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激光武器作戰示意圖
美國《星條旗報》網站近日披露,駐紮在珍珠港的“普雷貝爾”號導彈驅逐艦即將成為(wei) 美海軍(jun) 第一艘裝備高能激光武器的現役戰艦。該報道稱,隸屬太平洋艦隊的阿裏伯克級驅逐艦“普雷貝爾”號將於(yu) 2021年配備“太陽神”激光武器。外界評論認為(wei) ,該事件是未來海戰進入“定向能時代”的先兆。
具備三大作戰能力
激光武器利用光束輸出巨大能量,與(yu) 目標材料相互作用,產(chan) 生不同殺傷(shang) 破壞效應,是一種定向能武器。由於(yu) 激光武器具有快速、靈活、精確和抗電磁幹擾等特性,在光電對抗、防空作戰中能夠發揮獨特作用。多年來,為(wei) 保持裝備發展“代差”優(you) 勢,美軍(jun) 一直加緊激光武器研製工作,早在1977年美海軍(jun) 就曾推出中波紅外高能激光武器,並進行一係列打靶試驗。
“太陽神”激光武器全稱“高能激光與(yu) 綜合光學殺傷(shang) 監視係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最初作戰目標是用激光幹擾或灼傷(shang) 敵方裝備的監視傳(chuan) 感係統。後來,美軍(jun) 對該武器作戰性能進行擴展,大大提高其作戰能力。據介紹,即將裝備“普雷貝爾”號導彈驅逐艦的“太陽神”激光武器至少具備三大作戰能力。一是“硬殺傷(shang) ”能力。通過發射60千瓦高能激光束,對來襲的敵方導彈和無人機予以摧毀或癱瘓。二是“軟殺傷(shang) ”能力。通過發射低功率低激光,幹擾或致盲敵方作戰平台傳(chuan) 感器等。此外,“太陽神”激光武器還可利用自身光學係統,作為(wei) 光學雷達擔任探測、監視和跟蹤任務,配合艦上“宙斯盾”作戰係統,強化其態勢感知能力和防空反導能力。
首艘部署亞(ya) 太地區
另據報道稱,“普雷貝爾”號導彈驅逐艦裝備激光武器後,將率先部署亞(ya) 太地區,外界認為(wei) ,這一決(jue) 定顯然是意有所指。近年來,美軍(jun) 一直在亞(ya) 太地區謀求所謂“航行自由”,遭到該地區一些國家的反對。美軍(jun) 認為(wei) ,目前各類反艦導彈對美軍(jun) 水麵艦艇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這些反艦導彈射程遠、威力大、速度快,讓“一彈沉一艦”“小艇沉大艦”變為(wei) 現實。另外,隨著無人機、無人艇等技術快速發展,“蜂群”作戰已不遠,這些都讓美軍(jun) 艦艇上配備的防空導彈、密集陣近防係統等失去傳(chuan) 統作戰優(you) 勢。在這一背景下,激光武器上艦無疑將增強艦艇的打擊能力。在反導和反無人機作戰中,“太陽神”激光武器“指哪打哪”,適合應對高機動作戰目標。同時,它采用全艦電力係統供電,沒有帶彈量限製,單次發射成本不足1美元,可以有效應對敵方導彈和“蜂群”攻擊。
目前,美軍(jun) 尚未公布“太陽神”激光武器的相關(guan) 測試數據。考慮到早在2014年美海軍(jun) “海上激光武器係統”在測試中成功擊毀一架“掃描鷹”無人靶機、一艘小型靶船和一枚RPG火箭彈的成績,作為(wei) 繼任者,“太陽神”激光武器的實戰能力將不低於(yu) 前者。
作戰能力有局限
盡管美軍(jun) 對艦載激光武器抱有較高期待,但從(cong) 技術角度看,艦載激光武器的作戰能力仍被懷疑,主要是激光武器本身的局限性所致。一方麵,目前的激光武器由於(yu) 功率不足,隻能在視距範圍內(nei) 交戰。另一方麵,激光光束的能量在傳(chuan) 輸中會(hui) 被大氣吸收和散射,因此距離越遠激光的打擊效果越低,在雨、雪、霧、霾、大風等惡劣天候下,激光武器更是難以正常工作,因此無法全天候作戰。(蒼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