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3年台灣地區廠商PCB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在三大主力應用市場中,手機、計算機、半導體(ti) ,皆表現不振的影響下,全年衰退16.7%,產(chan) 值達7698億(yi) 新台幣,產(chan) 業(ye) 規模從(cong) 2022年突破九千億(yi) 的曆史高位,大幅回落至八千億(yi) 以下。
展望2024年,隨著終端市場庫存壓力得到緩解,預期主力應用市場將步入複蘇階段,並在低基期效應支撐下,整體(ti) 台灣地區廠商PCB產(chan) 業(ye) 預計可恢複成長,年成長率為(wei) 6.3%,海內(nei) 外總產(chan) 值規模達8182億(yi) 新台幣。更帶動供應鏈的複蘇,預估台灣地區廠商PCB產(chan) 業(ye) 鏈(PCB製造、材料、設備)產(chan) 值將達到1.21兆新台幣,成長率為(wei) 7.4%。
2023年台灣地區廠商PCB逆風打底,
汽車應用逆勢成長為(wei) 焦點
回顧2023年,台灣地區廠商PCB整體(ti) 產(chan) 品結構依序為(wei) 多層板(29.9%)、軟板(26.0%)、HDI(19.3%)、載板(15.6%)、單雙麵板(7.6%)、其他(1.6%),除了車用與(yu) AI助推多層板之動能外,各項產(chan) 品皆因終端庫存去化壓力,呈現全麵衰退。終端應用則分別依序為(wei) :通訊(33.9%)、計算機(21.4%)、半導體(ti) (15.6%)、汽車(13.2%)、消費性(11.0%)及其他(4.9%)。其中的汽車應用為(wei) 去年不景氣下唯一成長的領域,全年成長率為(wei) 2.8%,其餘(yu) 通訊、計算機、消費性應用產(chan) 品受到高通膨、高利率和經濟不確定性的多重打擊,導致消費者信心不足及為(wei) 因應客戶去化庫存策略,進一步導致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而半導體(ti) 應用的載板,主要集中於(yu) 手機與(yu) 個(ge) 人計算機市場,同樣受到上述不利因素影響,加上先前高基期,讓過去多次推升產(chan) 業(ye) 規模屢創新高的載板,反成為(wei) 2023年衰退幅度最大的產(chan) 品。
從(cong) 生產(chan) 基地來看,台灣地區廠商PCB產(chan) 業(ye) 仍以中國大陸為(wei) 主要製造地,2023年第四季的產(chan) 值比重約為(wei) 65.6%;其次台灣地區的產(chan) 值比重約為(wei) 31.7%。過去一年中,載板因需求疲軟導致在台產(chan) 值逐季下滑,讓兩(liang) 岸之間的產(chan) 值比重差距再度拉開。
此外,去年下半年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市場帶動出貨開始增強,進一步推升以生產(chan) 消費性電子產(chan) 品為(wei) 主的中國大陸的產(chan) 值。台灣地區廠商海外其他生產(chan) 地約2.7%,集中在東(dong) 南亞(ya) (泰國、馬來西亞(ya) 與(yu) 越南),以多層板與(yu) HDI居多,主要應用為(wei) 計算機、消費性與(yu) 車用產(chan) 品。
過去一年,在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以及國際客戶對供應鏈策略的重新規劃,促使台廠再度向東(dong) 南亞(ya) 擴展。然而,若無重大突發事件,預計在未來數年內(nei) ,中國大陸與(yu) 台灣地區仍是台灣地區廠商生產(chan) 的主力據點。
AI、電動車新應用發酵,
今年拚有感回溫
展望2024年台灣地區廠商PCB產(chan) 業(ye) 的發展。正麵因素包括了:AI應用將從(cong) 雲(yun) 端延伸至終端的不斷擴展,並進一步推動對高階PCB產(chan) 品的需求;在政策推動下,及陸係車廠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電動車滲透率可望再提升;隨著終端市場庫存壓力緩解,手機、計算機、半導體(ti) 等關(guan) 鍵市場預計將進入複蘇期;其他新興(xing) 應用發展(衛星通訊、VR/AR/MR、穿戴裝置),將為(wei) PCB產(chan) 業(ye) 帶來新的增長機會(hui) 。負麵因素仍需考量到全球經濟複蘇緩慢以及高利率環境,將持續影響消費者信心;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加劇,造成國際局勢不穩定;大陸的經濟風險可能對消費市場的複蘇造成衝(chong) 擊。
綜合以上因素,盡管全球經濟和政治狀況仍不明朗,但在終端市場庫存壓力的緩解和2023年低基期的背景下,手機、計算機、半導體(ti) 等核心市場有望進入複蘇期。此外,隨著電動車、AI服務器和衛星通訊等領域的持續需求,預計2024年台灣地區PCB產(chan) 業(ye) 將可恢複成長,年成長率為(wei) 6.3%,產(chan) 值規模達8182億(yi) 新台幣。
2023年PCB供應鏈隨環境休整,
再戰2024年複蘇商機
盤點2023年,PCB材料上半年因供應過剩導致價(jia) 格下跌,對產(chan) 值造成了重大影響。然而隨著AI服務器對高頻高速材料需求的持續增加,支撐了下半年的表現。在設備方麵,市場的低迷迫使板廠削減對設備的投資,進而影響整體(ti) 狀況。
因此2023年台灣地區廠商PCB材料產(chan) 值約為(wei) 3053億(yi) 新台幣,較2022年衰退14.7%;同年台灣地區廠商PCB設備產(chan) 值約為(wei) 560億(yi) 新台幣,較2022年衰退16.8%。
展望2024年,隨著終端市場的回溫,PCB製造成長可期,也將帶動PCB供應鏈的表現,其中尤其以AI帶來高算力與(yu) 高速傳(chuan) 輸的需求,有望為(wei) 台灣地區廠商PCB材料衝(chong) 出比PCB製造與(yu) PCB設備更高的成長率,預估台灣地區廠商PCB材料可望年成長10.4%,產(chan) 值約為(wei) 3370億(yi) 新台幣。
此外,隨著全球經濟和終端市場回暖明朗,板廠增加資本支出用以去瓶頸製程或海外新廠,預估2024年台灣地區廠商PCB設備年成長率5.4%,產(chan) 值約為(wei) 590億(yi) 新台幣。因此,台灣地區廠商PCB產(chan) 業(ye) 鏈(PCB製造、材料、設備)產(chan) 值將達到1.21兆新台幣,成長率為(wei) 7.4%。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