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卓勝微、韋爾股份、比亞(ya) 迪、匯川技術等一批新的製造業(ye) 龍頭崛起,成為(wei) 資本市場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在近日的震蕩行情中,更是呈現一派風景這邊獨好的勢頭。
與(yu) 此同時,近期多家機構表達高端製造業(ye) 、硬科技盛宴將來的觀點,市場風格轉換是否真的到來?證券時報記者從(cong) 首發融資額、基金持股、機構調研、風投等多維度觀察,發現近年製造業(ye) ,特別是高端製造業(ye) ,以及硬科技在資本市場的地位和關(guan) 注度正穩步提升。
製造業(ye) IPO占比持續提升
根據Wind數據顯示,自2020起IPO公司中製造業(ye) 大類企業(ye) 占比顯著提升,由2018年、2019年的接近68%,提升至2020年的約76%,今年以來,製造業(ye) 企業(ye) 上市家數已達220家,占IPO總數74%左右,從(cong) 細分行業(ye) 來看,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等行業(ye) 所屬IPO公司占比較高。
過去3年融資環境明顯地偏向實體(ti) 行業(ye) 、高端製造。據天風證券統計,2021年上半年,電子、機械、醫藥、汽車、化工、電氣設備、計算機行業(ye) 的融資金額(IPO+定增)占到全市場的54%。一大批具有硬科技技術、創新實力的優(you) 秀製造類企業(ye) 爭(zheng) 相奔赴資本市場,走上更大舞台。
監管機構也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今年4月,上交所組織召開的科創板保薦機構座談會(hui) 上明確要求,保薦機構要把好硬科技質量關(guan) ,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ye) 上市。
基金持續加大對製造業(ye) 配置
在一級市場製造業(ye) 公司獲得便利融資的同時,二級市場上,製造業(ye) 相關(guan) 上市公司也越來越受到機構資金的青睞。作為(wei) 目前A股市場最主要的一類機構,公募基金逐步加大了對製造業(ye) 上市公司的股票配置。
記者根據Wind數據對各期基金重倉(cang) 股行業(ye) 配置情況進行初步統計,發現基金對製造業(ye) 的配置比例正在穩步提升。2019年末,基金對製造業(ye) 公司的持股市值占比為(wei) 57.15%,此後這一比例總體(ti) 逐季提升。2020年一季度末,上升至59.55%。2020年二季度末進一步突破60%。至2021年二季度末,已超過七成,達到71.37%。
與(yu) 製造業(ye) 配置比例提升相對的是,基金對其他一些行業(ye) 配置比例則下降,其中金融行業(ye) 下降較為(wei) 明顯。根據同一統計口徑,2019年末,基金對金融業(ye) 的配置比例為(wei) 15.81%,到了2020年末,下降至10.4%,2021年二季度末進一步降至8.67%。
總體(ti) 來說,製造業(ye) 公司在公募基金投資組合的分量越來越重,基金配置也呈現“脫虛向實”的變化。
機構調研青睞高端製造和硬科技
製造業(ye) 在資本市場融資占比提升的同時,機構投資者明顯加大了對高端製造和硬科技的關(guan) 注力度,今年以來此種現象尤為(wei) 明顯。
今年以來機構調研熱度居前的公司基本為(wei) 製造業(ye) 公司或硬科技公司。據Wind數據顯示,年內(nei) 機構調研次數居前公司包括道通科技、歐科億(yi) 、萊伯泰科、瀾起科技、堅朗五金、芯原股份等,按照證監會(hui) 行業(ye) 門類分類,上述公司絕大多數屬於(yu) 製造業(ye) 類別公司或者硬科技公司。
這裏麵不乏芯片賽道公司,比如瀾起科技、芯原股份。資料顯示,瀾起科技就是一家數據處理及互連芯片設計公司,主要產(chan) 品包括內(nei) 存接口芯片、內(nei) 存模組配套芯片、PCIe Retimer芯片等。芯原股份則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導體(ti) IP,為(wei) 客戶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製服務和半導體(ti) IP授權服務的企業(ye) ,公司已擁有14nm/10nm/7nm FinFET和28nm/22nm FD-SOI工藝節點芯片的成功流片經驗。
此外,調研熱度居前的製造業(ye) 公司中,很多高端製造特性較為(wei) 明顯。比如,資料顯示,萊伯泰科是一家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實驗分析儀(yi) 器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提供潔淨環保型實驗室解決(jue) 方案以及實驗室耗材和相關(guan) 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屬行業(ye) 為(wei) 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具體(ti) 細分行業(ye) 為(wei) 實驗分析儀(yi) 器行業(ye) ,屬於(yu) 國家鼓勵和支持的高端製造業(ye) 。
頂級風投重視基礎製造業(ye)
回望過去,製造業(ye) 投資從(cong) 來就不是風投的心頭好,高風險、超長等待時間、不確定的回報阻卻了不少機構。但是,近年來卻呈現爆發式增長。 根據公開信息的不完全統計,高瓴2021年上半年在硬科技領域的出手超過80起。2021年初,高瓴創投對外公布,其一年投資了超過200個(ge) 項目,技術趨動型公司占到78%,其中硬科技投資超過80起。如果列數高瓴近3年的投資組合,可發現其對硬科技企業(ye) 的投資正占據越來越高的比重。
高瓴創始人張磊曾表示,“創投行業(ye) 已進入農(nong) 耕時代,而以中國製造業(ye) 升級為(wei) 核心的產(chan) 業(ye) 創新,正是一個(ge) 需要精耕細作的行業(ye) 。”
一位在深圳從(cong) 事自動化設備製造20餘(yu) 年的企業(ye) 高管向記者表示,他們(men) 已接洽多輪創投機構。從(cong) 去年開始,行業(ye) 有感受到各方對於(yu) 製造業(ye) 的重視,尤其是對於(yu) 基礎部件、材料等方麵的重視,行業(ye) 內(nei) 一些埋頭做產(chan) 品的公司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好比一個(ge) 房子,以前社會(hui) 更關(guan) 注這個(ge) 房子的外形、設計、麵積、戶型,而建房子的磚、水泥、沙子、鋼材、門窗則少有人在意,但後麵發現,有一天人家不賣磚給你了,或者賣給你等級較差的磚,你就會(hui) 很被動,甚至停工。”該高管表示,一台自動化設備上,有2000多個(ge) 元器件,少數的關(guan) 鍵零部件受製於(yu) 人,就可能導致整個(ge) 項目停擺。
近年的貿易爭(zheng) 端,讓各方充分意識到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這意味著政府層麵更加重視基礎研究的地位。規劃綱要還提到,對企業(ye) 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you) 惠,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製。
7月初,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ye) 優(you) 質企業(ye) 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到,要加大基礎零部件、基礎電子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等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產(chan) 品、裝備攻關(guan) 和示範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