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互聯網正在成為(wei) 全球ICT(信息、通信和技術產(chan) 業(ye) 的簡稱) 巨頭們(men) 的新淘金場。
1月初,美國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展覽會(hui) )消費電子展儼(yan) 然成為(wei) 了一場“另類車展”,汽車互聯網的風頭遠遠超越了方興(xing) 未艾的智能穿戴產(chan) 品。英特爾、愛立信、高通、穀歌、蘋果這些科技大佬們(men) 紛紛推出了車聯網以及無人駕駛汽車的解決(jue) 方案。
此前,英特爾設立了1億(yi) 美元的車聯網基金;愛立信則與(yu) 沃爾沃聯合推出了車聯雲(yun) 係統;蘋果宣布了“ioses in the Car”計劃,將ioses 7全麵整合到各大汽車廠商的車載係統之中;就連一直淡定地研發著無人駕駛汽車的的穀歌也在1月6日宣布,與(yu) 汽車巨頭們(men) 成立“開放汽車聯盟”,這些公司將合作為(wei) 汽車定製androids係統,這標誌著穀歌大舉(ju) 進軍(jun) 汽車互聯網業(ye) 的開始。
來自汽車業(ye) 的聲音或許能說明這股浪潮的洶湧。“汽車業(ye) 麵臨(lin) 著一場變革,盡管海麵上看起來靜悄悄的,但實際上海底已經波濤洶湧,誰不變革誰就將先死。”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shu) 福的暢想中,“汽車慢慢地就會(hui) 發展成完全的自動化,根本不需要人去開,人坐在車子裏就是休息。汽車與(yu) 互聯網的高度融合,肯定是一個(ge) 發展趨勢。”
調研公司SBD預測,全球聯網汽車市場作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將在2018年成長為(wei) 接近530億(yi) 美元的市場。汽車製造商、科技公司、創業(ye) 公司、風險資本和電信公司都正在步入第四代計算環境。
除了跨國公司外,中國本土公司也開始湧入這個(ge) 淘金場。在華為(wei) 、中興(xing) 等通訊巨頭之外,科技上市公司榮之聯在去年6月初,以5.625億(yi) 元並購了車網互聯的75%股權;主營衛星導航係統服務的中海達,看好三維仿真地圖數據應用,在去年斥資8300萬(wan) 元將廣州都市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納入旗下,以“掘金”車聯網產(chan) 業(ye) 中的“車載端信息係統”。
車聯雲(yun)
英特爾是最先對車載係統領域表示出興(xing) 趣的移動芯片廠商。英特爾的風險投資部門總額1億(yi) 美元的基金主要用於(yu) 投資那些開發汽車內(nei) 信息娛樂(le) 係統和應用、駕駛輔助係統的公司,它們(men) 正在研發諸如夜視,語音和手勢識別,眼球追蹤功能等熱門的汽車應用。此外,英特爾還計劃在德國建設首個(ge) 汽車產(chan) 品研發中心,並與(yu) 捷豹路虎、豐(feng) 田等合作。“車聯網讓汽車變得更加聰明和安全,通過大數據傳(chuan) 輸,將所有人與(yu) 車連接起來,進而實現實時交通、遠程診斷等一係列服務。”愛立信總裁兼CEO衛翰思說,“這也是智能交通的發展基礎之一。”為(wei) 此,愛立信開始了加速在汽車互聯網上的布局。最近,其與(yu) 沃爾沃汽車推出的Sensus Connect服務就是基於(yu) 愛立信車聯雲(yun) 技術。此外,沃爾沃也將推出全球首輛具備“停車收費”通信功能的汽車。
愛立信汽車解決(jue) 方案總監Em-mett Long稱,目前愛立信“車聯雲(yun) ”的應用超過15個(ge) ,包括影音、導航、停車付費、興(xing) 趣點等。舉(ju) 個(ge) 例子,停車服務是與(yu) 美國一家專(zhuan) 門做停車服務的公司Parkpeda合作,愛立信通過結合導航係統和網絡地理位置信息,洞悉車主要去哪裏,附近有什麽(me) 停車位,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簡單的應用,其實在是建立一個(ge) 生態係統和端到端的服務整合。
沃爾沃汽車內(nei) 容管理總監Mar-tin Kristensson則表示,“車聯雲(yun) 係統可以讓使用戶不用將車開到4S店,就能夠遠程地隨時更新車內(nei) 服務和應用了。而我們(men) 下一步,還將在自主駕駛汽車研發上進行投資。”
芯片大佬高通同樣對汽車互連網覬覦已久。日前,高通全球CEO Paul Jacobs親(qin) 自為(wei) 電動車E級方程式錦標賽發布站台。按照Paul Jacobs的說法,現在已經有1000萬(wan) 輛車已經應用上了高通的芯片。高通要做的就是將智能手機和平板的應用體(ti) 驗帶到智能汽車上去。
無人駕駛計劃
在五花八門的應用中,無人駕駛是汽車互聯網種最能激發想象力的熱點。穀歌的一位雇員曾在博客裏寫(xie) 道,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淩晨在辦公室玩遙控車,車頂上還捆著攝像頭。當時人們(men) 認為(wei) 這不過是兩(liang) 位年輕億(yi) 萬(wan) 富翁的娛樂(le) 罷了,直到穀歌街景車突然出現在世界各個(ge) 城市,人們(men) 才恍然大悟。近年來,穀歌一直在秘密開發無人駕駛的汽車。
愛立信全球行業(ye) 解決(jue) 方案架構總監黃樂(le) 波認為(wei) ,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帶來一個(ge) 更加充滿想象力的未來。“就車聯網而言,通常安全更多趨向於(yu) 統一規範化,而娛樂(le) 則趨於(yu) 個(ge) 性化。人們(men) 甚至不再需要擁有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能夠隨時聽候召喚,將人們(men) 帶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本田研發首席工程師裏春昌史透露,該公司研發了一種芯片,分別搭載在汽車與(yu) 智能手機上。當汽車與(yu) 持有智能手機的行人接近時,兩(liang) 塊芯片進行通信交流,行人與(yu) 駕駛者均會(hui) 接到安全警告。
越來越多的汽車巨頭開始啟動無人駕駛計劃。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CEO漢肯·塞繆爾森宣布推出無人駕駛計劃Drive Me,在哥德堡長度為(wei) 50公裏的繁華街道上試驗100輛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預算為(wei) 7620萬(wan) 美元。
而在中國,很多科研機構也在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研究,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餘(yu) 卓平認為(wei) ,無人駕駛技術和電動汽車一樣將改變汽車的未來。
將應用交給互聯網
ICT與(yu) 汽車大佬的跨界狂歡已經開始。汽車互聯網能給傳(chuan) 統汽車業(ye) 帶來多大改變?
