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3D打印機農(nong) 場的生產(chan) 成本與(yu) 大批量生產(chan) 的注塑成型工藝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這其中的成本包括了3D打印以及後處理的時間成本以及同時管理數百台3D打印機的人力資源成本等。從(cong) 本質上講每台3D打印機都需要分別啟動和監控,或者設立第三方的網絡,就其實現或維護而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近日,知名的3D打印機製造商Type A Machines推出了一種預聯網的3D打印機集群Print Pod。該公司稱,這種方式使得10000件以下部件的製造使用3D打印比使用標準的注塑工藝更加經濟。該公司的這個(ge) Print Pod係統將他們(men) 的 Series 1 Pro 3D打印機都“捆綁”在一起,通過一個(ge) 顯示屏進行管理監控,就像一台統一的設備那樣運行。目前,這個(ge) Print Pod正在加州長灘的 RAPID 3D大會(hui) 上進行展示,在Type A Machines的展位上,一個(ge) 櫃子上18台3D打印機通過一個(ge) 屏幕同時運行。
“這將對塑料市場上每一個(ge) 正努力改善供應鏈、推出產(chan) 品或提供定製產(chan) 品的人產(chan) 生影響。我們(men) 將有效地彌合原型設計和製造之間的缺口,使它更快、更便宜、風險更低地進入市場。我們(men) 看到該係統的整體(ti) 速度將成為(wei) 一個(ge) 大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目前我們(men) 已經能夠打造出大型的增材製造係統,該係統每30秒就能打印出一個(ge) 定製的手機外殼。但是像這樣的設備,往往需要數百萬(wan) 美元的資本投入。而我們(men) 可以賣給你50個(ge) Pod(吊艙),能夠實現每10秒鍾打印一個(ge) 手機外殼。”Type A Machines公司CEO Espen Sivertsen在發布會(hui) 上說。

該Series 1 Pro 3D打印機的最大構建體(ti) 積可達一立方英尺,這樣的話每台3D打印機都可以打印大型部件,或者通過一個(ge) 平台同時打印多個(ge) 部件。這使得用戶在其打印調度中獲得相當大的靈活性,而且隻需一個(ge) 操作員通過Print Pod控製中心即可同時監控多個(ge) 打印作業(ye) 。
據該公司稱,這種先進的3D打印機管理係統可以同時控製多達60台打印機,每周可以打印出數以千計的零部件。這使得Print Pod在製造1000至10000件批量的零部件時能夠與(yu) 注塑技術充分競爭(zheng) 而絲(si) 毫不落下風。
“3D打印的經濟性已經達到了一個(ge) 臨(lin) 界點,它不隻是一種原型工具,更是一種批量製造工具。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men) 打造了一個(ge) 模塊化、可變化、可擴展的硬件的基本平台。我們(men) 的Print Pod所提供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是簡單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所無法比擬的。”Type A Machines公司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Andrew Rutter稱。
據了解,每一個(ge) PrintPod將包括支持服務、培訓和操作員認證項目。它們(men) 還包括易於(yu) 使用的操作係統、工作流管理軟件和3D打印機維護套件。其中的每台Series 1 Pro 3D打印機都帶一個(ge) 熱床,並且經過優(you) 化,可以支持超過40種材料。它還配有高溫擠出機,可以輕鬆兼容各種各樣具有特殊屬性或者先進的3D打印線材,比如碳纖維、PLA、尼龍、PET,IGUS以及導電線材等。

使用成本較低的製造設備帶來的大批量生產(chan) 的柔性化,可以消除很多新產(chan) 品或細分產(chan) 品推出時帶來的財務風險。盡管在大批量製造領域,注塑成型仍然是不二的選擇,但是看起來在中、低批量的產(chan) 品製造領域,3D打印設備已經慢慢開始具有了競爭(zheng) 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