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裏已經仨月沒有生意了,接不著活,隻好停工。去年到現在倒閉了幾十家。”“現在接工程都要資質,開發商隻跟大企業(ye) 談,我們(men) 根本打不進去。”連日來,記者采訪港城太陽能企業(ye) 時了解到,由於(yu) 門檻的提高、競爭(zheng) 的加劇和利潤的攤薄,港城從(cong) 2005年左右異軍(jun) 突起的太陽能產(chan) 業(ye) 正麵臨(lin) 殘酷的洗牌。曾經一擁而上的大小七八十家太陽能企業(ye) ,處停產(chan) 或半停產(chan) 狀態的占多數,產(chan) 能向少數幾家有資質的大企業(ye) 集中。業(ye) 界稱,當年兩(liang) 萬(wan) 元就辦個(ge) 廠的瘋狂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探訪>>>大門緊閉,電話停機
“好像一夜之間,很多企業(ye) 就沒落了,大大小小的企業(ye) 都說生意不好做,很多幹脆關(guan) 門了。”莊大海(化名)在日照擁有一家中型太陽能加工企業(ye) ,從(cong) 去年開始,他的企業(ye) 備受煎熬,苦苦支撐。“去年賠了七八十萬(wan) ,今年還要厲害。成本一直在上漲,現在幾十名工人,不漲工資說走就走。沒辦法,工人太難招了。但為(wei) 了競爭(zheng) ,太陽能的價(jia) 格還一路往下降。再這樣下去,賠得還會(hui) 更慘。”
莊大海的企業(ye) ,隻是太陽能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縮影。作為(wei) 一家中型企業(ye) 老板,保持住了自己的品牌、延續著良好的售後服務,所以今年又挺過來一年。對於(yu) 一些小型太陽能企業(ye) ,關(guan) 門則是更理性的選擇。18日,記者沿日照路行走,單在路邊就發現多家停業(ye) 的太陽能企業(ye) 。一個(ge) 掛有“昭昱太陽能”招牌的院子,大門緊閉,鏽跡斑斑。記者撥打了招牌上的電話,被提示“該電話號碼不存在”。與(yu) 之不遠的另一家太陽能企業(ye) ,隻有一間屋子裏有一個(ge) 未安裝好的樣品,老板說,“有人要就裝,沒人要就不幹。”
陣痛>>>瘋狂擴張後的回歸
提起日照太陽能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衰,不過是最近七八年的事,瘋狂的擴張起於(yu) 2005年。這一年也被稱為(wei) “中國太陽能產(chan) 業(ye) 的起飛元年”,全國範圍內(nei) 的大小資本一下子湧入這個(ge) 產(chan) 業(ye) 。莊大海也於(yu) 2006年加入到這一支大軍(jun) 中來。
“當時進入的門檻非常低,一般的企業(ye) 幾十萬(wan) 就能開起來了。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企業(ye) ,在自己院子裏,買(mai) 點材料就能造太陽能。最少的,兩(liang) 三萬(wan) 也敢造太陽能,反正所有材料都是買(mai) 來的,自己就是組裝起來,沒有什麽(me) 技術含量。”莊大海說,但當時的利潤是非常高的,賣一台太陽能淨賺100多元,而且非常好賣,那時候幹太陽能的都信心滿滿,認為(wei) 太陽能行業(ye) 是朝陽產(chan) 業(ye) ,前途無限光明。
經過短短幾年時間,日照太陽能品牌和產(chan) 能迅速擴張,最多的時候有大小太陽能品牌七八十個(ge) ,還有一些散布於(yu) 農(nong) 村或城鄉(xiang) 接合部的小作坊無法統計。但大量的資本進入,使得產(chan) 能很快飽和,為(wei) 了攬活,企業(ye) 之間就隻能拚價(jia) 格戰。原先一台100多元的淨利潤很快被拉下來,再加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提高,不少企業(ye) 感覺不賺錢或者開始賠本了。
據了解,目前在日照市住建委備案的太陽能企業(ye) 有10多家,據工作人員介紹,自2010年備案是強製執行的,目的也是為(wei) 了規範太陽能市場。備案對於(yu) 企業(ye) 的規模、產(chan) 品質量、售後服務都有嚴(yan) 格的要求,很多企業(ye) 由於(yu) 達不到標準便一下子被拒之門外,市場得到了一次大的洗牌。“2012年開始要求更為(wei) 嚴(yan) 格,所以不少小的太陽能企業(ye) 和作坊都是從(cong) 去年開始幹不下去的。”莊大海說。
