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一期節目中播出了西沙琛航島守備部隊訓練畫麵,其中出現了該部隊裝備的國產陸盾2000型近程防空武器係統。
該係統采用泰安特種車輛廠的TA-5450型卡車,由於炮塔體積較大,隻能安裝在車輛後部,因此係統隻能向後方和兩側射擊的能力,為了提高係統射程的精度,車輛有四個液壓穩定器,射擊時需要將其放下,該係統主要做為防空係統的末段防禦係統,用於摧毀對方各種空襲兵器如空地導彈和精確製導炸彈等,防護重要的目標如指揮所、雷達陣地和重要橋梁等,為了進一步提高陸盾-2000的作戰能力,我國還為其加裝了6枚天燕-90型地空導彈,這是我國為直升機空戰專門研製的空空導彈,采用多元紅外導引頭,數字式信號處理係統,具備較強的抗幹擾能力,采用激光近炸引信和連續杆式戰鬥部,戰鬥部重3公斤,具備較強的殺傷能力,天燕-90的全長1.9米,直徑0.9米,重量為20公斤,最大射程為6公裏,射小射程為0.5公裏。增加天燕-90後,增加陸盾-2000係統的打擊,可以發揮導彈和火炮在作戰距離上的各自優勢,具備對目標的多層次攔截能力,從而提高了係統的作戰效能。
雖然陸盾-2000性能優良,但是與其他采用轉管炮的近程防禦係統一樣,存在著體積、重量大的缺點,因此對載體的要求較高,從而提高係統的造價和成本,此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缺點就是轉管炮的口徑不能太大,以避免影響射速,口徑偏小,其彈丸威力較小,因此在對付體積較大、速度較快的目標如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時,其碰撞產生的力量不足以讓目標偏航,還有就是由於彈丸體積較小,也較難采用近炸引信預製破片彈等新型彈藥技術,而傳統火炮如瑞士的35毫米高炮和瑞典的40毫米高炮則通過采用AHEAD、3P等彈種提高了對空中目標的摧毀能力,這樣就縮小了與轉管炮在作戰效能的差距,加上體積和重量存在的優勢,所以現在各國陸軍野戰防空係統仍舊采用傳統的單管或者雙聯裝火炮為主,我國新一代的自行防空係統預計也將采用雙管35毫米高炮。
對於轉管炮來講,其需要機械轉動這個先天限製,限製其射速的進一步提高,而隨著空地導彈速度越來越快,對末段防禦係統射速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樣轉管炮隻能采用多聯裝炮管來提高係統的射速如卡什坦這樣的近程防禦係統,這樣就進一步增加了係統的體積和重量,並且其威力低的缺點仍舊沒有得到解決,並且隨著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的推進,各國高超音速空地導彈陸續浮出水麵,而對於采用火藥發射彈丸的傳統火炮來說,其技術潛力已經基本挖完,對付高超音速空地導彈有愛莫能助之歎,所以各國現在也傾向采用新體製、新技術火炮。
其中最引人注目莫過於激光武器,美國雷神公司已經成功的進行了艦載激光防空武器的試驗,試驗中,安裝在戰艦上的激光武器係統在戰艦雷達係統的指引下,向距離戰艦大約3.2公裏之外、以480公裏時速飛行的4架無人飛機射擊,激光器32千瓦的能量在數秒之內就將無人飛機燒毀,無人飛機瞬間被打成“火球”。與傳統火炮相比,激光武器速度快,不需要解算提前彈道,因此簡化了火控程序,可以直接燒毀目標,降低附帶損傷,並且由於後座力小,可以迅速、靈活的改變火力指向,對付多目標能力強。所以隨著固體激光器的發展,激光武器已經成為未來近程武器的主要發展方向。
因此對於我國來說,在研製成功近程防禦係統的基礎,除了繼續發展新型彈藥,提高係統的威力外,發展包括激光武器在內的新體製、新技術武器也需要提上日程,以進一步提高我國末段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