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將有22個(ge) 市場新增裝機超過1GW,光伏需求不再依賴於(yu) 少數幾個(ge) 大型市場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近日,海關(guan) 出口數據顯示,2020年4月,國內(nei) 光伏組件出口達到5.46GW,同比下降4.69%,環比下降27.1%。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雖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同比數據僅(jin) 小幅下滑,降幅遠好於(yu) 市場預期。當前,部分海外經濟體(ti) 正逐步放開經濟活動,5月以來,歐洲多個(ge) 國家已放鬆了為(wei) 應對新冠疫情采取的限製措施,使一些海外光伏市場出現回暖跡象。
不過,目前來看,由於(yu) 海外疫情防控效果難以預期,加之多邊貿易風險的上升,國際市場未來仍有較多不確定因素。中國機電產(chan) 品進出口商會(hui) 太陽能光伏產(chan) 品分會(hui) 秘書(shu) 長兼低壓電器分會(hui) 秘書(shu) 長張森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由於(yu) 疫情對全球貿易都會(hui) 產(chan) 生影響,今年下半年海外光伏市場仍然要根據各國控製疫情的進展來判斷。
國際市場呈現不確定性
根據海關(guan) 出口數據,今年4月,我國光伏出口市場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荷蘭(lan) 、日本、西班牙、德國、美國,合計出口3.17GW,占整體(ti) 出口額57.97%,且環比均呈現快速增長。其中,歐洲市場強勢複蘇,需求旺盛。
“歐洲疫情爆發較早,其中一些國家采取較有力的管控措施後,同美國和非洲等區域相比,得到了較快恢複。”張森表示,由於(yu) 作為(wei) 光伏海外熱門市場的歐洲和東(dong) 南亞(ya) ,疫情管控較好,所以一定程度上光伏出口有了一些回暖的跡象。
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孫廣彬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國內(nei) 在疫情影響下,產(chan) 業(ye) 工人返崗延遲導致產(chan) 量減少,同時國內(nei) 物流受阻和裝機的延後,對國內(nei) 生產(chan) 和國內(nei) 訂單交付產(chan) 生了一定影響。疫情對海外的影響主要發生在第二季度,海外疫情致使南美、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海外市場需求推遲延期,歐美日等成熟市場影響小。預計在6月份之後,全球裝機量會(hui) 加速增長,從(cong) 全年來看,光伏發展將好於(yu) 同期其他製造業(ye) 。
不過,由於(yu) 全球疫情動態和各國經濟重啟進程不一,海外光伏需求的兩(liang) 極分化趨勢逐漸顯現。隆基樂(le) 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全球市場負責人王英歌告訴記者,目前歐洲等一些區域正在逐步解禁,開始進入複蘇狀態,但美國和拉美、印度等新興(xing) 市場疫情仍然比較嚴(yan) 重,還沒有得到較好的控製,情況尚不明朗。
在王英歌看來,海外市場目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首先取決(jue) 於(yu) 不同國家對疫情的控製情況,現在印度等國還沒有解禁,意味著其裝機量要受到很大影響;其次取決(jue) 於(yu) 疫情對經濟的衝(chong) 擊,比如造成新興(xing) 市場匯率的波動,從(cong) 而給光伏投資帶來較大的風險。
此外,國際貿易風險的增加,也給海外市場帶來新的難題。5月18日,美國政府恢複征收此前已豁免的針對雙麵發電光伏組件的進口關(guan) 稅,稅率從(cong) 30%到15%不等,“關(guan) 稅大棒”再度成為(wei) 懸在光伏行業(ye) 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同時,孫廣彬告訴記者,中美經貿關(guan) 係的不確定性,還可能影響各個(ge) 經濟體(ti) 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堅定性”,從(cong) 而加劇海外市場風險。
龍頭企業(ye) 出海優(you) 勢上升
中國機電產(chan) 品進出口商會(hui) 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光伏產(chan) 品出口未能延續長期以來的上漲態勢,主要產(chan) 品(矽片、電池、組件)出口額合計44.27億(yi) 美元,同比下降7.9%。在需求放緩的情況下,2020年一季度,主要光伏產(chan) 品整體(ti) 出口均價(jia) 同比繼續呈下降趨勢,其中出口占比80%的組件出口均價(jia) 環比呈加速下降態勢。
在光伏出口承壓的同時,出口份額也在持續走向集中。數據顯示,今年4月,組件出口排名前5位的企業(ye) 分別為(wei) 晶科0.77GW、晶澳0.63GW、隆基樂(le) 葉0.58GW、東(dong) 方日升0.46GW、阿特斯0.36GW,前5家企業(ye) 3月共計出口組件2.79GW,占國內(nei) 全部組件出口量的51.17%。“未來,光伏出口的集中度會(hui) 越來越高。”孫廣彬指出,今年全球裝機量下滑,將會(hui) 使中小光伏製造企業(ye) 成本增加,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被綜合性價(jia) 比更好的企業(ye) 占據。