業(ye) 內(nei) 的一個(ge) 共識是:未來,汽車廠商做硬件,應用交給互聯網。不過對此,李書(shu) 福的看法是,智能汽車需要互聯網的支持,但並不完全依靠互聯網。“目前,互聯網進入汽車是大趨勢,但汽車並不會(hui) 成為(wei) 移動終端,更不會(hui) 成為(wei) 輪子上的手機。汽車還是汽車,互聯網及其應用是為(wei) 汽車服務,而不會(hui) 主導汽車行業(ye) 。”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互聯網對汽車行業(ye) 的最大影響是車企開始對消費者個(ge) 性化需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guan) 心,除了消費習(xi) 慣、購買(mai) 力分析、測試響應的指標之外,了解他們(men) 的愛好、話題、表達習(xi) 慣、興(xing) 奮點……種種的碎片化信息,車載係統被認為(wei) 是一種汽車製作商與(yu) 用戶之間產(chan) 品交流的方式,並有可能承載更多的商業(ye) 想象。
去年6月,穀歌用將近13億(yi) 美元完成了收購在線地圖公司Waze的交易。百度(158.68, -2.69, -1.67%)董事長李彥宏認為(wei) ,“互聯網公司正在加速淘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穀歌一樣,百度基於(yu) 其信息的搜索和聚合,也具備完善的地圖、導航、語音搜索、音樂(le) 等產(chan) 品線,還聯合福特推出過實驗性的基於(yu) 表情識別的防疲勞駕駛應用。而GPS的知名提供商高德(13.99, 0.23, 1.67%),被阿裏納入旗下後,使其除具備地圖和導航能力外,還擁有了O2O(線上與(yu) 線下)的信息搜索能力。
“如果做不到對傳(chuan) 統行業(ye) 的深入了解,隻用概念去整合肯定行不通。”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稱,隨著智能化汽車的趨勢,以蘋果為(wei) 代表的互聯網企業(ye) 必將越來越多的參與(yu) 到汽車的研發中。
不過,最關(guan) 鍵的問題是找到好的商業(ye) 模式。目前,車聯網各係統廠家都采用免費試用模式,在免費期內(nei) ,車主們(men) 都願意試用車載服務係統,但一旦免費期結束,繼續願意付費使用的客戶比例就會(hui) 大幅降低。#p#分頁標題#e#
炙手可熱的車聯網的商業(ye) 前景在哪裏?沃爾沃汽車集團產(chan) 品戰略及產(chan) 品線管理高級副總裁萊克斯·克斯梅克斯舉(ju) 了這樣一個(ge) 例子,在歐美市場有一種新興(xing) 的Pay as you drive或Pay how you drive車險服務。車載係統可以對車主駕駛行為(wei) 進行數據收集,包括駕駛習(xi) 慣和油耗等,然後將數據匯集到車聯網雲(yun) 平台,結合大數據技術,保險公司就能夠對車主的駕駛行為(wei) 進行分析,進而厘定車輛的保險費用,並提供更加有針對性地服務,如提示用戶及時保養(yang) 車輛,有針對性的指定保費核定規則,引導用戶改善駕駛習(xi) 慣等等。
黃樂(le) 波認為(wei) ,車聯網還需要一個(ge) 強大的開放軟件平台,將應用開發人員、相關(guan) 機構、企業(ye) 、汽車製造商和消費者聚合起來,為(wei) 汽車生態係統的應用開發者帶來新的機會(hui) 。“車聯網需要更多的創新服務和商業(ye) 模式,雲(yun) 服務將成為(wei) 下一代車聯網發展的主流方向。在一個(ge) 新的生態係統中,創客們(men) (應用開發者)會(hui) 成為(wei) 最新鮮的力量。”黃樂(le) 波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