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光伏產(chan) 業(ye) 一方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的現狀,進一步保障中國能源供應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麵,它對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有重要意義(yi) 。
一邊是國內(nei) 部分地區出現電力供應緊缺,另一邊是全球多個(ge) 國家能源告急、加油站大排長龍,“能源荒”這個(ge) 已經稍顯陌生的詞語,重新出現在人們(men) 的視野中。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9月,歐洲批發電價(jia) 已經上漲200%。此外,不少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價(jia) 格也飆升至多年罕見的高位。
“隨著北半球冬季到來,整體(ti) 用電季節性回升,疊加傳(chuan) 統能源品供應難問題將日益凸顯,幾乎蔓延全球的能源供應危機或將進一步發酵。”正如浙江大學國際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銘賢所說,當“能源荒”危機逐步逼近,出行行業(ye) 能否加快綠色轉型,最終達成“碳中和”和“碳達峰”的目標,顯得格外重要。
近日,針對上述問題,能鏡與(yu) 商業(ye) 周刊BLoomberg Green聯合以“無革新·不綻放”為(wei) 主題,舉(ju) 辦了一場光伏產(chan) 業(ye) 沙龍,探討光伏行業(ye) 如何在新形勢下扛起發展大旗。
光伏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
10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yi) 千瓦以上;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堅持集中式與(yu) 分布式並舉(ju) ,優(you) 先推動風能、太陽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撰文指出,要紮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就要有力有序調整能源結構,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鼓勵就地就近開發利用。
“中國總發電量中的60.7%依然來自煤電,其他能源發電量占比則普遍較低,其中作為(wei) 可再生能源重要組成部分的太陽能,其發電量隻占3.4%。”在本次沙龍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太陽電池及係統應用研究中心主任賈銳介紹說。
賈銳表示,從(cong) 目前的能源構成情況下看,可再生能源替代傳(chuan) 統煤電還需很長的路要走,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大勢不可逆轉,“它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意誌的體(ti) 現”。
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情況同樣可以佐證這一觀點。全國光伏發電量1576.4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 23.4%;全國光伏新增裝機1301萬(wan) 千瓦。其中,光伏電站536萬(wan) 千瓦、分布式光伏765萬(wan) 千瓦。
“中國光伏裝機量,實際每年都在遞增,去年是48.2GW,相比前年幾乎增長了10GW。因此我們(men) 可以判斷,這個(ge) 行業(ye) 在未來二三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裏,都會(hui) 有充分的施展空間和施展舞台。”賈銳分析說。
在他看來,光伏產(chan) 業(ye) 一方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的現狀,進一步保障中國能源供應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麵,它對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有重要意義(yi) 。
“早在3月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就曾提出,推進現代能源體(ti) 係建設工程,推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工作。預計未來10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或超10億(yi) 千瓦,從(cong) 目前的實施情況看,近期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進程明顯在加快。”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譯陽介紹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首批裝機容量約1億(yi) 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已於(yu) 近期有序開工。隨著未來政策會(hui) 持續向好,光伏產(chan) 業(ye) 或將迎來最好的曆史發展時期。
不過,隨著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腳步的提速,一些沒有被發現的問題也初見顯現了出來。“在‘雙碳’背景下,光伏產(chan) 業(ye) 鏈能耗大的問題逐漸被人們(men) 重視。”凱輝智慧能源基金投資總監趙晶介紹說。
趙晶及其團隊曾經做過計算,若從(cong) 碳排放角度看,單晶的電能消耗很大,早期做單晶矽的電能大概一公斤需要300多度電,現在這個(ge) 數字降到了60度電左右,但依然很高。