“光伏龍頭企業(ye) 出口的份額持續上升,表明國內(nei) 龍頭企業(ye) 的產(chan) 品技術、品牌、規模都越來越強,行業(ye) 的整合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張森告訴記者,晶澳、晶科、隆基、東(dong) 方日升等龍頭企業(ye) 抗壓能力、融資能力較強,產(chan) 業(ye) 布局也優(you) 於(yu) 中小企業(ye) ,在海外已經形成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的閉環,麵對疫情、貿易壁壘等風險時,有很高的靈活度。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新一輪光伏出海中,不少企業(ye) 采取了多元化的布局,而不是依賴單一的市場。“雞蛋不能放在一個(ge) 籃子裏,”張森認為(wei) ,采取多元化的市場布局,會(hui) 分攤掉一些突發狀況帶來的風險。他指出,由於(yu) 部分龍頭企業(ye) 耕耘海外市場較早,同時具備多元化布局和銷售策略,所以不會(hui) 因單一市場的遇挫而遭到太大衝(chong) 擊。
“在每個(ge) 主要市場,都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和客戶資源,應對危機時,就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王英歌表示,麵對疫情帶來的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隆基一方麵在全球訂單上做適當調整,適當地向表現良好的國內(nei) 市場傾(qing) 斜;另一方麵,在歐洲等率先複蘇的市場,給予更多的關(guan) 注和投入,同時在新興(xing) 市場,也密切關(guan) 注其疫情的發展,從(cong) 而把更多的出貨調整到疫情影響小的區域。
在孫廣彬看來,海外布局的多元化還在於(yu) 模式的多樣化。據他介紹,中國光伏行業(ye) 的海外布局有三種模式,第一是產(chan) 品的出口;第二是在海外開發電站,同時帶動自己的產(chan) 品需求;第三是與(yu) 跨國的電站投資商合作。“排在前幾位的企業(ye) 都采用第三種模式,龍頭企業(ye) 通過與(yu) 全球領先的開發商合作,使用最先進的產(chan) 品,引領行業(ye) 的發展,有著更強的競爭(zheng) 力。”孫廣彬表示。
海外市場前景可期
隨著歐美等市場複工的逐步開啟,以及中國“630”節點的逐漸臨(lin) 近,業(ye) 內(nei) 預計,市場需求將得到提振,尤其是高效組件將備受青睞。長期來看,光伏需求增長仍然是趨勢,同時,全球市場也將更加趨於(yu) 多元化。根據此前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預期,2020年全球將有22個(ge) 市場新增裝機超過1GW,光伏需求不再依賴於(yu) 少數幾個(ge) 大型市場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由於(yu) 對中長期全球市場的普遍看好,去年以來,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有過一段密集的擴產(chan) 期。“擴產(chan) 集中在龍頭企業(ye) ,”孫廣彬告訴記者,“因為(wei) 技術進步,光伏製造業(ye) 每隔3年-5年,就會(hui) 出現一次迭代升級,對裝備的要求也會(hui) 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擴產(chan) 是上更好的產(chan) 能,使性價(jia) 比最高的產(chan) 能供應全球市場。”
對此,張森表示認同。“企業(ye) 的擴產(chan) 都是上最新的優(you) 質產(chan) 能,有利於(yu) 提升競爭(zheng) 力,推動整個(ge) 行業(ye) 競爭(zheng) 態勢的上升,也促進了光伏企業(ye) 走向海外市場。”他指出,擴產(chan) 可能會(hui) 導致階段性的產(chan) 能過剩和供需失衡,但長遠來看,有助於(yu) 國內(nei) 企業(ye) 迅速在全球擴大市場份額,也有助於(yu) 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替代傳(chuan) 統能源的趨勢。
在業(ye) 內(nei) 看來,過去兩(liang) 年是光伏技術進步最快的時期,72片組件的功率從(cong) 325W一路提升至450W,LCOE成本也隨之屢創新低,而在當前,疫情的衝(chong) 擊也在促使成本走向新的低位。“疫情影響下,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將使價(jia) 格達到一個(ge) 前所未有的低點。”王英歌表示,目前大型地麵電站的係統造價(jia) 已經出現2元/瓦-2.5元/瓦的低價(jia)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收益率會(hui) 顯現出來,會(hui) 有很多資本湧向光伏產(chan) 業(ye) 。
“未來,海外市場將是光伏行業(ye) 的‘主戰場’。”據張森介紹,非洲、拉丁美洲擁有豐(feng) 富的光照和土地資源,用電需求未來也會(hui) 有大幅的增長,這些因素都會(hui) 給光伏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企業(ye) 還需做好在這些市場的售後和運維。目前,我們(men) 光伏的技術已經領先,但在文化、品牌、售後和運維上,企業(ye) 有必要做更多功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