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導係統的進步還提高了炸彈的投放距離,從(cong) 相關(guan) 圖片和資料來看,天戈係列激光製導炸彈采用了增程設計,這意味著它投放距離的提高,從(cong) 而提高載機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我們(men) 知道早期的野戰防空係統如中小口徑高炮、便攜式防空導彈的射程比較近,像俄羅斯的ZSU-23四管23毫米自行高炮對空中目標的射程在4千米左右,根據我軍(jun) 對它進行的評估,提高載機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我們(men) 知道早期的野戰防空係統如中小口徑高炮、便攜式防空導彈程比較近,像俄羅斯的ZSU-23四管23毫米自行高炮對空中目標的射程在4千米左右,根據我軍(jun) 對它進行的評估,如果強擊機在1000米高度以800平米時速進行突防,ZSU-23以長點射(4x25分)進行欄截射擊,即使口徑較大的在2千米處它的擊中概率就下降到20%,即使35毫米高炮也隻能在4千米左右的地方保持較好的擊中概率,而第一代便攜式防空導彈由於(yu) 紅外器件敏感度低,抗幹擾能力弱,因此射程也比較有限,像早期的SA-7、毒剌這樣的便攜式防空導彈,對於(yu) 噴氣式飛機尾追攻擊距離也隻有4千米左右,即使是一些較大的防空係統,如黃蜂自行防空係統,發射9K33防空導彈的時候,射程也隻有8千米,因此早期的激光製導炸彈投放距離在10千米左右即可實現對地麵目標的防區外打擊。
進入21世紀,野戰防空係統的射程有了長足的發展,即使是輕型防空係統,它的射程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像“通古斯卡”彈炮合一防空係統發射9M311導彈,射程已經達到8千米,而最新的5726導彈的射程更是達到了20千米,這樣地麵野戰防空係統已經可以在載機投放激光製導炸彈之前就對其進行攻擊,而作戰飛機在掛載激光製導炸彈的時候,由於(yu) 重量和阻力的增加,機動能力較差,生存能力較低,所以新一代激光製導炸彈需要在更遠的地方投放,以提高載機的生存能力。
我們(men) 知道對於(yu) 無動力的炸彈等空地武器,它的投放距離等於(yu) 投放高度X升阻比,根據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幾次局部戰爭(zheng) 中的經驗來看,作戰飛機在6000米高度20千米以外投擲激光製導炸彈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但是高度越大距離越遠,目標識別能力也要隨之提高,由此催生了美國及歐洲新一代光電瞄準吊艙,以支持激光製導炸彈的投放,其中包括美國的ATFLIR光電吊艙、狙擊手光電吊艙及法國的達摩克裏斯光電吊艙等。
北方工業(ye) 研製的GB係列精確製導炸彈首次公開亮相,作為(wei) 滑翔製導炸彈,高效且成本低、用於(yu) 對地麵固定目標的精確打擊,例如機場、海港橋梁、指揮中心等。資料圖:北方工業(ye) 研製的GB係列精確製導炸彈首次公開亮相,作為(wei) 滑翔製導炸彈,高效且成本低、用於(yu) 對地麵固定目標的精確打擊,例如機場、海港橋梁、指揮中心等。
這些吊艙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了第三代大麵積紅外器件陣,如640480器件陣,能夠從(cong) 更遠的地方探測目標,如ATFLIR吊艙對地麵目標的探測距離已經可以達到50千米以上,理想狀態下可以超過80千米,采用更高分辨率的CCD攝像機,於(yu) 前視紅外探測有補充作用範圍的功效,它們(men) 不僅(jin) 在晝間和晴天可高分辨率地瞄準和評估戰鬥損害,而且能在黃昏和拂曉前視紅外不起作用時起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樹葉的偽(wei) 裝,新一代光電吊艙的CCD對於(yu) 直徑為(wei) 10米的目標可以提供30千米以上的探測距離,對於(yu) 30米的目標則可以達到100千米左右。激光器件方麵則開始采用大功率抽運式二極管激光器,具有從(cong) 防區外更遠距離進行目標截獲和武器投射的能力。除了直接向火力控製係統輸送信息以外,它們(men) 還能夠和地麵部隊所用的或者裝在其他飛機上的激光照射器配合起來一起工作,如法國的達摩克利斯吊艙的激光器件據稱可以在10000米以上的高度達到45米的作用距離。
從(cong) 相關(guan) 報道來看,我國已經開始采用第三代612x480光電吊艙,大麵積CCD攝像機、大功率激光器件也研製成功,這些都為(wei) 我國研製新一代光電瞄準吊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wei) 我國激光製導炸彈增加投放距離提供了前提條件,所以我們(men) 看到珠海航展上的天戈激光製導炸彈普遍提高了投放距離。從(cong) 相關(guan) 資料來看,天戈係列激光製導炸彈的投放距離普遍在20千米以上,具備了對新一代野戰防空係統進行防區外打擊的能力。