尷尬>>>很多小企業(ye) 靠賺安裝費
據了解,目前仍在生產(chan) 的太陽能企業(ye) 具體(ti) 數量無法統計,因為(wei) 有相當一部分處於(yu) 停產(chan) 或半停產(chan) 狀態。但業(ye) 內(nei) 人士估計,這一數字不會(hui) 超過30家。
中小企業(ye) 無法承擔大的建築工程,但仍可以在零售市場上,過著“夾縫中的生活”。記者了解到,像金豐(feng) 太陽能這樣經過備案的全國性品牌,生產(chan) 一台太陽能的淨利潤也有所下降,一台隻能賺幾十元,不過由於(yu) 銷售量大總體(ti) 利潤也還是比較樂(le) 觀,小企業(ye) 的“倒閉潮”對其影響較小,甚至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來說反而是好事,它讓失去理智的產(chan) 業(ye) 重新回歸。
但小企業(ye) 也不甘心被淘汰的命運,它們(men) 也進化出一種特殊的生存之道:由於(yu) 沒有規模、成本、質量方麵的優(you) 勢,小企業(ye) 的產(chan) 品無法跟全國性太陽能品牌進行競爭(zheng) ,隻能將價(jia) 格一再壓低。其主要的收入來自安裝費。一般來說,安裝一台太陽能要收200元左右的安裝費,小企業(ye) 隻能賺這一部分體(ti) 力錢和辛苦錢。
據介紹,近幾年日照市匯集了國內(nei) 幾百個(ge) 品牌的太陽能,對於(yu) 日照本土企業(ye) 來說,也是一個(ge) 不小的競爭(zheng) ,特別是在承攬工程時,大品牌太陽能資質全往往更受青睞。更多的小作坊已經不主動打市場、忙促銷,隻是親(qin) 戚朋友有要的給組裝一台,賺個(ge) 百八十的。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寒冬不是暫時的,而是剛剛開始。從(cong) 去年上半年開始整頓,一下子把小品牌進入房產(chan) 項目的路堵死。業(ye) 內(nei) 預計,明年的政策還會(hui) 更加嚴(yan) 厲,一些停產(chan) 半停產(chan) 的企業(ye) 將會(hui) 完全退出。
轉型>>>正規企業(ye) 審慎樂(le) 觀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了。前兩(liang) 年市場太混亂(luan) 了,無論政府還是老百姓都深受其害。”山東(dong) 金豐(feng) 巨能太陽能公司董事長牟宗信說,以前一些沒有資質、質量不過關(guan) 的產(chan) 品也進了市場,甚至進入新建住宅小區的統一安裝,用兩(liang) 年產(chan) 品壞了,想找企業(ye) 維修,找不到了。這些本來就是“遊擊隊”,也不講究品牌聲譽,他把手機一關(guan) ,你根本找不著。不少用戶上論壇的帖子,到住建部門投訴,有關(guan) 部門也很頭疼。現在進行備案以後,一旦產(chan) 品出現了問題,可以隨時找到銷售和生產(chan) 廠家進行維修。
對於(yu) 有資質的正規企業(ye) 來講,產(chan) 業(ye) 的陣痛期反而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讓企業(ye) 跳出瘋狂無序的價(jia) 格戰,專(zhuan) 心研發新產(chan) 品、提升產(chan) 品質量、做好售後服務。由於(yu) 是正規軍(jun) ,所以企業(ye) 虧(kui) 損,但莊大海仍在堅持,他堅信隻要自己認認真真做產(chan) 品,堅持良好的售後服務,一定會(hui) 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日照素有“東(dong) 方太陽城”的美譽,太陽能的利用率也極高,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日照市城市規劃區內(nei) 居民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達90%。雖然日照城區的太陽能覆蓋率已經達到90%,但每年仍有大量的小區投入使用,還有一些老舊太陽能淘汰,再加上覆蓋率隻有45%的農(nong) 村市場,業(ye) 內(nei) 人士相信,產(chan) 業(ye) 進一步規範之後,對於(yu) 企業(ye) 來說是一個(ge) 發展的大契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