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報告提出,要推動國內(nei) 外一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ye) 在我省設立或共建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鼓勵企業(ye) 通過技術並購、合資合作等方式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洛陽市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報告也提出,著力打造一批高新技術企業(ye) 和創新型企業(ye) 、組建一批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引進和發展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一批國家級創新平台和“雙創”基地,不斷激發各類創新主體(ti) 的積極性、創造性。
近日,在洛陽機器人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園的凱盾公司光學實驗室,俄羅斯科學院祖耶夫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希爾蓋,正在電腦旁埋頭梳理數據。
“來洛陽做研發工作一個(ge) 多月了,這裏實驗空間充足、設備齊全、生活配套周到,是我在國外研發項目中所見到條件最好的。”希爾蓋對記者說。
激光器氣象雷達是如何工作的?記者跟隨凱盾公司項目負責人來到位於(yu) 頂樓的樣機實驗室,看到了這台高約兩(liang) 米的黑色樣機。
希爾蓋打開實驗室天窗、啟動樣機,將塗有特殊熒光粉的白紙置於(yu) 機器上方,特定頻率的光斑隨之在白紙上閃爍。
“別看它不聲不響,其實一直在向著深空發射著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線激光呢!”希爾蓋說,這道激光在天空中遇到氮氣、水汽等傳(chuan) 回回波信號,再經過望遠鏡探測和電腦計算,利用拉曼散射原理得出各個(ge) 高度的溫度和濕度。這個(ge) 成果的獲得離不開中俄雙方研發人員的艱辛探索。
曾主持研製世界最大激光雷達,接收望遠鏡直徑達2.2米,激光氣象遙感探測技術世界領先……頭頂一個(ge) 個(ge) 科學光環的希爾蓋,選擇來洛陽搞研發,還得從(cong) 去年說起。
凱盾公司專(zhuan) 注於(yu) 激光遙感探測技術研發,激光遙感氣象觀測設備是該企業(ye) 進軍(jun) 的新領域。
據介紹,全國上千個(ge) 氣象站點,多數采用氣球搭載探空儀(yi) 升空的方法進行氣象觀測。探空儀(yi) 使用成本高,且受天氣影響較大。使用了該激光氣象雷達後,不僅(jin) 成本大幅降低,還可進行連續氣象觀測,潛在市場容量高達20億(yi) 元,而目前世界上僅(jin) 有美國、英國、俄羅斯具備激光雷達技術。
為(wei) 了推進產(chan) 品的研製,去年9月,凱盾公司和世界一流大氣光學研究所祖耶夫研究所簽署協議,在我市共建祖耶夫-凱盾海洋探測機器人及傳(chuan) 感器聯合研發中心,截至今年9月,中心累計引進外國專(zhuan) 家14名,希爾蓋是其中之一。
“俄羅斯有技術、人才,中國有市場、產(chan) 業(ye) ,洛陽正大力打造機器人產(chan) 業(ye) ,這裏是最好的落腳點。”希爾蓋言語間流露著對事業(ye) 起點洛陽的憧憬和期待,“該激光氣象雷達研製成功後,將裝配在海洋環境探測機器人上,實現海洋環境的全天候、無人化探測。”
據介紹,目前國外同類產(chan) 品隻能探測溫度,該產(chan) 品能夠實現溫濕度廓線的同步探測,探測的高度範圍也領先業(ye) 界。預計明年產(chan) 品實現產(chan) 業(ye) 化,填補國內(nei) 空白,讓這項“洛陽創新”引領我國大氣觀測技術升級。(洛陽日報記者 張銳鑫 特約通訊員 王思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