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天領域,激光加工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並有望在未來替代很多現有的傳(chuan) 統技術手段。
激光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自1960年問世後很快在現代科學技術各個(ge) 領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隨著對有關(guan) 基本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各類激光器件不斷發展,從(cong) 而使其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寬,應用規模逐漸擴大。如今激光技術已經在工業(ye) 、農(nong) 業(ye) 、醫學、軍(jun) 工、通訊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激光具有很多優(you) 異的光學特性,如高方向性、高亮度、高單色性以及高相幹性等,在機械加工領域,激光已經可以完成如激光雕刻、切削、焊接、打孔、激光熱處理(淬火)和激光測量等加工,已經占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激光加工 優(you) 勢彰顯
相比用傳(chuan) 統加工手段,激光加工的效率明顯提高,如對航空發動機葉片和燃燒室成千上萬(wan) 個(ge) 形狀各異的孔的3D加工,比傳(chuan) 統EDM加工效率至少提高5~8倍;其次,激光加工成本很低,EDM加工需要電極的大量消耗,花費很多使用成本,而激光加工是非接觸加工,無任何刀具、電極等費用;第三點,激光加工質量穩定性高、一致性好,EDM在加工時會(hui) 有電極損耗,需要經常更換電極,由此會(hui) 造成因更換電極造成的質量穩定性低,而激光加工是非接觸式加工,激光穩定性高,從(cong) 而全麵保證加工質量;激光加工材料範圍很廣,激光除了可以加工航空高溫合金、鈦合金等金屬材料外,也可以加工陶瓷、碳纖維,甚至玻璃等新型航空材料,彌補了傳(chuan) 統工藝的不足;最後一點,激光可以用於(yu) 加工微孔或微槽,某些零件的形狀既小又複雜,即便是用最小的刀具也無法進行理想的加工,或者根本沒有這麽(me) 小的刀具,而采用激光加工,光斑直徑可小至20μm,加工該尺寸的切縫或微孔。
尤其是對於(yu) 技術發展迅猛的航空航天領域,激光加工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並有望在未來替代很多現有的傳(chuan) 統技術手段。在航空航天金屬加工領域,主要采用激光進行加工的部分有:
(1)航空航天發動機的動葉片、靜葉片表麵冷卻孔的加工;
(2)航空航天發動機的燃燒室、燃燒環、隔熱屏等部件的異形孔的加工;
(3)航空航天電控部件的精密激光切割,對於(yu) 厚度0.1mm的不鏽鋼薄板,可以加工20μm的切縫;
(4)航空航天密封環的表麵激光銑削。
德馬吉(以下簡稱DMG)在德國的Sauer工廠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對激光成形加工技術進行研發,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製成果。其研製成功的5~7軸激光加工中心得到了機械加工行業(ye) 的認可,並有幸被陳列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德意誌博物館的機械館最醒目的位置上,以記載DMG對激光應用技術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DMG的激光加工設備屬於(yu) 激光精細加工類設備,加工工藝包括激光銑削、精細切割、焊接以及打孔等,但又不同於(yu) 鈑金生產(chan) 用的大功率激光切割機,是以小尺寸零件的精密成形加工為(wei) 主。
當今,許多技術領域中日益體(ti) 現的微量加工技術以及組合加工趨勢,為(wei) 激光切削和激光鑽孔加工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激光加工技術在DMG的曆史由來已久,目前DMG的激光加工機床已擴展到了4個(ge) 係列12種規格,加工能力也由最初的單純成形加工——激光銑削加工,擴展到了今天的包括激光銑削雕刻、激光打孔、激光焊接和激光切割等多功能激光加工中心。其LASERTEC係列以獨特的三大工藝——3D激光加工、激光精密切削和精密鑽孔,為(wei) 不同材料開辟了新的加工方法。
如在航空航天工具和模具製造領域,通過激光銑削的運用,人們(men) 能夠在技術元件上製造出精細且高質量的空腔和蝕刻,可以加工深度1~2μm的微槽和3D型麵,可以加工表麵質量達Ra=0.3μm的精細型腔。同樣在該領域,激光精密切割工藝能夠實現對薄型板材、管材以及3D工件的高動態激光精密切割,並達到最佳的切削質量(切縫小於(yu) 20μm)。
無論要求如何,精密的加工、智能化的軟件,再加上創新的外圍設備,都能在獲得最高的加工質量和最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更享受最大的加工靈活性。這4個(ge) 係列分別為(wei) LASERTEC20、LASERTEC40、LASERTEC80及 LASERTEC130PD。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