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全球各地“黑天鵝”頻頻起飛,作為(wei) 其中最大的一隻,新冠肺炎的爆發讓世界各國重新重視起本國的製造業(ye) 經濟。
此次戰“疫”的勝利,離不開14億(yi) 中國人的勠力同心,更讓我們(men) 看清了中國製造的了不起,小到一隻口罩的生產(chan) ,大到一所火神山醫院的落成,映射出的是一個(ge) 國家製造業(ye) 的綜合水平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01中國製造,真的被人徹底了解嗎?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的口罩供應速度不僅(jin) 震驚了全世界,更讓中國製造優(you) 勢盡顯。
紐約州長科莫在談到防疫物資時曾表示:“我們(men) 需要口罩,中國製造的;我們(men) 需要防護服,中國製造的;我們(men) 需要防護麵罩,中國製造的;我們(men) 需要呼吸機,還是中國製造的。新階段我們(men) 需要檢測試劑,依然是中國製造的。”
如果中國製造是一支大部隊,在進行一場大型戰役,前麵有100個(ge) 進攻方向,當然不可能每個(ge) 進攻方向都戰無不勝,都推進順利,我們(men) 需要先知道總體(ti) 進攻態勢如何。
登陸世界銀行數據庫,我們(men) 可以發現過去10年中國製造業(ye) 和發達國家競爭(zheng) 的總體(ti) 情況。數據中可以看到,中國製造業(ye) 增加值的關(guan) 鍵節點有:
2004年超過德國,2007年超過日本,2010年超過美國。
2014年以3.184萬(wan) 億(yi) 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之和的2.9961億(yi) 美元(其中美國2.039萬(wan) 億(yi) ,日本9575.5億(yi) )。
2017年美日德總和3.985萬(wan) 億(yi) 美元,而中國第二年(2018年)為(wei) 4.003萬(wan) 億(yi) 美元。
從(cong) 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到,2017年的中國製造業(ye) 產(chan) 值全球比重,從(cong) 2008年的14.45%上升到了27.07%。而與(yu) 此同時,主要發達國家製造業(ye) 大國除韓國外,份額幾乎全部下滑。
這表明,中國份額的上升,並非純粹的橫向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同時也擠占了發達國家的份額,意味著中國中高端產(chan) 業(ye) 正在升級。當然,中國提高的12.62個(ge) 百分點,除了主要是來自發達國家外,還從(cong) 其他發展中國家奪取了一些份額。
我們(men) 合理估計,2019年中國占全球比例會(hui) 超過29%,超過美日德之和。因此,中國製造的進展,整體(ti) 上是樂(le) 觀的。
具體(ti) 例子也並不難找。比如:在全球競爭(zheng) 中,隨著大型太陽能麵板製造企業(ye) Solar world於(yu) 2017年被收購,德國太陽能麵板全行業(ye) 破產(chan) 。
太陽能電池片的絲(si) 網印刷機,占絕對市場份額的原本是美國應用材料旗下的Baccini、德國的Asys、英國的DEK,但隨著中國邁為(wei) 公司的崛起,而江河日下。2017年,邁為(wei) 市場份額超過全球70%。手機電池,2008年索尼是蘋果手機電池的主力供應商之一。如今,蘋果手機供應商全部為(wei) 中國廠家。
按中國製造業(ye) 的增速來預測分析,10年後的2030年,中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全球份額會(hui) 超過40%,甚至可能達到50%。
除了上升趨勢和整體(ti) 態勢,全球獨一無二的全麵性、高中低端全方位參與(yu) 競爭(zheng) ,更是中國製造的巨大優(you) 勢。這也是14億(yi) 人口體(ti) 量的超大規模決(jue) 定的。
中國製造業(ye) 現在在人均產(chan) 值上已經和發展中國家拉開了差距,同時又離發達國家還有距離。我們(men) 已經處於(yu) 往前一步就是發達國家的階段。
2025年前後,中國人均GDP和人均製造業(ye) 產(chan) 值將邁入發達國家最低門檻,中國模式一定會(hui) 被寫(xie) 進人類曆史產(chan) 業(ye) 升級的教科書(shu) 。
02中國製造:2大優(you) 勢,3大挑戰
習(xi) 慣於(yu) 貶低中國製造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邏輯體(ti) 係:“外國不是技術上造不出來,而是主動放棄”“主動放棄的原因是因為(wei) 利潤低,附加值低,所以進行產(chan) 業(ye) 轉移給中國做”“中國製造處於(yu) 全球最低端,都是組裝貨”。
聽到這些錯誤信息的時候,我們(men) 的第一反應往往會(hui) 覺得好像真的是那麽(me) 回事,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中國製造的優(you) 勢早已不再是所謂的廉價(jia) 勞動力、寬鬆的環保要求或者巨無霸式的生產(chan) 規模,而是供應鏈。
優(you) 勢一:完整的供應鏈和高效的物流體(ti) 係
