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2003年到2012年,廈門LED產(chan) 值總量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40%左右,已連續10年成為(wei) 國內(nei) LED外延芯片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生產(chan) 基地,形成了以廈門為(wei) 核心,輻射福州、泉州、漳州等地的海西LED產(chan) 業(ye) 新格局。
LED產(chan) 業(ye) 全鏈接現狀
2012年廈門LED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到400億(yi) 元,其中LED產(chan) 品直接產(chan) 值116億(yi) 元,超過了節能燈。
廈門的LED產(chan) 業(ye) 發展有以下幾個(ge) 特點:一是有較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廈門共有LED相關(guan) 企業(ye) 250多家,已基本形成了較完善的上、中、下遊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其中上遊產(chan) 品包括LED外延、芯片,主要企業(ye) 有廈門三安、乾照、開發晶照明、晶宇等;中遊產(chan) 品包括LED器件封裝,主要企業(ye) 有華聯電子、信達光電、光莆電子等;下遊產(chan) 品有LED道路照明、LED背光源、LED顯示屏、LED日光燈、LED射燈等,主要企業(ye) 有立達信光電、陽光恩耐、信達光電、通士達照明、光莆電子、華聯電子及強力巨彩等;配套產(chan) 品包括LED點膠機、電源、柔性電路板、控製驅動芯片、電子式鎮流器等,主要企業(ye) 有高賢電子、弘信電子等。
二是芯片規模國內(nei) 最大。廈門LED外延、芯片產(chan) 量連續10年位居國內(nei) 第一。目前,三安光電是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全色係外延芯片生產(chan) 企業(ye) ,乾照光電是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紅黃光外延芯片生產(chan) 企業(ye) 。隨著開發晶的量產(chan) 、三安和乾照的新一輪投入,廈門LED外延、芯片規模仍將在一段時期內(nei) 保持領先。
三是技術水平國內(nei) 領先。近年來,相關(guan) 發明專(zhuan) 利及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已有500多項。其中三安光電技術中心是該領域唯一的國家級企業(ye) 技術中心;華聯電子的高亮度LED照明封裝和光莆的LED背光源封裝技術、陽光恩耐和通士達等企業(ye) 的LED照明燈具設計能力也處於(yu) 國內(nei) 領先水平;在熒光粉領域也擁有多項技術專(zhuan) 利等。
四是有較好的應用基礎和政策環境。廈門是全球高端熒光燈三大製造和出口基地之一,相關(guan) 企業(ye) 已將節能燈朝LED轉型升級。此外,廈門有DELL、友達、宸鴻、聯想移動、冠捷、萬(wan) 利達等企業(ye) ,是液晶產(chan) 品的重要製造基地,其熒光燈背光源正朝LED背光源轉型升級。同時,廈門是國內(nei) 較早規劃和發展LED產(chan) 業(ye) 的城市,早在2004年就獲批全國首個(ge) 國家半導體(ti) 照明工程產(chan) 業(ye) 化基地。
近年來,廈門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逐步加大對LED產(chan) 業(ye) 的財政資金投入:一是技改資金對新購買(mai) MOCVD等設備給予適當的補助;二是科技資金支持建設國家級LED檢測等公共技術平台;三是支持半導體(ti) 照明示範工程;四是節能資金支持樓堂館所及隧道、城市道路的半導體(ti) 照明改造工程。
但是,在廈門LED產(chan) 業(ye) 發展的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產(chan) 業(ye) 環境和政府扶植力度有待進一步優(you) 化和加強。企業(ye) 同質化競爭(zheng) 嚴(yan) 重,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配套產(chan) 業(ye) 和水平等有待完善,製約了產(chan) 業(ye) 的發展。二是產(chan) 業(ye) 集聚力和輻射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上遊外延和芯片規模較大、產(chan) 能較強,而下遊應用規模和水平仍然不足,應用企業(ye) 實力相對較弱,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能力不匹配。三是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國家級工程中心、博士後工作站、企業(ye) 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的數量和質量不足,與(yu) 需求不相適應。四是LED核心知識專(zhuan) 利為(wei) 國際大廠控製,將影響廈門LED產(chan) 品走向國際市場。五是人才培養(yang) 模式與(yu) 企業(ye) 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偏差,缺少光電高端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特別是技能型人才。六是投融資市場和體(ti) 係不夠完善,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
多方麵推動LED發展
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整體(ti) 實力,力爭(zheng) 在“十二五”期間,LED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到1000億(yi) 元。