“此外,中國的電力結構大部分還是煤炭,生產(chan) 過程中有大量碳排放,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國外會(hui) 認為(wei) 中國的矽產(chan) 業(ye) 鏈‘髒’的重要原因。”趙晶解釋說,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是指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都具有可持續性,所以從(cong) 上遊解決(jue) 高能耗問題,變得尤為(wei) 重要。
另外,土地利用率被認為(wei) 是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的“硬傷(shang) ”。趙晶表示,未來如果大麵積鋪設光伏,可能會(hui) 碰觸一些環保及生態問題,光伏未來如要成為(wei) 新型能源的主力能源,這也是需要思考和解決(jue) 的。
光伏如何與(yu) 出行行業(ye) 更好融合
去年以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繼續保持蓬勃發展狀態。EV volumes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球電動汽車年度銷量達到了324萬(wan) 輛,相比2019年(226萬(wan) 輛)同比增長了43%,創下了曆史新高。
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這也讓更多企業(ye) 開始關(guan) 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和產(chan) 品。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20%;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40%。而德國作為(wei) 歐洲新能源車市場的領頭羊,預計在2030年累計將有超過1000萬(wan) 輛電動汽車,在整個(ge) 歐洲市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3000萬(wan) 輛。
不過,在很多專(zhuan) 業(ye) 人士眼中,雖然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是零排放,但是鑒於(yu) 目前的能源結構,各國主要電力生產(chan) 來自於(yu) 煤炭等化石能源,電動汽車充電過程中仍然會(hui) 間接的產(chan) 生碳排放。
因此,利用光伏發電來給電動汽車充電,可以真正實現零碳出行。同時,目前絕大多數地區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比用戶終端用電價(jia) 格要低,使用光伏發電為(wei) 電動汽車充電也是更為(wei) 經濟的選擇。
正因如此,近年來不少汽車企業(ye) 開始進軍(jun) 光伏產(chan) 業(ye) 。尤其是光伏進入“平價(jia) 時代”後,光伏產(chan) 業(ye) 的爭(zheng) 奪與(yu) 競賽愈發激烈起來。
其中,大眾(zhong) 汽車宣布將在2025年前投入4000萬(wan) 歐元,在歐洲建立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廠。對此,大眾(zhong) 汽車CEO布蘭(lan) 德斯塔特表示,此舉(ju) 主要是為(wei) 了滿足電動汽車對可再生能源的額外需求。
根據大眾(zhong) 汽車此前公布的規劃顯示,將在未來10年內(nei) 推出70款電動汽車(包括奧迪、保時捷等車型),自然要涉及到電動汽車的補能問題。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車企之一,大眾(zhong) 其實早已在光伏領域展開布局。
早在2017年,亞(ya) 洲潔能資本就跟大眾(zhong) 一汽發動機(大連)有限公司簽署4.3MW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服務協議。前者將負責光伏發電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維,後者將以協議價(jia) 格進行購買(mai) ,以求更好地實現節能環保。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起步較早的中國自主品牌同樣開始了布局。比亞(ya) 迪旗下的光伏產(chan) 品晶矽太陽能電池,早已上市銷售多年,並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喜愛。
據能源研究機構Greener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巴西光伏組件進口量排名統計中,比亞(ya) 迪排名第五,超過隆基和晶澳科技等龍頭企業(ye) 。
新造車勢力陣營中的小鵬汽車近日宣布,旗下位於(yu) 廣州肇慶的分布式光伏項目順利並網。
據悉,該項目的建設範圍為(wei) 小鵬汽車肇慶工廠建築物屋麵和停車場,使用中國電科集團湖南紅太陽品牌540Wp單晶矽組件,采用“自發自用,餘(yu) 電上網”的模式。
數據顯示,項目裝機容量達20.73兆瓦,預計年均發電量2133萬(wan) 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651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5萬(wan) 噸,減碳降耗效果顯著。
“近年來,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目前已經形成了從(cong) 高層矽材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光伏製造設備到係統集成和應用,形成最完善的光伏產(chan) 業(ye) ,中國的光伏產(chan) 業(ye) 已基本滿足全球供應鏈。”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理事長曹仁賢坦言,“中國已經具備完整的科研能力、供應鏈能力、工業(ye) 化能力以及產(chan) 品化能力,這些利好因素,將持續推進光伏領域新力量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