按照工業(ye) 體(ti) 係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191個(ge) 中類,525個(ge) 小類,成為(wei) 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通俗點說,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所列舉(ju) 的全部工業(ye) 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
舉(ju) 個(ge) 例子,如果一家製造業(ye) 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ge) 月才能搞定。
現代製造業(ye) 產(chan) 品涉及無數零部件和複雜工藝流程,需要完整的供應鏈和高效的物流體(ti) 係。任何一個(ge) 環節出了問題,都會(hui) 影響產(chan) 品的最終質量。
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使得我們(men) 可以根據不同產(chan) 業(ye) 特點和地域優(you) 勢實現大規模的產(chan) 業(ye) 集聚,構建起產(chan) 品集中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化協作配套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從(cong) 而大大降低生產(chan) 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國際競爭(zheng) 力。
優(you) 勢二:10天建成的火神山醫院,讓中國速度震驚中外
抗疫期間,我們(men) 僅(jin) 用10天時間就建成了一所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基建狂魔”震驚世界。
從(cong) 緊急命令、到施工圖紙,從(cong) 工程集團動工到國家電網蓄電,從(cong) 通訊公司的信號覆蓋到油、水、糧的供應,從(cong) 電子通訊設備到專(zhuan) 業(ye) 醫療設備……創造奇跡的背後,是強大祖國舉(ju) 世無雙的資源調動能力和堅決(jue) 徹底的執行力。
此外,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9年交通運輸行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鐵路營業(ye) 裏程13.9萬(wan) 公裏,高鐵營業(ye) 裏程達到3.5萬(wan) 公裏;全國公路總裏程501.25萬(wan) 公裏,高速公路裏程14.96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總裏程穩居世界第一。
除道路外,中國在機場、港口、管道、電力、網絡等方麵也取得巨大成就,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川藏鐵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已經竣工或全力開工,推動形成互聯互通新格局。
這些都將為(wei) 中國製造提供巨大基礎設施紅利。
完整的供應鏈和工業(ye) 體(ti) 係、全方位參與(yu) 中高端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世界產(chan) 業(ye) 鏈中心向中國市場轉移……不可匹敵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下,中國製造同樣麵臨(lin) 著東(dong) 南亞(ya) 多國在低端製造領域的追擊以及歐美和日韓在高端製造領域的阻擊,升級之路必然驚心動魄。
從(cong) 國內(nei) 來看,過去數十年,中國成為(wei) “世界工廠”的秘訣在於(yu) 低成本競爭(zheng) 優(you) 勢。然而,隨著工業(ye) 化、城鎮化的快速加快,我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的挑戰之一便是人口、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企業(ye) 在土地、原材料、能源、勞動力、融資、物流等方麵的成本不斷攀升。
從(cong) 國際環境上來看,美國的圍堵,東(dong) 南亞(ya) 、墨西哥的步步緊逼,中國製造業(ye) 也在麵臨(lin) 著“前有狼,後有虎”的艱難境地。
挑戰一:知識產(chan) 權訴訟精準狙擊
發達國家由於(yu) 擁有技術優(you) 勢,同時在長時間發展中形成了完整的專(zhuan) 利壁壘和專(zhuan) 利保護法律,因此對後來者形成了巨大的障礙。最為(wei) 典型的就是中國的高科技企業(ye) 中微半導體(ti) 遭受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起訴案。還有轟動一時的華為(wei) 和思科訴訟案。
實際上,中國企業(ye) 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這類訴訟不勝枚舉(ju) ,即使你完全沒有侵犯知識產(chan) 權,也不得不為(wei) 之付出巨大代價(jia) 。
挑戰二:市場禁入與(yu) 投資設限
華為(wei) 無法進入美國已經盡人皆知。美國近期的“精準打擊”,大有不滅了華為(wei) 決(jue) 不罷休之勢。但可能嗎?
