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技術實現的兩(liang) 條路徑看似競爭(zheng) 關(guan) 係,實際上是互補的關(guan) 係。
無人駕駛技術有兩(liang) 條路徑:一條是直接無人駕駛路線,另外一條是ADAS升級路線,主要區別在於(yu) 是否使用了激光雷達。我們(men) 梳理了當下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行業(ye) 事件,發現:總體(ti) 來講,路線1比路線2的研究成果自動化程度高,路線2的一些參與(yu) 者也在尋求通過外延式擴張的方式收購一些人工智能公司來補充自身的技術。兩(liang) 條路線由於(yu) 麵向市場不同,並不具備嚴(yan) 格意義(yi) 上的競爭(zheng) 關(guan) 係,而從(cong) 技術上看,有可能在未來形成優(you) 勢互補。
無人駕駛產(chan) 業(ye) 化的未來在於(yu) 麵向特定場景提供智能化的運輸服務
不同於(yu) ADAS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本質上是一種“移動機器人(300024)”,由於(yu) 技術和成本的原因,其產(chan) 業(ye) 爆發前景首先在於(yu) 麵向特定場景的服務市場。產(chan) 業(ye) 化進程將符合“機器換人”的過程,爆發時點取決(jue) 於(yu) 人機成本差距和政府政策態度。我們(men) 預測,無人駕駛產(chan) 業(ye) 將於(yu) 2022年初次爆發於(yu) 公共交通、物流、軍(jun) 事、農(nong) 業(ye) 等其他領域。2022年市場空間將達340億(yi) 元人民幣。2022年之後,隨著應用場景的開發和汽車消費市場的滲透,市場規模將呈爆發態勢。
激光雷達難以替代、可塑性強,是無人駕駛產(chan) 業(ye) 的重要投資切入點
無人駕駛汽車的五大傳(chuan) 感器——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chuan) 感器、GPS各具特點,五種傳(chuan) 感器是互相協作、互相補充的關(guan) 係,但激光雷達在“測量與(yu) 人的距離”這一功能上尚無完美替代方案。而且,激光雷達可塑性強,已經催生了以無人駕駛汽車為(wei) 代表的多種智能裝備。
綜合這兩(liang) 點原因,激光雷達廠商將是無人駕駛汽車等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化過程中的最大受益者,激光雷達市場規模也將隨之爆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