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蘋果在舊金山Moscone Center召開2015年春季新品發布會(hui) ,正式發布了Apple Watch,分為(wei) 運動、標準、定製三版,將於(yu) 2015年4月10號預售,4月24日上市。這一萬(wan) 眾(zhong) 期待的可穿戴產(chan) 品的代表,延續著蘋果一貫的設計理念與(yu) 美感,也炫耀著蘋果產(chan) 品的輝煌與(yu) 獨樹一幟。其內(nei) 置的應用包括微信、微博、支付寶、美拍、攜程、支付寶等多款應用,加上其NFC模塊更能支持Apple pay支付功能,可變身銀行卡及酒店門卡。隨後萬(wan) 豪酒店集團宣稱將利用iphoness6推出與(yu) apple watch關(guan) 聯的app,使客戶可以更便捷地辦理提前入住手續。
從(cong) 萬(wan) 豪的舉(ju) 措來看,可初見酒店o2o的布局和端倪,基本的o2o的場景是通過攜程等Apple watch 內(nei) 置 OTA平台,或者萬(wan) 豪app實現酒店的線上預定,通過Apple pay 實現近景支付,入住酒店時省去了一不小心消磁的門卡麻煩。如果要對酒店讚揚或者吐槽,通過美拍記錄,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ti) 即可。從(cong) 場景到觸點,一個(ge) 完整的酒店o2o路徑就完成了。Apple watch的推出毫無疑問將能在酒店業(ye) 進行推廣與(yu) 普及,除了能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外,更能為(wei) 入住客人帶來絕佳的入住體(ti) 驗。
美資酒店在引領時尚潮流上一直較為(wei) 前沿,除了萬(wan) 豪酒店集團外,喜達屋酒店集團其實早已率先實現通過蘋果設備來check-in與(yu) 開門鎖;而希爾頓也已正式宣布,將在近幾周內(nei) 采用iphoness與(yu) Apple watch關(guan) 聯的App實現提前預訂、登記、支付以及開鎖,推進酒店o2o進程。酒店o2o的智能化風潮,隨著Apple watch的發布即將開啟。這些全球領先的酒店集團與(yu) 科技時尚前沿的產(chan) 品。保持密切的互動與(yu) 結合的初衷。無非是希望這些新鮮玩意能帶給這些幾十年曆史。甚至百年曆史的酒店品牌以生機和活力,大大提升客人入住體(ti) 驗,降低運營成本,它們(men) 的熱情和出發點著實可嘉。
不過與(yu) 萬(wan) 豪、希爾頓、喜達屋等國際酒店集團對Apple watch積極的追捧態度不同,國內(nei) 酒店表現較為(wei) 平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wei) ,以Apple watch引領的可穿戴設備的風潮,對酒店o2o來說或許將帶來新一輪的變革, 但目前Apple watch在與(yu) 酒店業(ye) o2o的結合上,僅(jin) 有通過NFC實現的apple pay支付環節和開門卡環節較有較有特色,其餘(yu) 功能與(yu) 智能手機有較多重疊。所以即使通過NFC等技術的應用實現酒店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但筆者認為(wei) 其在國內(nei) 普及時機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NFC技術以及無接觸接收終端目前在國內(nei) 使用成本相對較高,投入產(chan) 出不成正比。
2.國內(nei) NFC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相對歐美與(yu) 日韓國家,才剛剛起步,使用人群還相當稀少。並且其高冷(價(jia) 格高)形象,前期普及會(hui) 有一定難度。
3.酒店要想讓客人借助智能設備辦理入住,繞不開登記這一環節。目前國內(nei) 公安上傳(chuan) 係統還與(yu) 酒店pms無法實現無縫對接還需等政府出台相應方案。
4.Apple pay無線支付功能在國內(nei) 的推廣上阻力不小。必然會(hui) 受到銀聯、支付寶,財付通的全力阻擊。並且國內(nei) 相當一部分用戶使用的國產(chan) 手機品牌,如華為(wei) ,聯想,小米等也在奮起直追,推出自己的移動支付功能。
蘋果Apple watch走在科技和時尚前沿,但對國內(nei) 酒店業(ye) 來說,需要的是能實際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客人體(ti) 驗的更高性價(jia) 比的設備,而不是繡花枕頭。蘋果Apple watch的諸多功能噱頭大於(yu) 實質,與(yu) 智能手機功能的重合依然未擺脫目前大多數穿戴設備附屬品和配飾的尷尬地位。
NFC的應用也需解決(jue) 以上所提出的問題,筆者運營酒店多年,考量酒店的投入產(chan) 出比一定會(hui) 從(cong) 運營成本、客戶體(ti) 驗和品牌的多維角度考慮,Apple watch的發布,再一次引起人們(men) 對這些技術能夠改變生活的無限遐想。酒店o2o之路帶給酒店這個(ge) 古老行業(ye) 的將是新的麵貌,Apple watch能否擔此大任,尚需考驗。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