挑戰三:生態的控製封鎖
最為(wei) 典型的就是IT領域的Windows+Intel體(ti) 係和ARM+安卓/ioses體(ti) 係,發達國家企業(ye) 通過先發技術優(you) 勢,形成了強大的生態係統,讓後來者的自主研發喪(sang) 失了市場需求,變得無利可圖。
除此之外,中國製造升之路上,麵臨(lin) 的看得見的戰爭(zheng) 還有多種形式:高科技產(chan) 品對華禁售,不合理專(zhuan) 利費用和不合理權益,高價(jia) 設備和原材料銷售,還有中國人已經很熟悉了的貿易戰關(guan) 稅打壓和直接精準製裁。
還有很多,比如商業(ye) 間諜,高薪挖走核心人才,發起反傾(qing) 銷反補貼調查(中國是全球遭受此類調查最多的國家)等。
這些圍剿手段,可以說每一項都可能置中國企業(ye) 於(yu) 死地,也確實有大量中國企業(ye) 在這中間倒下了。
隨便就可以舉(ju) 出一大堆例子:在收購中大量消失的民族品牌活力 28、新飛冰箱、小護士;在合資中一蹶不振的自主汽 車品牌;在 IT 生態封鎖中消失的方舟芯片;手機品牌裏麵經營情況不好,卻還要向高通繳納高額專(zhuan) 利費的邊緣手機品牌,等等。
03突出重圍,高端化刻不容緩
中國製造的崛起,是在荊棘中殺出的一條血路,能有今天的成績,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時,我們(men) 也看到,在反圍剿過程中,最大的共同經驗,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獨立自主,不管合資、收購股權、被製裁、生態封鎖、關(guan) 稅、禁售還是其他,獨立自主地擁有自己的技術永遠都是最好的反擊手段。
先有大,而後強。大是強的基礎。大而不強,則亟待提升。
作為(wei) 世界第一大工業(ye) 國的國民,我們(men) 要正確地理解“大而不強”這四個(ge) 字:中國是全產(chan) 業(ye) 鏈國家,“大而不強”是和在本行業(ye) 全球最強者進行的比較。
智能手機是個(ge) 例子,我們(men) 說大而不強,是和本行業(ye) 最強的美國和韓國比較,但是比起其他國家,我們(men) 是既大又強,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在產(chan) 值和利潤上超過我們(men) ,我們(men) 是世界第3強。
我國的工程機械,有國內(nei) 網友吐槽不如美國日本歐洲機械,但是至少從(cong) 收入上看,我國也是世界第4位。
還是那句話,全球發達國家都有24個(ge) ,我國排世界第4位其實已經不錯了,隻是我國朝著超級大國在努力,世界第4位顯然不能滿足我們(men) 的追求。
當下,中國製造的高端化、品牌化,已經刻不容緩。
以鞋類、服裝類、箱包類,和床上用品為(wei) 代表的布類、棉類用品為(wei) 例。
2017年,雖然我國仍然占據這些品類出口金額的世界頭把交椅,但是從(cong) 數據上來看,不僅(jin) 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國為(wei) 首的國家追趕很快,而且還出現了柬埔寨、巴基斯坦、斯裏蘭(lan) 卡、土耳其、愛沙尼亞(ya) 、波蘭(lan) 、立陶宛、埃及等國家。
這說明鞋類、服裝、布棉製品這些沒有太高技術含量的產(chan) 品,大多數國家都能製造,隻要成本夠低。這些產(chan) 業(ye) 的特點是對機器的依賴較小,所以他們(men) 能在這個(ge) 領域和中國一爭(zheng) 天下。
中國目前在這方麵做得好的地方是,中國已經有安踏、海瀾之家、利郎、李寧、雅戈爾等品牌,同時各種原創設計和品牌女裝、西服等都正在快速發展。
我們(men) 希望早日可以在歐洲的商場裏麵看到中國的品牌化商品出現。一旦把品牌和設計抓在了自己的手裏,對在哪裏製造便擁有更大的決(jue) 定權。
04後疫情時代,這3個(ge) 行業(ye) 或成財富新風口
賺錢的機會(hui) 很多,而我們(men) 要找的是能站在風口上的。經過大數據分析,未來社會(hui) ,這三個(ge) 行業(ye) 可能會(hui) 成為(wei) 新的財富風口。
