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從無人機、AGV再到低速自動駕駛,北醒光子激光雷達的產品之路

cici 來源:雷鋒網2018-01-09 我要評論(0 )   

一年一度的CES大展即將開啟,來自全球的超過3900家企業(ye) 將齊聚美國拉斯維加斯,協力獻上一場科技盛宴。今年,在出行領域,有接近3

 從無人機、AGV再到低速自動駕駛,北醒光子激光雷達的產品之路

一年一度的CES大展即將開啟,來自全球的超過3900家企業(ye) 將齊聚美國拉斯維加斯,協力獻上一場科技盛宴。今年,在出行領域,有接近300家相關(guan) 企業(ye) 赴展,這些企業(ye) 中,諸多都在從(cong) 事自動駕駛相關(guan) 業(ye) 務。對於(yu) 自動駕駛發展有強大推動作用的激光雷達廠商,當然不會(hui) 缺席。據雷鋒網新智駕統計,今年有16家新老激光雷達廠商參展。

這眾(zhong) 多激光雷達展商中,來自中國的北醒光子便在其列。此前,這家公司一直保持著低調,鮮有對外發聲。在北醒赴展前,雷鋒網新智駕拜訪了這家公司在北京的辦公室,並對其聯合創始人鄭凱進行了專(zhuan) 訪。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北醒光子將在今年的CES展會(hui) 上推出一款全新固態激光雷達產(chan) 品線“loong”係列。鄭凱透露,全新產(chan) 品“龍(Loong)”係列激光雷達是等效480線的固態激光雷達,快速檢測頻率15-30hz,將於(yu) 今年初公布價(jia) 格並量產(chan) 。

對了,在 CES 結束之後,1月16日雷鋒網將在矽穀舉(ju) 辦 GAIR 矽穀智能駕駛峰會(hui) ,我們(men) 邀請了重磅嘉賓如全球頂級的激光雷達公司 Velodyne CTO Anand Gopalan 進行主題演講,他是 Velodyne 固態化與(yu) ASIC 研發背後的“關(guan) 鍵先生”。還有 Innovusion 的創始人兼 CEO 鮑君威出席本次大會(hui) 並參與(yu) 圓桌討論環節。如果想更多激光雷達以及自動駕駛未來趨勢,

從無人機到車載激光雷達

2015年6月北醒推出了第一代產(chan) 品DE-LiDAR1.0,用於(yu) 無人機避障。在研發DE-LiDAR的過程中,北醒技術上做了一次比較大的技術創新,把昂貴的ToF模組做到了消費級可以接受的程度。

到2016年8月,在DE-LiDAR的基礎上,北醒量產(chan) 了定高激光雷達TF01,收獲了大量植保無人機訂單。同年10月,北醒開發的固態激光雷達技術,獲得了奧迪創新實驗室大賽“人工智能的應用”總冠軍(jun) 。

2017年勢頭更猛,北醒光子先是入駐了博世加速器項目的第一期,而後又連續新推出了可應用於(yu) 植保無人機和智能停車場的第二代定高雷達TF02,以及縮小版的微型激光雷達模組TFmini。

與(yu) 博世加速器的合作對北醒而言,也為(wei) 深入汽車市場打了前戰,拓展了與(yu) 汽車製造商和低速場景下的無人駕駛企業(ye) 的業(ye) 務往來。

其實,從(cong) 公司成立初期,用於(yu) 自動駕駛的激光雷達就在北醒的戰略布局中。早期北醒在無人機定高和機器人避障等方案中有不少技術積累,隨著近幾年自動駕駛的持續升溫,北醒了解到車載激光雷達產(chan) 品的強烈市場需求,開始瞄準車載領域創造新的價(jia) 值。用鄭凱的話,“哪裏需要我們(men) ,我們(men) 就往那裏去做”。

進入一個(ge) 新的技術領域,交學費是人之常情,北醒交的第一筆學費是在路測時,裝有貨物的車輛徑直撞上了帶有禁止指示的貨架,幸好不是真實道路行駛。說到這裏,鄭凱長籲一口氣,出事故都是人命關(guan) 天的大事,不容半點小覷。

CE30——車載固態激光雷達量產第一站

在無人機領域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形成了穩定的供貨市場。而後北醒從(cong) 無人機轉戰到車載激光雷達,轉折點就是2017年10月量產(chan) 的3D Flash固態激光雷達——CE30。

初見第一代產(chan) 品CE30-A時,首先被外觀所吸引,袖珍版重量隻有219g,但出貨量很大,鄭凱告訴新智駕,目前CE30-A的總訂單量達到幾萬(wan) 台,保持穩定的出貨量。CE30-A主要用於(yu) 物流、廠區等自動導航小車(AGV,Autonomous Guided Vehicle)場景。