前麵提到過激光製導炸彈增加投放距離,除了要增加投放高度以外,還要增加係統的升阻比,但是炸彈的外形是圓錐形,根據伯努利定理,這樣外形的物體(ti) ,自身升力非常低,主要升力貢獻來源於(yu) 彈翼。我們(men) 知道升力與(yu) 彈翼的麵積成正比,所以增加炸彈升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彈翼麵積。從(cong) 相關(guan) 圖片來看,天戈500千克激光製導炸彈的彈翼麵積似乎有所增加,這樣就增加了係統的升力,提高了升阻比,但是增加彈翼麵積有一個(ge) 缺點,就是會(hui) 增加係統的阻力,我們(men) 知道炸彈在空中的速度較低,受到的阻力主要是誘導阻力,誘導阻力與(yu) 展弦比有關(guan) ,而展弦比又等於(yu) 翼展的平方除以彈翼麵積,也就是說如果增加彈翼麵積而不增加翼展的話,那麽(me) 就會(hui) 降低展弦比,展弦比越低,誘導阻力就越大,這樣不利於(yu) 整彈升阻比的提高。
GB係列精確製導炸彈資料圖:GB係列精確製導炸彈
在天戈250千克激光製導炸彈上我們(men) 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做法,它的彈翼麵積有所降低,這樣雖然升力減小,但是展弦比增加,誘導阻力減少,反而讓整彈升阻比增加,其投放距離不降反升,仍舊可以達到20千米,當然彈翼麵積減少會(hui) 導致舵麵積的減少,不利於(yu) 炸彈的控製能力,會(hui) 降低炸彈的機動性能。
行文至此,可能讀者就會(hui) 明白,對於(yu) 炸彈來說,增加投放距離最明顯的彈翼就是長條形彈翼,它既可以提高升力,又可以降低誘導阻力,從(cong) 而得到較好的升阻比。但是炸彈是在飛機上掛載的,受到飛機掛載空間的限製,彈翼尺寸尤其是翼展不能太大,所以在天戈100千克級激光製導炸彈上我們(men) 看到了收縮式彈翼設計,它是在主彈翼之中嵌入一個(ge) 伸縮式長條形彈翼,在飛機掛載的時候,長條形彈翼收入主彈翼之中,投放之後,長條形彈翼出來,增加翼展,這樣就可以增大展弦比,降低誘導阻力,提高整彈投放距離。根據珠海航展的資料,天戈100千克級的激光製導炸彈的投放距離可以達到30千米。這樣做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不過這樣的做法也有局限性,那就是彈翼的長度還是受到限製,這樣彈翼的展弦比無法提高太多,而整彈的升阻比與(yu) 展弦比直接相關(guan) ,根據國內(nei) 外的經驗,展弦比從(cong) 2提高到10,那麽(me) 全彈升阻比可以提高3倍,相應地射程也可提高3倍左右,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新一代激光製導炸彈如寶石路就采用了遠射滑翔彈翼,以提高它的投放距離,而建成集團此次也展出了250千克滑翔增程激光製導炸彈,它的投放距離達到了80千米,從(cong) 這個(ge) 指標來看,筆者認為(wei) 建成集團250千克滑翔增程激光製導炸彈應該和寶石路-4一樣,采用了GPS/INS和激光製導雙模製導方式。我們(men) 知道激光在大氣之中傳(chuan) 輸距離較近,這是因為(wei) 大氣中的塵埃、煙霧等會(hui) 吸收激光的能量,這也是激光一個(ge) 比較大的缺點,我們(men) 看到激光製導武器的投放距離一般較近,前麵說過即使是第三代光電吊艙,在萬(wan) 米高空的作用距離也很難超過50千米,所以建成公司250千克滑翔增程激光製導炸彈單純憑借激光製導很難達到80千米的投放距離,因此筆者推測它應該和寶石路-4一樣,采用了GPS/INS和激光製導雙模製導方式。我國相關(guan) 單位已經在珠海航展上展出過雷霆型GPS/INS和激光製導雙模製導炸彈,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這個(ge) 技術,所以建成公司的250千克級滑翔增程激光製導炸彈采用這個(ge) 技術也沒有障礙。#p#分頁標題#e#
采用這種雙模製導係統之後,建成公司250千克級滑翔增程製導炸彈具備更大的作戰範圍和靈活性。例如炸彈在投放之後,飛行員可以根據戰場情況來選擇製導係統,如果戰場上煙霧較大,激光製導係統的效能下降,那麽(me) 就可以選擇製導係統,或者攻擊目標較遠,就可以使用炸彈的增程模式,來打擊遠距離目標;如果需要高精度打擊目標,以降低附加損害,那麽(me) 就選擇激光製導模式,以提高打擊的精度。這樣的靈活性,顯然是普通的GPS/INS製導炸彈或者激光製導炸彈所無法比擬的。
縱觀我國激光製導炸彈的發展,可謂是走了一條先西後東(dong) 整合東(dong) 西的道路,最終研製出了具備自己特色的空地精確製導武器,可以說它是國家發展道路的縮影,相信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我國精確製導武器會(hui) 更加強大。
國產(chan) 雷石-6炸彈展示全家福資料圖:國產(chan) 雷石-6炸彈展示全家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