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西.赫爾特格倫(lun) ( Kacie Hultgren ,PrettySmallThings創辦者)是一位百老匯的舞台設計師,她利用自己的 3D 打印機製作了一些等比例縮小的模型並且運用在舞台設計上,其中包含令人驚歎的零錢包和拉鏈包,她也是《2014 年 3D 打印終極指南( 2014 Ultimate Guide to 3D Printing )》這本書(shu) 的測試團隊成員之一。

SmallPrettyThings 的拉鏈包
近日,凱西發布了一個(ge) 視頻,在裏麵總結了在製作用於(yu) 打印的3D模型時需要注意的10條準則,相信會(hui) 對一些剛剛接觸3D打印的愛好者們(men) 有所幫助。
1、45 度法則
記住 45 度法則。任何超過 45 度的突出物都需要額外的支撐材料或是高明的建模技巧來完成模型打印,設計你自己的支撐或連結物件(錐形物或是其他的支撐材料),並將它們(men) 設計進你的模型之中。
2、盡量避免在設計時使用支撐材料
雖然支撐用的演算法隨著時間一直在進步,但是支撐材料在去除後仍會(hui) 在模型上留下很醜(chou) 的印記,而去除的過程也會(hui) 非常耗時。盡量在沒有支撐材料的幫助下設計你的模型,讓它可以直接進行3D 打印。
3、盡量自己設計打印底座
善用“老鼠耳朵( mouse ear )”。“老鼠耳朵”是一種圓盤狀或是圓錐狀的底座,把它們(men) 設計到你的模型之中,不要使用軟體(ti) 內(nei) 建的底座模型。東(dong) 尼.布塞爾( Tony Buser )的“火箭尾翼(Mouse Eared Rocket Fincan )”和凱西的“溫莎椅(Windsor Chairs )”都是善用這個(ge) 設計巧思的傑出例子。不要使用內(nei) 建的打印底座( raft ),它會(hui) 拖累你的打印速度,此外根據不同軟體(ti) 或是打印機的設定,內(nei) 建的打印底座可能會(hui) 難以去除並且損壞模型的底部。
4、了解自己打印機的極限
了解自己模型的細節,有沒有一些微小的凸出物或是零件因為(wei) 太小而無法使用桌麵型 3D 打印機打印呢?在你的打印機中,有一個(ge) 很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變數,那就是線寬( thread width )。
線寬是由打印機噴頭的直徑來決(jue) 定的,大部分的打印機擁有直徑是 0.4mm 或是 0.5mm 的噴頭。事實上, 3D 打印機畫出來的圓,大小都會(hui) 是線寬的兩(liang) 倍。舉(ju) 例來說:一個(ge) 0.4mm 的噴頭畫出來的圓最小直徑是 0.8mm ,而 0.5mm 的噴頭畫出來的最小直徑則是 1mm 。就像凱西在影片裏說的基本原則:“你能創造的最小物件不會(hui) 小於(yu) 線寬的兩(liang) 倍。”
5、為(wei) 需要連接的零件選擇合適的容許公差
為(wei) 擁有多個(ge) 連接處的模型設計你覺得合適的容許公差。要找到正確的公差可能會(hui) 有些困難,凱西計算正確公差的技巧是:在需要緊密接合的地方(壓合或連結物件)預留 0.2mm 的寬度;給較寬鬆的地方(樞紐或是箱子的蓋子)預留 0.4mm 的寬度。你必須親(qin) 自為(wei) 自己的模型做測試,才能為(wei) 你要創造的東(dong) 西決(jue) 定適合的容許公差。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