下一步,廈門市將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推動LED產(chan) 業(ye) 發展:一是完善廈門LED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引導和鼓勵行業(ye) 完善品牌、市場、資金、人才、環境等經營要素,支持共性核心性前瞻性技術開發、關(guan) 鍵性基礎材料研發、產(chan) 業(ye) 集群化、公共技術與(yu) 服務平台建設、專(zhu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的引進與(yu) 儲(chu) 備等。對於(yu) 目前節能燈(熒光燈)出口退稅率為(wei) 17%,而LED照明燈具隻有13%,出現極不合理的倒掛現象,積極推動國家相關(guan) 部門提高LED照明燈具出口退稅率;同時積極輔導、協助有條件企業(ye) 上市或股權交易等。
同時,出台強有力扶持政策,推動產(chan) 業(ye) 第二次騰飛。支持本地LED企業(ye) 優(you) 先采購本地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產(chan) 品;“以設計促應用,以應用促發展”,出台相關(guan) 法規政策,大力實施LED產(chan) 品的應用推廣,在廈門各地下停車場、商場、隧道、賓館等公共場所全麵強製實施LED照明工程,並逐步在整個(ge) 照明領域推廣;加大LED照明節能減排的補貼力度,並對大宗用戶實施財政補貼30%的推廣政策;支持企業(ye) 以廈門為(wei) 經營和研發中心發展總部經濟,把部分較低附加值的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輻射到海西地區或全國。
二是大力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技術創新。在持續增強產(chan) 業(ye) 自主創新能力方麵,由政府有關(guan) 部門牽頭,組織企業(ye) 在功率型高光效LED外延生產(chan) 、芯片製備和封裝技術,LED照明高端應用技術及產(chan) 品,專(zhuan) 業(ye) 化、個(ge) 性化、特種照明LED燈具的研發等領域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攻關(guan) ,進一步提升廈門LED產(chan) 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在扶持企業(ye) 科技創新方麵,市級技術創新資金優(you) 先扶持企業(ye) 在LED外延、芯片、封裝、應用、配套等LED全產(chan) 業(ye) 鏈開展技術創新工作;引導和支持企業(ye) 建立一批企業(ye) 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中試基地等;以市場為(wei) 導向,繼續大力完善公共技術創新平台的建設和示範工程的建設;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引導企業(ye) 自主創新和技術攻關(guan) ;積極鼓勵支持企業(ye) 申報國家、省級科技項目。
三是積極引導企業(ye) 轉型升級。首先是經營模式轉型升級。引導LED生產(chan) 企業(ye) 從(cong) OEM或ODM經營模式發展到以品牌、創新研發、渠道經營等為(wei) 主;以資本、項目為(wei) 紐帶,引導企業(ye) 按市場規律進行產(chan) 業(ye) 鏈垂直整合;支持生產(chan) 型企業(ye) 與(yu) 節能公司或業(ye) 主探索商業(ye) 合作運營模式,如開展EMC或BOT建設模式。
其次是產(chan) 品結構轉型升級。利用廈門的熒光燈產(chan) 業(ye) 國際優(you) 勢和液晶終端產(chan) 品優(you) 勢,引導熒光燈和LED照明產(chan) 業(ye) 短期內(nei) 快速融合發展,特別是大力發展LED通用照明和商業(ye) 照明等燈具,引導液晶終端生產(chan) 企業(ye) 與(yu) 本地LED背光模組對接;從(cong) 發展低附加值的電光源產(chan) 品升級為(wei) 大力發展附加值較高的新型燈具和照明係統,組建“廈門LED照明應用設計中心”,從(cong) 事LED應用技術的研發並形成自主知識產(chan) 權,推動LED照明產(chan) 品的規格化、係列化以及製造過程的標準化、模塊化。
最後是市場模式轉型升級。從(cong) 注重境外市場轉型為(wei) 境內(nei) 外市場雙輪驅動,積極扶持企業(ye) 大力開拓國內(nei) 市場。如選擇境外(4~5個(ge) )和境內(nei) (4~5個(ge) )重點知名LED照明展會(hui) ,引導和扶持企業(ye) 積極參展,並加大補貼力度(至少補貼50%以上);對在全國建立市場渠道、推廣品牌的照明企業(ye) ,可補貼15%左右的廣告費用或從(cong) 廈門地方留成稅收中提取部分進行獎勵。
四是進一步深化兩(liang) 岸LED照明產(chan) 業(ye) 合作。廈門可充分利用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優(you) 勢,在全國先行先試地設立“海峽兩(liang) 岸LED產(chan) 業(ye) 區”,鼓勵和支持我國台灣地區開發商按照台灣產(chan) 業(ye) 園區的管理模式,開發和管理“先行區”。推動和加強與(yu) 台灣新材竹科學園區、屏東(dong) 產(chan) 業(ye) 園區等點對點對接,促進我國台灣地區LED企業(ye) 向我國大陸轉移。
五是加大LED產(chan) 業(ye) “招商引智”力度。加強廈門LED產(chan) 業(ye) 鏈“招商引智”規劃和實施,找準LED產(chan) 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空白點和薄弱點,積極引導產(chan) 業(ye) 資本投資。盡快促進LED產(chan) 業(ye) 大項目落地,引進國際LED龍頭項目、配套項目和產(chan) 業(ye) 集群項目,促進產(chan) 業(ye) 項目和人才在廈門產(chan) 生集聚效應。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