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要抓住汽車市場的根本

當前以德國“工業(ye) 4.0”為(wei) 代表的全球製造業(ye) 升級浪潮席卷全球,我國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建設製造強國的戰略規劃。以此為(wei) 背景,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各個(ge) 產(chan) 業(ye) 都麵臨(lin) 轉型升級。作為(wei) 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龍頭、抓手和載體(ti) ,汽車產(chan) 業(ye) 對於(yu) 引領整個(ge) 製造業(ye) 轉型升級至關(guan) 重要,因此,汽車產(chan) 業(ye) 實施轉型升級首當其衝(chong) 、責無旁貸。
基於(yu) 新一輪科技變革的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將是涉及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采購供應、銷售及服務等全產(chan) 業(ye) 鏈上各個(ge) 環節的重大變革,也是真正實現汽車強國目標的根本路徑。
在2015年10月27日開幕的2015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年會(hui) 暨展覽會(hui) 上,產(chan) 學研等多方專(zhuan) 家和企業(ye) 領導雲(yun) 集,圍繞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節能環保等熱點問題,共同探討“中國汽車業(ye) 如何麵對世界範圍的製造業(ye) 轉型升級”。
“處於(yu) 汽車要被重新定義(yi) 的時代,上汽從(cong) 建設頭腦總部出發,布局旗下業(ye) 務。”上汽集團戰略研究和知識信息中心副主任戴娟表示。據悉,上汽2014年在組織結構上增加了戰略研究和知識信息中心、前瞻技術研究部。為(wei) 加速汽車業(ye) 與(yu) 互聯網的融合,上汽還建設了大數據和知識信息平台。北汽則以新能源技術、汽車後市場、國際化戰略等為(wei) 突破口,重構與(yu) 升級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和業(ye) 務鏈。
博世對機器設備和人進行整合優(you) 化,致力於(yu) 做“工業(ye) 4.0”的技術提供者。“德國‘工業(ye) 4.0’還在探索過程中,它是循序漸進的製造方式優(you) 化,企業(ye) 要主動參與(yu) 進來。”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執行總裁Patrick Leinenbach表示。
然而,要投入的領域很多,如何最大限度地配置資源?長安汽車副總裁兼汽車工程研究總院院長劉波指出:“對快速發展的企業(ye) 而言,資源永遠是不夠的。有限的資源要分配得當,應基於(yu) 公司戰略、競爭(zheng) 標杆和客戶需求。”
對於(yu) 汽車業(ye) 的轉型升級,清華大學汽車產(chan) 業(ye) 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認為(wei) :“轉型升級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內(nei) 涵和外延。但無論製造方式和商業(ye) 模式如何改變,本質都是要實現高效生產(chan) ,增強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工業(ye) 4.0’和智能製造僅(jin) 是工具。”
在“邊補課、邊追趕”的轉型升級征途中,技術無疑是極其重要的關(guan) 鍵要素之一。特別是基於(yu) “互聯網 +”的新條件和新需求,技術領域的若幹問題都亟待全新思考和充分研討,包括技術方向的把握與(yu) 技術戰略路線的選擇、技術體(ti) 係的建設與(yu) 研發能力的提升、產(chan) 品開發流程與(yu) 項目管理、人才培養(yang) 與(yu) 使用、以及針對汽車低碳化(節能與(yu) 新能源)、信息化(車聯網等)、智能化(智能汽車)的趨勢與(yu) 機遇,如何有效把握及加快發展。
“立足當前產(chan) 業(ye) 格局大調整、大變革、大發展的關(guan) 鍵時刻,《中國製造2025》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作為(wei) 汽車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理事長付於(yu) 武在開幕致辭中說。
新能源汽車在2015年著實產(chan) 銷兩(liang) 旺,車企均將其作為(wei) 踐行轉型戰略的開路先鋒。據分析,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各車企積極布局下,新能源汽車預計在2020年進入普及期,到2025年會(hui) 部分替代當前的傳(chuan) 統汽車。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永貴表示:“構建新能源汽車生態圈除產(chan) 品創新外,也需要互聯網思維整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資源,如以眾(zhong) 籌模式建充電樁,利用大數據平台提供一體(ti) 化綠色出行方案。”持相同觀點的戴娟亦指出,未來新能源汽車將與(yu) 智能網聯緊密結合。
智能網聯汽車是本屆年會(hui) 上被不斷提及的熱詞。戴娟認為(wei) :“智能汽車主要針對用戶的痛點,即安全性和舒適性,並布局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鏈。請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微信號: auto1950 。互聯網汽車則主要提供用戶體(ti) 驗服務,構建服務於(yu) 車輛全生命周期的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未來兩(liang) 種技術會(hui) 深度融合,改變汽車產(chan) 業(ye) 鏈結構
和生態。”
上汽、北汽、長安等國內(nei) 主流車企的“十三五”規劃中,均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wei) 重點布局。據悉,北汽將在“十三五”期間,完成車用智能操作係統、眾(zhong) 籌設計交互平台、輕量化智能整車開發等工作。跨國車企對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的研究則較早,已具有一定的技術自信。沃爾沃汽車中國研發公司總裁沈鋒表示:“沃爾沃的自動駕駛汽車已上路示範,一部分量產(chan) 車型已經具有規避交通堵塞的輔助駕駛功能。在這背後,最關(guan) 鍵的是要讓紙麵上的概念產(chan) 品‘落地’。”
談到國內(nei) 整體(ti) 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狀,中國智能交通協會(hui) 理事長吳忠澤表示,行業(ye) 麵臨(lin) 如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網聯汽車缺乏協同發展,整車企業(ye) 與(yu) 互聯網企業(ye) 之間合作模式不夠清晰等問題。吳忠澤提出,今後需加強政產(chan) 學研用的協同創新,加快推廣智能網聯汽車相關(guan) 融合技術的應用。此外,同濟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學院院長餘(yu) 卓平強調,產(chan) 業(ye) 跨界發展還應注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yang)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