan) 業(ye) 務盈利空間尚未充分釋放之時,控股公司旗下房產(chan) 業(ye) 務的發展也遭遇政策寒潮。一年前,黃鳴曾斷言:“任何產(chan) 品做到極致時都不會(hui) 跟大形勢有關(guan) 係。”然而,7月19日,國土資源部要求堅持房地產(chan) 市場調控不放鬆,堅決(jue) 防止房價(jia) 反彈。

  政策寒潮席卷皇明房地產(chan) 業(ye) 務。

  以“蔚來城”項目為(wei) 例。該項目為(wei) 山東(dong) 皇明太陽能房地產(chan)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明房地產(chan) )開發的唯一住宅項目,於(yu) 2009年9月破土動工。

  售樓處工作人員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介紹,蔚來城一期早在2011年就已經基本售罄,二期也售出大半。

  而事實並非如此樂(le) 觀。據2012年皇明控股一期短融說明書(shu) 披露,蔚來城一期開發6.73萬(wan) 平方米,已於(yu) 2010年10月完工,累計收入僅(jin) 為(wei) 1.8571億(yi) 元。據披露,總投資5.12億(yi) 元的蔚來城二期項目將在2013年竣工,公司預計實現收入10.56億(yi) 元。但據記者了解,二期樓盤的整體(ti) 框架已建好,部分住宅已安上窗框,並沒有工人在內(nei) 部進行施工。

  與(yu)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同行的房地產(chan) 業(ye) 內(nei) 人士指著蔚來城的一個(ge) 樓盤稱,“此樓盤戶型在240平方米至380平方米不等,集結了37 項可再生科技成果,遺憾的是,目前幾乎沒有人入住。”

  2011年黃鳴曾對外宣稱,蔚來城2010年開盤的第一期,綜合拿地、建築安裝等成本約每平米3500元,而太陽能設備的成本也是4000元每平米。如此,“蔚來城第一期每平方米賣6500元仍不掙錢。”

  “2008年,周邊房子每平方米的均價(jia) 在2000-3000元區間,蔚來城一期的房子每平方米的均價(jia) 就已徘徊在6000元-7000元的高位;該項目二期工程尚未竣工,每平方米甚至飆升至萬(wan) 元以上!” 上述房地產(chan) 觀察人士表示。

  “在三八路東(dong) 首、長河公園附近的‘蔚來城’屬於(yu) 城郊結合部,算不上是最佳地段,在三四線城市中,每平方米定價(jia) 在萬(wan) 元以上實在太高了”,部分德州市民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

  皇明是與(yu) 非

  除了天價(jia) “蔚來城”,使皇明深陷輿論漩渦的,還有所謂“低價(jia) 拿地”。此前有報道計算稱,皇明獲得太陽穀3000畝(mu) 土地的單位成本為(wei) 每平方米246元,遠低於(yu) 德州市工業(ye) 用地的正常均價(jia) 。

  黃鳴在博文中反駁上述說法,2001年前後,皇明為(wei) “太陽穀”的3000畝(mu) 土地支付的價(jia) 格高出當時市場價(jia) 20%。

  黃鳴還透露,因為(wei) 皇明拿地成本比當地享受優(you) 惠的外來招商企業(ye) 高很多,其本人還與(yu) 當時的德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hui) 主任“鬧意見”。

  2008年1月,德州市政府在“中國太陽城”戰略推進委員會(hui) 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提出,減河以東(dong) 約3000畝(mu) 土地,可以按規定在依法進行農(nong) 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審批後,通過“招拍掛”方式,轉為(wei) 太陽穀後續項目建設預留用地,並納入德州市城市建設規劃和經濟開發區建設規劃。

  上述人士表示,2007年7月後才實施土地“招拍掛”的出讓方式,在此之前,皇明拿地都是以政府協議主導的方式,除征地費外,德州市政府還要向企業(ye) 收20%的收益,但按國家規定收益不能低於(yu) 40%,“隻不過德州當時在全省經濟發展中比較落後,為(wei) 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給予了企業(ye) 一些優(you) 惠政策。”#p#分頁標題#e#

  隨著皇明太陽能品牌的發展,德州市重點扶持多項皇明項目,在補貼、采購和政策上加以扶植。反向來看,皇明控股也以投資承辦世界太陽城大會(hui) ,推動產(chan) 業(ye) 整合等方式予以回報。

  分析人士稱,“地方將其作為(wei) 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ye) ,製定相關(guan) 政策扶植明星企業(ye) ,本無可厚非。”

  “黃鳴本不是德州本地人,卻與(yu) 當地政府如此融洽,不得不說,他是位有能量的企業(ye) 家。”市場人士如此評述。

  盡管當地政府給了皇明控股多種支持,但近幾年來公司淨盈利漲幅不大。其今後的出路到底是在於(yu) 提升市場份額和擴大銷量,還是繼續加強與(yu) 有關(guan) 部門的更深層次合作,仍不得而知。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