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耗資超過2億(yi) 元受讓常州華達科捷光電儀(yi) 器公司65%的股份。這是自去年投資中易和科技、浙江國自機器人後,巨星科技再次出手,拓展智能裝備版圖。
會(hui) 麵2小時,投下2個(ge) 億(yi)
巨星進入激光領域
作為(wei) 國內(nei) 最大的手工具企業(ye) ,巨星科技前年開始進軍(jun) 機器人行業(ye) ,今年更是跨界進入了激光領域。
巨星科技董事長仇建平隨手拿起一個(ge) 空調遙控器大小的激光測距儀(yi) ,開關(guan) 一按,對麵牆上出現了一個(ge) 紅點,“這房間的寬度是15.234米,相差不到1毫米。”仇建平手中的這款激光測距儀(yi) ,使用的是常州華達科捷的激光技術,今年4月份,巨星科技剛剛耗資2億(yi) 多元,收購了華達科捷65%的股權。以後裝修房子或者建築工地上,工人手裏拿的可能不是標尺,而是一台激光測距儀(yi) 。
“激光技術是智能製造裏最關(guan) 鍵的一個(ge) 鏈條,機器人或者機器手臂也要用到激光定位,以後的無人駕駛更是要用激光測距,激光3D掃描也是3D打印的核心技術。”仇建平說,他們(men) 一直在尋找一個(ge) 標的,貴一點沒關(guan) 係,因為(wei) 巨星科技每年利潤超過5億(yi) 元,大把現金躺在銀行裏睡覺。
“我去常州華達科捷的工廠轉了一圈,兩(liang) 個(ge) 小時後,我們(men) 就決(jue) 定投資了。”說起收購華達科捷,仇建平對華達科捷的廠區還是印象很深,廠區很清潔,管理很規範,各個(ge) 細節都很完美,最主要的是管理團隊很優(you) 秀。
據了解,華達科捷是一家全球前茅的激光測量工具和測控係統研發的智能裝備企業(ye) ,係萊卡、史丹利、喜力得以及西德寶等多家全球著名公司的在激光測量工具方麵的指定戰略合作夥(huo) 伴。
給機器人安上思維地圖
智能產(chan) 業(ye) 鏈初步成型
“我們(men) 去年開始布局自己的機器人公司,主要就是做服務機器人的,現在這種清潔機器人我們(men) 基本進入小試階段,未來將通過使用了國自機器人和華達科捷的技術,華達科捷負責3D激光掃描,結合做自動巡檢機器人起家的國自機器人的3D移動智能化控製技術,智能型產(chan) 品有望成為(wei) 我們(men) 新的業(ye) 績爆發點。”仇建平表示,在入股了國自機器人、杭叉、華達科捷後,已經把他們(men) 打造成為(wei) 了一個(ge) 智能產(chan) 業(ye) 鏈生態圈,幾家公司都受益。
華達科捷總經理張甌介紹,在尋找合作夥(huo) 伴時,有7家企業(ye) 有意收購,其中包括世界500強的著名企業(ye) 等,有海外公司的出價(jia) 是巨星科技的1.5倍。但最終仍選擇與(yu) 巨星合作,因為(wei) 其符合三條標準,一是市場地位,合作夥(huo) 伴要在工具行業(ye) 有完善的市場渠道,包括自營和海外市場渠道;二是雙方有製造與(yu) 研發技術上互補性;三是品牌建設上,雙方能夠互補,以提升市場占有率。
同時,張甌認為(wei) ,巨星科技董事長仇建平“能將一把手動工具做到極致”,如此的執著也令他欣賞。
杭州叉車生產(chan) 的智能AGV叉車,使用的是德國進口的3D激光雷達,僅(jin) 僅(jin) 這個(ge) 小小的激光控製設備,每部就要10多萬(wan) 元。“現在常州華達科捷已在研發自己的3D激光雷達,一旦成功,每台機器的成本將從(cong) 10萬(wan) 降到3萬(wan) 左右,這省下來的成本都是利潤。”仇建平表示,激光掃描測距技術是智能設備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穀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使用的也是激光測距技術,有了激光定位技術,巨星之前布下的機器人、叉車、自動工具等都活了。
目前,華達科捷產(chan) 品主要出口國外,對於(yu) 國內(nei) 市場而言,華達科捷產(chan) 品價(jia) 格較高。下一步,雙方將結合各自優(you) 勢,以國外產(chan) 品的質量標準,通過技術改造,研發適應國內(nei) 市場的產(chan) 品。其價(jia) 格目標是,此前在國外賣100美元的產(chan) 品,希望在國內(nei) 賣100元人民幣,使國內(nei) 的每個(ge) 家庭用得起的測量工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