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上午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至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星座部署全麵完成。
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從(cong) 2000年我國建成北鬥一號係統,到2012年北鬥二號係統為(wei) 亞(ya) 太地區用戶服務,及至今天,北鬥三號係統即將完成全球組網,屆時可以為(wei) 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二十年奮鬥拚搏,中國“北鬥”實現了從(cong) 無到有、由小到大、從(cong) 弱變強的發展曆程,見證了中國航天人強國強軍(jun) 的矢誌不渝。

撫今追昔,令人感慨。曾幾何時,我們(men) 麵前的攔路虎橫亙(gen) ,經濟基礎薄、技術力量弱、建設經驗零;曾幾何時,我們(men) 因外部封鎖,被“伽利略”項目拒之門外,不得不“孤身而立”;曾幾何時,我們(men) 的相關(guan) 研究人員屈指可數,國內(nei) 甚至沒有一家院校開設衛星導航專(zhuan) 業(ye) 。適合導航衛星的空間頻率幾乎被大國瓜分殆盡,研製經費必須在壓縮其他衛星數量的情況下擠出來。
困難重重、前路茫茫,不乏一些聲音質疑,中國有必要自建導航係統,又能建成導航係統嗎?
越是逆境,越是無畏;越是挑戰,越要前行。
曆經苦難的中國人深知,依賴他人必然受製於(yu) 人。尤其是作為(wei) 基礎標稱的時間和空間信息的導航係統,關(guan) 乎國家安全、社會(hui) 發展、人民生活,如果全仰仗他人,安全感何來?正因如此,譚述森、李貴琦、周建華、韓春好等一批北鬥先行者,放棄業(ye) 已熟悉的專(zhuan) 業(ye) 為(wei) 國鑄劍,一批批航天人響應國家號召前仆後繼接續奮鬥——
北鬥一號,自發研製供配電的太陽帆板,奠定“中國體(ti) 格”;北鬥二號,攻克以導航衛星總體(ti) 技術、高精度星載原子鍾等多項關(guan) 鍵技術,跳動出“中國心率”;北鬥三號,建立器部件國產(chan) 化從(cong) 研製、驗證到應用一體(ti) 化體(ti) 係,鑄造“中國靈魂”。一路披荊斬棘,一路艱辛探索,北鬥三號所有部件和核心器件,如今都已達到100%國產(chan) 化。

一路走來,北鬥人曾用藥盒和大頭針製作簡易的衛星模型講解交流,曾用“共享筆記本”等形式你一句、我兩(liang) 行分享研製經驗和心得,就是靠“吃再多苦、受再多累都值得”的拚盡全力,才把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君子藏器於(yu) 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從(cong) “兩(liang) 彈一星”到“神舟”“北鬥”,從(cong) “東(dong) 風”到“銀河”“天河”,曆史一再證明,中國發展較好的領域,靠的就是自主創新,靠的就是不屈不撓。“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要想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動權,必須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ge) 戰略基點,變“為(wei) 我所用”為(wei) “由我所創”。

“我們(men) 是以百米衝(chong) 刺的速度在跑馬拉鬆。”一位北鬥人幾年前這樣形容研製節奏,稱等到全球組網係統真正建成時,或許才能“鬆一口氣”。但今天,當火箭載著“嚞星”劃破蒼穹、衝(chong) 向太空,他們(men) 依然沒有放慢腳步。他們(men) 說,“還會(hui) 給世界帶來更多驚喜”。
致敬北鬥人,致敬中國創新,致敬大時代所有的奮鬥者。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