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具有方向性好、能量高和單色性好等一係列優(you) 點,自其問世以來就受到科研領域的高度重視。激光打印、掃描等技術推動了諸多領域的迅猛發展,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目前已走進千家萬(wan) 戶,改變著我們(men) 的工作和生活。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副所長、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院長陳衛標告訴記者,我國激光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如何推動我國激光產(chan) 業(ye) 向全球價(jia) 值鏈高端躍升,真正實現以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產(chan) 業(ye) 的發展是“科技國家隊”應當思考的問題。
“四位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
事實上,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正在加速集聚優(you) 質資源,傾(qing) 心打造“四位一體(ti) ”的新型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即“產(chan) 業(ye) 技術研發、技術轉移轉化、技術服務和中小型科技企業(ye) 孵化”。
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作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的踐行者,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麵向科技成果孵化及產(chan) 業(ye) 化的平台,采用企業(ye) 化運營的科研院所新模式,堅持為(wei) 產(chan) 業(ye) 提供技術支撐的總體(ti) 功能定位的新型產(chan) 業(ye) 研究院。
“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報國。這是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的使命。”陳衛標說,它將致力於(yu) 激光領域的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激光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努力成為(wei) 激光產(chan) 業(ye) 界的創新引擎,為(wei) 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揮技術支撐作用。
揮之不去的轉化想法
多普勒激光測風雷達是南京牧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科技產(chan) 品,而研究員周軍(jun) 是這家在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注冊(ce) 成立的公司總經理,具有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血統”。
周軍(jun) 是上海光機所的博士研究生,他所在的課題組就從(cong) 事激光雷達相關(guan) 科研工作。“我們(men) 所已經在激光雷達領域進行了10多年的研究,積累了豐(feng) 富的技術儲(chu) 備。”周軍(jun) 說,在位於(yu) 上海嘉定的實驗室中,科研人員已經能夠完整地製造出一部激光測風雷達。當時,周軍(jun) 就覺得可以將這一技術民用化。
2007年周軍(jun) 留學美國,而將激光測風雷達做成產(chan) 品的想法一直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2013年,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成立,鼓勵上海光機所拿出項目進行產(chan) 業(ye) 化。這讓已經回國的周軍(jun) 看到了機會(hui) 。他向原來的課題組提出建議,將項目拿到南京進行產(chan) 業(ye) 化,但課題組老師們(men) 卻心存顧慮,畢竟實驗室設備與(yu) 產(chan) 品還有不小的差距。最終,是研究院二次開發的理念和周軍(jun) 的堅持打消了老師們(men) 的顧慮。
在南京,周軍(jun) 組建了產(chan) 業(ye) 化科研團隊,根據市場需求對實驗室的激光雷達進行產(chan) 業(ye) 化研製,產(chan) 品已進入批量產(chan) 業(ye) 化階段。研製的全光纖相幹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可實現從(cong) 幾十米到數公裏範圍內(nei) 風速、風向、切變、湍流等風場信息的實時測量,在風電、民航、氣象、軍(jun) 事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產(chan) 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送到用戶手裏進行實驗性使用時,這台從(cong) 裏到外全部零件都實現國產(chan) 化的機器,獲得了極高的評價(jia) 。如今,已經有企業(ye) 前來與(yu) 周軍(jun) 洽談,願意合作量產(chan) 激光測風雷達,並應用到風電等領域。
目前中高端激光器產(chan) 品已提供給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單位,分別用於(yu) 機載激光測深、機載激光成像、遠距離目標探測、中紅外激光雷達等應用係統。
二次開發進市場
激光測風雷達能走向市場,二次開發功不可沒。在陳衛標看來,二次開發是將實驗室中的原型機孵化成企業(ye) 使用的產(chan) 品機,而研究院就是一個(ge) 科技成果二次開發的平台。
“科學家做產(chan) 業(ye) 不一定在行,他們(men) 的研究成果距離市場需求和企業(ye) 需求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上海光機所打造了研究院這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陳衛標說,每一個(ge) 來到這個(ge) 平台的科技成果不一定全都是原始創新,但肯定都有明確的企業(ye) 和市場需求,並已經在光機所有了多年的研究積累,能迅速進行產(chan) 業(ye) 化。
要真正架起研究所與(yu) 企業(ye) 的橋梁,實現科技成果二次開發,需要研究院采用市場化配置資源的體(ti) 製和機製。對人員考核,研究院不論年齡、資曆、職稱和職務,隻以成果轉移和轉化的貢獻論英雄,按照貢獻對個(ge) 人和團隊進行獎勵,上不封頂。
研究院還堅持開放式辦院和合作共贏的理念,將智能激光製造公共服務技術平台、激光精密檢測公共服務技術平台等資源對社會(hui) 充分共享,吸引了一批創業(ye) 人才和相關(guan) 企業(ye) 集聚。
如今,研究院已經形成了技術研發、技術轉移轉化、技術服務和中小型科技企業(ye) 孵化“四位一體(ti) ”模式,向企業(ye) 提供專(zhuan) 利技術轉移、委托合同科研等形式的技術轉移合同額超過4000萬(wan) 元,引進培育孵化激光高科技企業(ye) 25家,年產(chan) 值達到2億(yi) 元。
“同時,研究院正在與(yu) 紅塔基金等投資機構組建激光產(chan) 業(ye) 基金,這個(ge) 基金將會(hui) 更好地推動成果產(chan) 業(ye) 化及支持處於(yu) 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ye) 的發展。”陳衛標表示,隻要堅持與(yu) 社會(hui) 合作夥(huo) 伴共同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的信念,各種產(chan) 業(ye) 資源必將在研究院周圍不斷呈現規模化的集聚效應,“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打造國際知名的激光產(chan) 業(ye) 集群的目標也會(hui) 越來越近。”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