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的大涼山腹地,今夜無眠。
有三位老人,目光專(zhuan) 注而深情朝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朝向靜若處子整裝待發的“嫦娥三號”。他們(men) 是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總指揮欒恩傑、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孫家棟和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人稱嫦娥“鐵三角”。
若幹年後月球通信係統或給人類帶來便捷
問:美國1969年就實現了載人登月,中國探月如何有所作為(wei) ?
欒恩傑:我們(men) 願意國際合作,但高科技不會(hui) 白給,隻能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確,美國早已把活人送上了月球。如果因為(wei) 別人走得很遠我們(men) 就不走了,那我們(men) 的航天、深空事業(ye) 隻能瞅著別人幹,中國人就沒有作為(wei) 。
問:航天、探月這樣的尖端科技對民生有哪些好處?
欒恩傑:科學進步與(yu) 人民的生活一定相關(guan) ,隻是一個(ge) 時間問題。比如我們(men) 現在搞北鬥導航工程,中國的 GPS,就是需求牽引技術進步,技術直接與(yu) 民生掛鉤。可能過若幹年,月球通信係統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便捷。這類對未來民生的好處,不是現階段能夠詮釋。好奇心促使人類認識月球認識深空,正是人類特有的好奇心推動科學進步社會(hui) 發展。
成功沒成功,就看能不能“落下去”、“走起來”
問: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項時您75歲了。在短短三年時間內(nei) ,完成中國第一次繞月探測,壓力大不大?
孫家棟:雖然有壓力,但也要充滿信心。信心建設在哪裏?信心就建設在中國航天這支隊伍上。經過幾十年鍛煉、成長,大家對航天事業(ye) 精益求精,想盡一切辦法都要把自己的產(chan) 品搞好。
問:“嫦娥三號”探測器新研技術超過80%,“嫦娥三號”最大的技術難點是什麽(me) ?
孫家棟:真正的難度是要準確落到地球以外的天體(ti) 。月球沒有空氣,需要用變推力發動機逐步減速。降落的過程中,探測器會(hui) 在一定角度上懸停,觀察要落的月表。如果月表情況不好可以再修正,找個(ge) 平整的地,這就是懸停避障。在懸停的過程中需要探測器看得清楚,判斷得非常快。選擇好地點後,再落下去。
“嫦娥三號”成功沒成功,就是看“嫦娥”能不能“落下去”,“玉兔”能不能在月麵“走起來”進行巡視勘察。“嫦娥3號”新研的東(dong) 西比較多,自然攻關(guan) 困難,把新東(dong) 西集中起來更困難。
我預祝“嫦娥三號”任務成功,因為(wei) “嫦娥三號”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月球是近鄰,探月是人類探索深空第一步
問:“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虹灣的科研價(jia) 值是什麽(me) ?
歐陽自遠:著陸區首先通訊得好;第二陽光要好;第三可以研究的科學問題多;第四相對比較平坦;第五其他國家還沒有去勘察過。美國和蘇聯月球探測到的較多的地方是月球赤道附近,高緯度地區不多。虹灣,是月球研究的空白。我們(men) 希望了解那裏的知識。比如,有什麽(me) 石頭、什麽(me) 成分、怎麽(me) 起因的。
問:為(wei) 什麽(me) 現在不少國家加快了探月的步伐?
歐陽自遠:首先月球有豐(feng) 富的能源。比如太陽能和氦3。一個(ge) 月晝相當於(yu) 地球上的半個(ge) 月,可以鋪設各種太陽能電磁板,把月球上的太陽能轉變成電能以後輸送到地球。月球上氦3的資源量有100多萬(wan) 噸。月球的礦產(chan) 資源極其豐(feng) 富,比如鈾礦、釷礦、稀土、鈦礦等。
此外,月球上溫差極大、沒有大氣。這樣的特殊環境有利於(yu) 新材料、甚至生物製品的研發。現在探測月球上的水,這也是很時髦的一件事。
月球是地球的近鄰,探月是人類探索深空的第一步。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