風口一: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急需人才
據騰訊研究院的報告,中國近600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中有近4萬(wan) 名員工,且中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主要從(cong) 業(ye) 人員集中在應用層,而美國主要集中在基礎層和技術層。
中國的基礎層人才太薄弱,中國的很多高校在很長時間內(nei) 並沒有人工智能專(zhuan) 業(ye) ,而在人工智能的誕生地美國,基本上大的院校都有人工智能專(zhuan) 業(ye) 和研究方向。以美國卡梅隆大學為(wei) 例,設有專(zhuan) 門的機器人研究所,其中光教授就有100多位。
人工智能已經上升為(wei) 中國的國家戰略,2017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cong) 國家層麵對人工智能進行係統布局。
對中國的年輕學生來說,人才的緊缺同時也意味著機遇,好好投身人工智能領域搞研發,畢業(ye) 幾年內(nei) 年薪 30 萬(wan) 以上並不難。
風口二:ICT行業(ye) 前景廣闊
我國目前研發投入最高的產(chan) 業(ye) ,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在係統集成方麵,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之列,中國設計出來的智能旗艦手機,創新力越來越強。
這裏麵的增長動力,主要是來自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因此該行業(ye) 研發投入將會(hui) 在未來保持高增長的態勢。對集成電路行業(ye) 研發投入和其他投入的提高,也帶動了從(cong) 業(ye) 人員薪資的增長。
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的2018年校招研發崗位,待遇相比去年明顯提高。主要是兩(liang) 個(ge) 原因,一個(ge) 是對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的大量投入,各種資本湧入進行投資。
最為(wei) 典型的就是2018年4月阿裏巴巴全資收購了杭州中天微,現在變成了平頭哥半導體(ti) 。以國內(nei) 2015年年初才成立的芯片設計初創公司憶芯科技為(wei) 例,該公司主要開發超大規模企業(ye) 級SSD主控芯片,其研發人員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貴陽等城市,團隊成員90%以上擁有碩士學曆,主要來自國內(nei) 名校,或來自國際國內(nei) 知名芯片和存儲(chu) 公司。
2018年校招的碩士生年薪範圍,成都為(wei) 18.2萬(wan) ~21萬(wan) 元,北京、上海為(wei) 19.6萬(wan) ~22.5萬(wan) 元,均為(wei) 12%的公積金。
另外一個(ge) 原因是華為(wei) 拉高了校招薪資水平,華為(wei) 旗下的海思2018年大量招聘芯片設計人才,同時校招待遇大幅提高,還發了不少SP(Special Offer)。華為(wei) 海思2018年給集成電路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發了不少年薪25萬(wan) 元以上 的Offer,直接拉高了行業(ye) 的薪資水平。
業(ye) 界從(cong) 華為(wei) 出來的人,似乎都有給高薪的傳(chuan) 統,例如董事長是華為(wei) 工程師出身的上海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艾為(wei) 電子,2018 年校招開出的碩士應屆生月薪就在1.8萬(wan) 元以上,高的能到2.2萬(wan) 元。即使隻按照2個(ge) 月年終獎計算,年薪也在25萬(wan) ~30萬(wan) 元了。