鄭凱稱,在參數上,CE30-A等效24線的掃描式激光雷達,擁有132度的水平視場角,探測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分辨率為(wei) 320*24,刷新率則達到了20Hz,故每秒打點數達到320*24*20=15萬(wan) 。不過,CE30-A在參數指標上並不針對乘用車載需求,垂直視場角9度,探測距離最遠隻有4m,因此主要針對AGV領域的產(chan) 品。

選擇低成本的Flash技術路線

技術方向上,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目前市麵上使用的車載激光雷達大多是機械式,但從(cong) 長遠而言,機械式激光雷達終究難以滿足自動駕駛提出的大規模、低成本、車規級需求。因此,固態激光雷達順理成章地接棒,成為(wei) 了車載激光雷達的下一個(ge) 發展形態。

實現路徑上,激光雷達廠商需要改革現有的手工裝配光路設計,以及減少或取消移動部件。總的來說,固態激光雷達目前大致形成了三種技術路線:MEMS、OPA和Flash,而北醒選擇了Flash的技術方向。

相比於(yu)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機電係統 )的技術方案以及OPA(optical phased array,光學相控陣技術),Flash激光雷達屬於(yu) 非掃描式雷達,發射麵陣光,是以2維或3維圖像為(wei) 重點輸出內(nei) 容的激光雷達,其特點是穩定性高、成本低,不必耗費巨量的人工校準時間。在量產(chan) 成本與(yu) 量產(chan) 時間上,都有巨大的優(you) 化。但主要問題在於(yu) 探測距離較近。基於(yu) 3D Flash技術的固態激光雷達,短時間直接發射出一大片覆蓋探測區域的激光,再以高度靈敏的接收器,來完成對環境周圍圖像的繪製。

綜合上述三種技術路徑的特點,不難看出北醒選擇Flash背後的思考,首先Flash方案成本可控,時間上能快速實現量產(chan) ,同時,基於(yu) 北醒在無人機Flash方案的積累,對車載產(chan) 品有借鑒作用。另一方麵,Flash供應鏈已經成熟,足以承載激光雷達係統設計和信號設計等流程,可以把電信號和光信號的優(you) 勢發揮出來。

不過,有利就有弊,選擇Flash意味著發射的光線是麵陣而不是線束,這就要求有更高的技術才能實現較遠的探測距離。但是目前已經量產(chan) 的CE30-A升級版CE30-D,探測距離隻有30米,主要應用於(yu) 低速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和高速無人駕駛的側(ce) 翼和路麵的探測。

從(cong) 無人機、AGV再到低速自動駕駛,北醒光子激光雷達的產(chan) 品之路

*CE30-D產(chan) 品實拍

CE30-D的技術參數如下:

參數 數值
測距範圍 30米
視場角 水平60度
分辨率 320*20
精度 cm
刷新速率 30pfs
通信接口 UDP
重量 334g

CE30-D的探測距離較短,並不能用於(yu) 高速的自動駕駛,但是它已經具備了30m範圍內(nei) 比較精準的環境感知能力,主要應用於(yu) 封閉場景,例如廠區、小區和封閉街道等低速場景下的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基於(yu) 這種傳(chuan) 感器實現包括擁堵狀態下的自動啟停、盲區檢測等相對簡單的ADAS功能。

量產(chan) 上,目前CE30-D還正向車規級邁進,但鄭凱透露,他們(men) 已經與(yu) 許多客戶完成了測試。

鄭凱表示,針對車廠、Tier1客戶,隻有能夠提供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才有吸引力,客戶提出的需求,才能最終定義(yi) 激光雷達的功能與(yu) 形態。眼下,北醒已經與(yu) 車廠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鄭凱表示,這對北醒戰略轉型的意義(yi) 重大。

除了已經量產(chan) 的CE30,北醒還在測試探測距離達到100米的新一代Flash固態激光雷達,它所麵向的,就是高速的自動駕駛需求。

先商用後乘用的合作布局

目前在固態激光雷達產(chan) 品領域,北醒的主要客戶是AGV廠商,但在車規級領域的試水已經起步了。

按照北醒在車載領域的市場規劃,將從(cong) 封閉的低速環境逐步向開放的高速等場景實現產(chan) 品落地,並首先麵向商用貨車,再緊跟著麵向載人的乘用車。

鄭凱坦言道,目前北醒還在不斷摸索、學習(xi) 的狀態,在積極嚐試的同時會(hui) 尋找機會(hui) 與(yu) 車企促成一些開放性的開發與(yu) 合作。此外,北醒於(yu) 2016年獲得奧迪創新冠軍(jun) ,2017年入駐博世加速器第一期項目,北醒與(yu) 這兩(liang) 家廠商也將進一步展開合作。

一路走來,北醒如今團隊規模85人,主要分布在研發、生產(chan) 、製造和銷售等領域,CE30係列產(chan) 品除在國內(nei) 銷售,市場已經遍及北美、韓國和日本。

2016年11月,北醒獲得順為(wei) 資本、IDG資本和科沃斯的A+輪投資。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