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曾對眾多科幻作品所描述的外太空充滿好奇,或許你也曾幻想過自己某一天會代表人類前往太空,與未知生物進行一場“銘刻史冊”的對話。從2018年1月起,充滿好奇心的你應當打起十二分精神。因為你很有可能隨時接收到太空的“回答”,回答來自地球、來自知乎網友的33個問題。
這33個問題由知乎和商業航天公司天儀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發問全宇宙”活動產生,該活動通過知乎“想法”征集用戶各種奇思妙想的問題,並從中隨機挑選出問題通過激光雕刻至衛星表麵並被發射上天。這些問題包括:“人類的下一個一小步會跨在哪裏?”、“宇宙中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嗎?不同的文明之間能否和諧地共存呢?”、“朋友,你想問地球人什麽問題?”、“外星人,你有中年危機嗎?”。伴隨著1月19日中午12時12分的一聲轟鳴,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些問題與天儀研究院的衛星“湘江新區號”被一道發射至太空,開啟了人類對太空的又一次“擁抱”。
從2018年1月24日20時40分開始,人們可以通過地球在軌漂浮物查詢網站Stuff in Space 追蹤到這顆“帶著人類好奇心”的衛星,衛星編碼2018-008 object A。
自1972年起,人類就開始有意識地在太空尋找“知音”。由NASA發射的“先驅者10號”上,攜帶著一張特殊的“名片”,那是一塊承載了人類的問候以及坐標的鍍金鋁板。後續,NASA還在1977年分別發射了“旅行者1號”探測器,仍然一直與地球保持著聯係,同時還攜帶了一張名為“地球之音”的銅質鍍金激光唱片,上麵錄有115幅照片和圖表,35種各類聲音,近60種語言的問候語和27首世界的著名樂曲等。
相較於以往的官方行為,這次由知乎和天儀研究院發起的“民間活動”則顯得更為浪漫。這些問題,與其說是向未知的外星生物發問,不如說是高度文明化後普羅大眾對自己、對宇宙的提問和審視。或許這些問題不會被解答,但這都無法磨滅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和對未知的憧憬。
據了解,此次“發問全宇宙”活動將作為知乎品牌IP“知識X計劃”的一部分,知識X計劃中的“X”是莫比烏斯環的變形,象征著讓知識跨界、用持續不斷的創意活動賦予知識無限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從2017年中起,知乎一直在強化知識的“跨界能力”。2017年9月,知乎與必勝客開設知乎主題店;之後,知乎又與餓了麽聯合打造“知食堂”快閃店,不斷讓知識與美食跨界。借此,知乎讓知識不再停留於書本、教材之上,不再“刻板枯燥”。對於“新世代”的年輕人來說,知識可以是一種奇特的食材、一種難以道明的情緒,一場從未看過的電影,知識的形式取決用戶對它的需求,也更加地“個人化” 。
這些跨界的場景化體驗,正不斷拓寬“知識”的定義,也幫助知乎形象變得更為有趣和多元。可以預計的是,2018年,“知識X計劃”將與更多不同品牌合作,重新定義知識的邊界,也幫助用戶發現更大的世界。
正如複旦教授陳果所言,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東西,就像在人類文明史上,開出的一朵優美的花,這一切優美的花,都來自於好奇心這顆種子。而截至2017年12月,知乎用戶注冊量突破1.2億,積累了2100萬提問,8200萬回答,這些內容承載著用戶不同的好奇心。此次知乎將其中33位用戶的好奇心送上太空,未來,普通人的好奇心還將邁入更多領地。