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世紀90年代,太陽能光光伏工藝還是主要建立在單晶矽的基礎上。雖然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在不斷下降,但是與(yu) 常規電力相比還是缺乏競爭(zheng) 力,因此,不斷降低成本是光伏界追求的目標。自20世紀80年代鑄造多晶矽發明和應用以來,增長迅速,80年代末期它僅(jin) 占太陽能電池材料的10%左右,而至1996年底它已占整個(ge) 太陽能電池材料的36%,它以相對低成本、高效率的優(you) 勢不斷擠占單晶矽的市場,成為(wei) 最有競爭(zheng) 力的太陽能電池次材料。21世紀初已占50%以上,成為(wei) 最主要的太陽能電池材料。
太陽能電池多晶矽錠是一種柱狀晶,晶體(ti) 生長方向垂直向上。

圖1多晶矽錠鑄造設備
1.裝料
將裝有塗層的石英坩堝在熱交換台上,加入矽原料,然後安裝加熱設備、隔熱設備和爐罩,將爐內(nei) 抽真空使爐內(nei) 壓力降至0.05-0.1mbar並保持真空。通入氬氣作為(wei) 保護氣,使爐內(nei) 壓力基本維持在400-600mbar左右。
2.加熱
利用石墨加熱器給爐體(ti) 加熱,首先使石墨部件、隔熱層、矽原料等表麵吸附的濕氣蒸發,然後緩慢加溫,使石英坩堝的溫度達到1200-1300℃左右,該過程需要4-5h。
3.化料
通入氬氣作為(wei) 保護氣,使爐內(nei) 壓力基本維持在400-600mbar左右。逐漸增加加熱功率,使適應坩堝內(nei) 的溫度達到1500℃左右,矽原料開始熔化。熔化過程中一直保證1500℃左右,直至化料結束。該過程約要20-22h。
4.晶體(ti) 生長
矽原料熔化結束後,降低加熱功率,使適應坩堝的溫度降至1420-1440℃矽熔點左右。然後石英坩堝逐漸向下移動,或者隔熱裝置逐漸上升,使得石英坩堝慢慢脫離加熱區,與(yu) 周圍形成熱交換;同時,冷卻板通水,使熔體(ti) 的溫度自底部開始降低,晶體(ti) 矽首先在底部形成,生長過程中固液界麵始終保持與(yu) 水平麵平行,直至晶體(ti) 生長完成,該過程約要20-22h。
5.退火
晶體(ti) 生長完成後,由於(yu) 晶體(ti) 底部和上部存在較大的溫度梯度,因此,晶錠中可能存在熱應力,在矽片加熱和電池製備過程中容易再次矽片碎裂。所以,晶體(ti) 生長完成後,矽錠保持在熔點附近2-4h,使矽錠溫度均勻,減少熱應力。

圖2多晶矽錠
6.冷卻
矽錠在爐內(nei) 退火後,關(guan) 閉加熱功率,提升隔熱裝置或者完全下降矽錠,爐內(nei) 通入大流量氬氣,使矽錠溫度逐漸降低至室溫附近;同時,爐內(nei) 氣壓逐漸上升,直至達到大氣壓,該過程約要10h。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