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光器本身是一個比較簡單而且易於控製的裝置,如果把它產生的光束聚集成極細的光束,就可以切割;散焦一點就可以焊接;再散焦一點,就能進行熱處理。
(2) 采用激光加工,不僅加工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而且避免了模具或刀具更換,縮短了生產準備時間周期。易於實現連續加工,激光光束換位時間短,提高了生產效率。可進行多種工件交替安裝。一個工件加工時,可卸下已完成的部件,並安裝待加工工件,實現並行加工,減少安裝時間,增加激光加工時間。
(3) 激光束采用直接驅動和導向方法。激光可作旋轉、傾斜、上下左右移動等運動,能加工工件的垂直麵和複雜表麵;而且直接驅動沒有空程,精度高。將激光的控製和機器人相結合,用機器人來移動或多軸線方式方式翻轉光束下的零件,可加工一些用傳統方法加工比較困難的零件。
(4) 采取多級快速反應的防撞措施,光束導向裝置接觸工件時,運動係統立即停機,使係統不被破壞,避免了昂貴的維護;碰撞後能快速而簡單地恢複工作,減少了碰撞引起的停機時間,提高了激光係統的加工效率和可靠性。
(5) 激光頭可自由運動,目前激光頭已達5個運動軸,即使工件在加工時保持固定,仍可實現複雜工件的加工,而且隻要利用移動旋轉工作台,就可加工比軸行程大的零部件。激光束采用自動聚焦控製。激光係統直線軸可沿光軸或任意軸定位,以保持光束聚焦;焦點位置任何時刻都精確可知,而且行程無限製。圖1示出了自動聚焦控製與鏡頭伺服控製的比較,由圖看見,鏡頭伺服係統中聚焦透鏡與激光係統移動無關,因此焦點位置無法確定。
柔性製造係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縮寫FMS)是指適用於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具有高柔性且自動化程度高的製造係統。柔性是FMS的最大特點,即係統內部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FMS自其誕生以來就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它克服了傳統的剛性自動線隻適用於大量生產的局限性,表現出了對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製造自動化的適應能力。隨著社會對產品多樣化、低製造成本、短製造周期要求的日趨迫切,由於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機械與控製設備的進步,柔性製造技術發展迅猛並日臻成熟。實用表明,柔性製造技術具有如下特點:具有較高的柔性、機構性和通用性;轉產快、準備時間短;備利用率高,可實現無人看管24h連續工作;加工質量高且穩定;所需費用低;相同產量占地麵積是傳統設備的60%。由此可見,正是由於柔性製造技術的這種高效、靈活的特性使其成為實施敏捷製造、並行工程、精益生產和智能製造係統的基礎,且應用日益廣泛,已成為製造領域的核心技術。而按規模大小FMS主要分為:柔性製造單元(FMC);柔性製造線(FML);柔性製造係統(FMS)。
(1) 加工係統
(2) 物料係統
(3) 計算機控製係統
(4) 係統軟件
由上述文字我們可以發現激光加工與柔性製造係統有很好的相容性,把兩者結合起來形成激光柔性加工係統,在彼此相互配合良好的條件下肯定會收到非凡的效果並取得良好的收益。
隨著激光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進一步研究,激光加工技術也必將廣泛的應用在柔性製造係統上。
實現激光加工的柔性係統化主要指激光加工頭能靈活機動地引導激光束到達零件的待加工位置。從激光加工機床所能加工零件的複雜程度看,又分平麵二維和空間三維激光加工,大功率激光三維加工是未來激光加工的方向的發展方向,為了實現激光加工的靈活性,三維激光必須采用運動光學係統。大功率三維YAG激光加工係統通常采用機器人(或機器手)配合光導纖維進行光束傳輸,由機器人挾持著激光頭完成各種運動,激光則通過光導纖維傳送到激光加工頭處,到達工件表麵,這種加工係統中,光束的傳輸和聚焦特性不受加工位置的影響。
機器手作為激光柔性加工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動狀態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著加工質量。而對於大功率CO2激光,則是通過一組光學鏡片(鏡組)進行傳輸。這些鏡組安裝在多軸聯動(一般是5軸聯動)數控加工機床上,激光從激光器發射出來後,經過若幹反射鏡,傳送到激光加工頭。 隨著加工位置的變化,加工機床帶動激光加工頭運動。結果使鏡片之間的距離以及激光束的行程不斷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將影響激光束能量分布和聚焦特性的變化,從而影響了加工過程,目前,這兩種加工係統都得到廣泛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