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利用定向高能激光束對目標進行有效毀傷(shang) ,具備發射速度快、打擊精度高、攔截距離遠、抗幹擾能力強、使用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優(you) 勢,在防空反導、對地對海打擊乃至太空戰的方麵都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蘇聯作為(wei) 冷戰時期的兩(liang) 個(ge) 超級大國之一,自然也不可能忽視這種國之重器的發展,耗費巨資實施多種型號項目的開發,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ei) 都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60年代蘇聯開始嚐試研製一種地麵移動式的激光武器,並於(yu) 70年代初期成功摧毀了空中飛行的高速靶標。
在此之後為(wei) 了滿足攔截彈道導彈和反衛星的需要,蘇聯的研究重心又轉向空基和天基平台的激光武器。1981年蘇聯用伊爾76運輸機改裝成了機載激光武器實驗平台A60,並且完成了空中打靶實驗,比起著名的美國ABL機載激光武器項目還要早了十幾年。隨著1983年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更加刺激了蘇聯激光武器的研製,啟動了喪(sang) 心病狂的“極地”無人宇宙飛船項目,這種80噸級的龐然大物攜帶一台1兆瓦的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武器,可以在太空中摧毀衛星和彈道導彈。
隻可惜如此腦洞大開的產(chan) 物因為(wei) 一次失敗的航天發射而壽終正寢,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另外,蘇聯還在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上測試了艦載激光武器。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項目在蘇聯解體(ti) 以後,由於(yu) 俄羅斯的國力衰退和經濟困難,逐漸停止了撥款最終統統被束之高閣。不過平心而論,蘇聯研製的激光武器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基本上是以化學激光武器和二氧化碳激光武器為(wei) 主,體(ti) 積塊頭笨重、單位功率低下,導致發展潛力不大,所以都沒有能夠投入實際裝備。
近年來在激光武器領域大出風頭的當屬中美兩(liang) 國,尤其是發展前景最好的固體(ti) 激光器和光纖激光器都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中國和美國都相繼推出了實用化的發射功率30千瓦級別的戰術級光纖激光武器,主要應用近程防空,可以攔截有效攔截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無人機等低空目標,美國還準備將光纖激光武器普及到驅逐艦、轟炸機甚至戰鬥機上麵,中國更是在戰略級固體(ti) 激光武器的核心技術方麵(KBBF晶體(ti) )占據領先地位。俄羅斯也不甘示弱,逐步重啟了激光武器研製。
2018年7月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一係列新型武器的試驗測試視頻,其中有一款名叫“勇士”的車載激光武器係統引起了外界的濃厚興(xing) 趣。該套激光武器係統由一輛輪式集裝箱軍(jun) 用卡車搭載,一改俄製武器傳(chuan) 統的傻大黑粗,設備緊湊程度較高,顯然已經處於(yu) 比較成熟的技術狀態。俄方沒有展示打靶的畫麵,也沒有公布具體(ti) 的性能指標,隻是聲稱“勇士”車載激光武器係統已經交付部隊使用了,從(cong) 外觀判斷應該是一款用於(yu) 近程防空的光纖激光武器,這標誌著俄羅斯激光武器的研製已經與(yu) 國際主流接軌,未來的發展前途不可小覷。(利刃/刻雨無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