實際上,在一個(ge) 行業(ye) 或者一個(ge) 企業(ye) 處於(yu) 高速發展的時期,往往會(hui) 出現薪資倒掛的現象,也就是應屆生的薪資比入職了兩(liang) 三年的員工薪資還高。集成電路設計專(zhuan) 業(ye) 2018年的校招就是這樣,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企業(ye) 的老員工的薪資被今年的校招倒掛。
這很正常,某種意義(yi) 上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風口三:醫療大健康產(chan) 業(ye)
新冠病毒的肆虐促使全民健康意識大範圍覺醒,大健康賽道行業(ye) 在一季度賺足了國民熱度,投資人也紛紛向醫療健康項目拋去橄欖枝。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醫療健康產(chan) 業(ye) 共發生420起融資事件(包括未透露融資金額的事件54起),融資總額達120.1億(yi) 美元(約841億(yi) 人民幣),融資金額同比增長13%。
目前,我國經營範圍內(nei) 含“醫療、健康、養(yang) 老”,且狀態為(wei) 在業(ye) 、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ye) ,約有336萬(wan) 家。大健康企業(ye) 數量排名前三的分別為(wei) 廣東(dong) 省、山東(dong) 省和江蘇省,數量分別為(wei) 369741家、303071家和281713家。
從(cong) 注冊(ce) 資本來看,近29%的大健康企業(ye) 注冊(ce) 資本在100萬(wan) 以下,500萬(wan) 以上的企業(ye) 占比則為(wei) 18.3%。
從(cong) 成立時間來看,最近5年是大健康企業(ye) 的井噴時期,八成企業(ye) 成立於(yu) 近五年。成立1年至5年的大健康企業(ye) 數量最多,超過180萬(wan) 家。其次是成立1年內(nei) 的大健康企業(ye) ,數量接近70萬(wan) 家。
據中商產(chan) 業(ye) 研究院預計,到2030年,大健康產(chan) 業(ye) 有望突破16萬(wan) 億(yi) 。
醫療健康行業(ye) 相對專(zhuan) 業(ye) 化、技術化的高門檻也決(jue) 定了創業(ye) 者們(men) 在跨入這道門時,就要踏踏實實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大健康產(chan) 業(ye) 的發展關(guan) 係到國計民生,對大健康的創業(ye) 者而言更是任重道遠,不僅(jin) 需要在專(zhuan) 業(ye) 領域深入探索,更需要圍繞市場動態,靈活思辨,提前布局,在風口來臨(lin) 之時,精準切入。
三人行必有我師,行業(ye) 專(zhuan) 耕不意味著閉門造車,更需要與(yu) 行業(ye) 同僚並肩前行。
05結語
此次戰“疫”的勝利,離不開14億(yi) 中國人的勠力同心,更讓我們(men) 看清了中國製造的了不起,小到一隻口罩生產(chan) ,大到一所火神山醫院的落成,無一不在彰顯祖國的實力。
產(chan) 業(ye) 強則國強,曆經40餘(yu) 年的高速趕路,“世界工廠”到了必須升級的節點,升級方式和路徑牽動世界產(chan) 業(ye) 格局,攸關(guan) 國民福祉。
站在中國製造從(cong) 大到強,由量變到質變的曆史關(guan) 口,我們(men) 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行業(ye) 做到心中有數,以獲取應對變局的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